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近年来日渐让人审美疲劳的财经媒体市场上,一份新办媒体已经很难吸引读者的目光,惟独有一本杂志一诞生就引起业内和市场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解读背景:中国的杂志业正面临着新一轮成长的"春天"说今天的中国出现了新一轮的办杂志热,这一点有目共睹。在跨越新千年的忙忙碌碌和不知不觉中,中国城市的书报摊上雨后舂笋般冒出了一大批包装鲜亮的杂志。先是以时尚类杂志发轫,后有财经类杂志跟进,现在是一批时事类杂志的崛起。事实上,据我所知,还有相当多的人和相当多的投资"整装待发"准备打入杂志市场。在平面媒体领域,甚至有人预言"90年代看报纸,零零年代看杂志。"这里所谓的"看",就是看其蓬勃兴旺的风景、看发展潜力巨大的意思。它让人想起了90年代初,当时在一股办报办刊的热潮中,曾经有过一些"腕级"的人物尝试着涉足杂志领域,但这种热度维持了不太长的时间便很快"退烧"了,不仅如此,它还让人刻骨铭心地尝到了什么叫市场的冷淡和无情。由此,人们不免要置疑"今天的杂志热是不是也是一种虚热呢?"其实,是不是虚热,从市场的角度看是很简单的 相似文献
3.
4.
中国财经类报刊广告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媒体市场上,财经类报刊属于分众媒体.它主要面向以经济活动为职业的企业家、经理人.投资者以及政府经济部门的管理者和经济研究者。财经类媒体虽然不是大众媒体,但由于它面向的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流人群,因此是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5.
《财经》是一本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制度变革与现代市场经济进程的新闻性刊物,秉承“独立立场、独家报道、独到见解”的理念,《财经》全面观察并追踪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大举措、政府高层的重要动向、市场建设的重点事件,及时予以分析和评论,对于资本市场在中国的成长变化更给予特别关注;对于海外发生的重大经济、时政要闻。《财经》亦经常派出记者现场专访。其报道以新闻的独家性和权威性见长,被广泛地评论为目前中国国内仅见的高级财经类新闻性出版物。《财经》成为中国期刊界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6.
7.
从可获得的最新数据看,《时代》、《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三大传统新闻杂志的发行量数字在2003年又有小幅下降,继续在近几十年发行量下滑的轨道上前进。相反,《经济学人》、《纽约客》、《大西洋月刊》、《黑玉》等一些非传统新闻杂志的发行量持续增长,这更增加了新闻杂志是否正经历着缓慢重造的疑问。 相似文献
8.
9.
随着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和北京青年报社联手打造的全国性财经商业日报《第一财经日报》的面市,财经类报刊的竞争策略尤其是日报的生存空间重新成为业内人士热议的话题。2004年11月24日,由《媒介》杂志主办、《福布斯》杂志协办的《媒介》沙龙第三期在北京王朝大饭店举行,来自京城财经报刊界的行家里手围绕该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经济日报报业集团发展部曹鹏博士主持了本次沙龙。 相似文献
10.
王振滔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04,(4):2-2
中国的财经杂志有两类:一类是在旅途消遣看看图片,茶余饭后躺在床上随便翻翻.帮助人们休息的杂志:另一类是需要用心去读,认真揣摩,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实用价值的杂志。显然,《销售与市场》渠道版属于后者。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1999,(4)
LatelytherehasbeenasayinginChina:thenewspaperandjournalmarketisthelastinvestmenthotspotinChinathiscentury.Coincidentally,twolargenewsseminarsheldnotlOngagoinBeliingfocussedonmediaindustrialization.Onthenewspaperandjournalmarket,manyarespecializedmagazinesonfinance,economics,industryandcommerce,demonstratingbothaphenomenonofcultureandaphenomenonofeconomics.ThenumberofofficiallypublishedeconomicmagazinesinChinaisverybig.ButtheyaregenerallytheproductsoftheplannedeconomyTheChinesemediaisintheha… 相似文献
16.
17.
浅析改进财务分析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ANG-Xiaomei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8,(11)
改进财务分析体系是以传统的财务分析体系为基础,对相关公式进行重新设定而形成的改进的财务分析体系。它具有与公式中的分子分母更加匹配、区分了经营活动损益和金融活动损益与有息负债和无息负债等优点。但也存在适用面相对较窄、没有考虑现金流量状况等不足之处。在对改进财务分析体系的运用上应结合现金流量状况分析,修改对外报表的格式,以利于使用者更好的分析和决策。 相似文献
18.
19.
20.
关于中国金融系统"存差"的金融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金融系统"存差"的经济含义已经由传统金融体制下的货币回笼和银根紧缩转变为目前市场金融体制下的金融资产多元化和融资方式的多元化.存差在单个金融体系和整体金融体系中反映的分别是资金运用效率和资金投向渠道的转移,因此它具有不同的微观和宏观经济效应.另外,本文在认真分析存差总量和结构的基础上得出:存差并不表明资金在金融机构的闲置,相反具有不少积极作用.例如,存差是实施国债政策和收购外汇储备的主要资金来源,对抑制通货膨胀因素积累、减轻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压力有积极作用.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应该采取疏导的措施减少巨额存差所产生的一些负效应,发挥"存差"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