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加入WTO后,我国现行外汇管理体制将在诸多方面面临挑战,因此我们需要未雨绸缪,从强化外汇管理创新、完善外汇管理法规、开放外汇市场等多方面入手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3.
自1978年我国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演变和发展基本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阶段是1978—1994年逐步放松严格的外汇管制时期,第二阶段是1994—1996年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时期,第三阶段是1996年后人民币经常项目自由兑换时期。20多年的外汇管理体制发展演变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曲折历程和伟大成就。然而,站在市场经济现实发展水平以及中国加入 WTO 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来看,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与开放型的市场经济尚有许多不协调之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势在必行。一、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与开放型市场经济的矛盾(一)强制结售汇制度运行中的问题。一是强制结售汇加大了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及外汇储备管理的难度。自1994  相似文献   

4.
5.
论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外汇管理体制与发展的政策目标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外汇体制改革的直接政策目标,即通过改革措施要达到的理想包汇率管理模式,二是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政策目标,即理想的外汇管理体制所应服务的经济政策目标,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把握好居民和企业的外汇交易行为限制力度,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外汇市场,完善人民币制度;缓冲“入世”对我国金融业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7.
国家外汇管理局目前承担着国际收支统计监测、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汇兑监管,以及经营管理国家外汇储备和对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的管理职责,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稳定,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外汇管理的内容和方式不断变化,外汇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内容和任务也随之不断发展和变化。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汇管理需要适应市场开放的新形势,需要转变政府职能,这使外汇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8.
万华利 《中国外汇》2011,(11):65-66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跨境资本流动的日益频繁,传统的以事前监管、逐笔审批为主的监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变化,从而给外汇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按照总局外汇管理"五个转变"的思路,正确把握当前形势,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外汇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也是基层外汇部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跨境资本流动的日益频繁,传统的以事前监管、逐笔审批为主的监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变化,从而给外汇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按照总局外汇管理“五个转变”的思路,正确把握当前形势,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外汇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也是基层外汇部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11.
汪涛 《金融研究》1993,(3):41-42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应体现以下几个原则:(1) 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2) 有利于国家对外汇的宏观调控和国际收支平衡;(3) 有利于外汇管理方式从直接管理为主向间接管理为主转变;(4) 有利于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相似文献   

12.
13.
"十一五"期间,外汇管理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紧紧围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中国外汇管理体制经过一系列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加入WTO后,中国必须加快外汇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中国外汇管理通过建立健全国际收支申报、监测体系,完善外汇管理法规和外汇市场建设,构建宽松的外汇环境,取得了改革的显著成效,保证了中国外汇管理向法制化、规范化发展,为今后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推行比例结汇形式的意愿结汇制,进一步加大中国银行业的开放程度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日益成为金融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如何协同推进人民币“走出去”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本文从现实出发,全面评估了两者的适应程度和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协调推进人民币“走出去”与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总体设想和近期主要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