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代理理论和管理者权力理论,利用2007~2013年沪深两地上市公司数据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高管控制权,考察高管控制权对高管报酬诱发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管报酬与盈余管理正相关,即高管薪酬是诱发盈余管理的动机之一;考虑高管控制权的影响后,发现高管控制权越大,其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2.
冯志静 《致富时代》2011,(6):134-134
该文综合部分国内外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以高管薪酬激励视角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及高管薪酬的决定因素。经实证分析,发现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但高管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于高管薪酬激励,对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与应计盈余管理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高管持股与应计盈余管理之间呈现显著性不强的正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管理层权力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以2010〖KG-*4〗-〖KG-*6〗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管理层权力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并考察TMT网络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显著提高了高管薪酬水平,但显著降低了高管薪酬业绩敏感度;而TMT网络显著增强了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为管理层权力与高管薪酬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增量证据,为完善我国高管薪酬激励制度、抑制管理层权力、规范高管之间的兼任行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2012—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短期薪酬和长期薪酬两个视角探究高管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及偏好。研究发现,高管货币薪酬与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即高管货币薪酬会抑制盈余管理,高管采用两种盈余管理不存在偏好;高管股权薪酬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与应计盈余管理呈现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高管股权薪酬会抑制真实盈余管理,对操纵应计盈余管理的动机不强烈,高管采用两种盈余管理存在一定的偏好。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的日趋完善,与国际会计趋同,盈余管理的相关问题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盈余管理的诱因是由于两权分离制度下不可避免有利益冲突,因而委托人常常采取签订契约的方式来激励代理人,高管如果想达到薪酬契约设定的目标,最优选择将是通过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改善公司业绩,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但是盈余管理可以直接提高业绩,来弥补显形激励的不足。上市公司可以设计更为合理的与高管业绩挂钩的薪酬管理体系,在约束高管行为的同时保障股东权益不受侵害,企业取得长期平稳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2~2014年数据,建立研究模型,旨在论证高管薪酬与其对盈余管理态度之间的关系,并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9.
本文研究了高管薪酬和董事会治理对分类转移的影响。研究表明,货币薪酬会诱使高管向上转移利得,股权激励和缺乏区分度的薪酬制度会诱使高管同时向下转移费用和向上转移利得;而勤勉、独立和两职分离的董事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并抑制这两种不同方式的分类转移;但董事会对分类转移的抑制程度小于高管薪酬对分类转移的诱发程度。进一步地,良好的市场、法制和媒体监督环境能够有效缓解高管薪酬对分类转移的诱发作用,而董事会能够有效弥补法制建设和媒体监督不足导致的分类转移治理缺陷,并在较高质量的审计环境下对分类转移发挥更强的抑制作用。本文首次结合制度背景和媒体监督研究了公司核心治理机制对不同分类转移方式的影响和原因,并创新性地对向上转移利得的程度进行了衡量,为监管部门及公司治理机制、会计准则的制定者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公司治理中,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激励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有价值的薪酬设计不仅应当具有激励作用,而且应当在股东收益最大化和主管人员的薪酬政策之间建立起联系。在这一点上,我国上市公司的努力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本文试图通过盈余管理与报酬契约的分析,来探讨高管人员薪酬设计的理论与实务,为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践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0-2014年我国23家沪深A股港航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探究高管薪酬与管理层权力、公司特征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港航企业高管薪酬最低值逐年提升,且企业间薪酬水平差距较大但不断缩小,五年间薪酬水平总体呈现先升后降态势;显著正向影响高管薪酬的因素分别是公司规模、每股收益、资产负债率,其中前两者影响程度很大,资产负债率影响程度微弱;管理层权力、公司成长性对高管薪酬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各国学者对盈余管理这一热门领域进行了深刻的多方面的分析,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为现代会计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实证研究从高管薪酬视角研究盈余管理问题,实验表明高管薪酬是盈余管理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一视角受到了很多人的重视。但是高管变更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的探讨仍然有待加强。本文将从理论上探讨盈余管理与高管更换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曹园园 《商业科技》2014,(1):161-16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出现了许多不同层次的国有和民营企业集团,也为内部资本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必要条件。本文从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方式入手,阐述了内部资本市场不同运作方式下盈余质量水平与管理层薪酬激励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规范内部资本市场中盈余管理行为的对策,旨在充分发挥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2001--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数据,对大股东与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确实存在"支持"效应,大股东可以对高管薪酬实施有效的监管和制约;国有股和私人股的第一大股东会采用不同的高管薪酬策略:国有股第一大股东一般对高管采用低薪策略,并且与公司业绩相关度不大;私人股第一大股东则制定相对较高的高管薪酬,并且注意与公司经营业绩的结合.此外,第一大股东如果兼任公司高管,则会削弱大股东的"支持"效果,甚至会转变为"掏空"行为.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我国2015—2020年61家不同行业公司为例,进行多变量面板模型设计研究和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了高管薪酬与风险之间的关系。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高管薪酬对公司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与公司风险呈负相关;同时,高管薪酬的变化会影响公司的风险。文章提出基于风险补偿的激励对我国资本市场不同部门公司的影响的观点,特别是考虑到管理者可以从其决策中选择影响公司风险项目公司的运营。  相似文献   

16.
公司制下的公司治理对现代经济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即是充分满足各方利益,增加公司财富,从而使企业有长期稳定的发展。在这其中公司绩效的获得与评定又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也牵动着各方利益。因此,通过选取2009至2013年中一些上市房地产公司的年报等数据,进行了描述分析,进而对公司绩效与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形成了结论。结论表明,在房地产企业中,公司绩效与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显著,呈正相关,并且公司绩效与高管薪酬差距也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企业高管的心理因素与行为出发,通过综述学术界对薪酬攀比与盈余管理的一系列研究结论,发现用心理诱因来探讨盈余管理有较强的研究价值,用心理因素来解释企业高管薪酬操纵方式的多样性缺乏更多的实证检验,并进一步探讨何种特质对高管行为的影响结果较大。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出现了许多不同层次的国有和民营企业集团,也为内部资本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必要条件。本文从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方式入手,阐述了内部资本市场不同运作方式下盈余质量水平与管理层薪酬激励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规范内部资本市场中盈余管理行为的对策,旨在充分发挥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  相似文献   

19.
管理层薪酬激励制度的建立对调动管理层积极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动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过管理层也存在运用盈余管理操控公司业绩以提升自身薪酬水平的动机。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可能会产生利益侵占效应或利益趋同效应,有必要对大股东的存在及其在公司治理层面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鉴于此,可从大股东治理视角出发分析大股东控制程度对管理层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影响机制和内在机理,并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7年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管理层业绩薪酬激励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而结合我国股权结构现状探究大股东控制程度对两者关系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已经普遍建立了与企业业绩相关联的管理层薪酬激励制度,该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且在大股东控制程度较高的上市公司,其管理层业绩薪酬激励机制降低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效果更加明显。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业绩薪酬激励机制确实能够在公司治理方面产生积极效应,且伴随着大股东与企业利益的趋同,大股东会借助自身所拥有的对企业的控制权对管理层实施有效监督和约束,从而增强薪酬激励机制对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的治理作用,即大股东控制与管理层业绩薪酬激励机制在约束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方面存在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委托代理、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信息不对称三个理论角度探讨公司高管薪酬激励对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机理,并以2011—2017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实证样本,考察高管薪酬与应计、真实盈余管理这两种行为的关系。结果显示,高管薪酬越高,其应计、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越低。进一步地,考虑高管持股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高管持股弱化了高管薪酬的正向激励作用。并且,高管持股比例增加,对应计盈余管理行为的偏好要强于对真实盈余管理活动,这可能是高管考虑到后者对企业长期价值的损害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