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全面实施增值税改革,即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变,改革的核心是允许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这一改革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通过比较转型前后固定资产核算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的不同,分析增值税转型对固定资产核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生产条件算表明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因此对固定资产的合理计量与确认,对反应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信息具有重要作用。而固定资产的计量中,后续计量更为复杂,也较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2009年,我国实现了由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型。在消费型征税模式下,企业固定资产增值税核算模式的显著变化在于企业新购入的机器设备所含进项税额可以在销项税额中抵扣。同时对企业在固定资产的初始确认与计量以及固定资产的增加与处置方面的会计处理规定都明显减轻了企业负担,对企业的后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雷振华 《现代商业》2011,(3):241+240
本文针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装修和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等各种情况进行了探讨,力求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会计核算方法全方位进行分析,为指导会计人员进行固定资产后续计量核算提高帮助。  相似文献   

5.
对在用固定资产,企业管理者和报告阅读者重视的是其使用价值利用效果,不关注其潜在的交换价值,这是由固定资产的特殊经济性质决定的。在年度财务报告中,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披露的固定资产核算数据,与按重置成本计量属性得到的核算结果不仅数据不同,其经济性质和后续计量结果也有很大差别。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应当尽量提高资产的实物更新循环与对应的资金循环之间的匹配程度,使其提供的会计数据能够较好地反映成本费用发生情况、企业经营收益情况,向报告阅读者提供相关性更强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6.
赵晓娟 《现代商业》2008,(3):119-120
本文通过列举新旧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固定资产的不同规定,从概念及核算范围、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固定资产处置和信息批露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了新准则中关于固定资产准则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上,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  相似文献   

8.
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拥有的房产或土地使用权以自用为目的或以存货形式存在的,在核算中确认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开发产品;房产或土地使用权改变用途出租后,或准备增值出售的土地使用权,则被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但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时,也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本文结合案例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修订后准则将长期股权投资中的部分权益投资移到了金融资产中,其后续计量适用公允值,这种新旧准则的变化导致权益投资后续计量方法转换复杂性和难度性大大提升.长期股权投资是投资企业为了与被投资企业达成一定的合作关系,并从中获得利润的行为,投资企业在对被投资企业进行投资后,将获得被投资企业的权益上的金融资产.在长期股权投资中核算的难点就是后续计量方法的转换,正确处理后续计量方法的转换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决定着企业利益和发展前景.本文将针对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的转换展开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财富和经济的增长主要受无形资产的驱动,识别和确认无形资产价值及其变动,对引导企业无形资产的投资与后续管理有重要意义.本文着力于无形资产核算中确认和计量、后续计量和处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企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核算是一个重要而又棘手的问题,其核算内容包括更新改造支出的核算和固定资产修理支出核算两类。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修理支出的结果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因此应将其将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进行核算。  相似文献   

12.
企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核算是一个重要而又棘手的问题,其核算内容包括更新改造支出的核算和固定资产修理支出核算两类。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修理支出的结果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因此应将其将其计人固定资产成本进行核算。  相似文献   

13.
邹琼 《财经界(学术)》2010,(12):119-120
本文通过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在后续计量、转换、处置及纳税调整的会计处理,结合实例,对投资性房地产两种计量模式的核算差异进行分析,以期各企业在核算投资性房地产时能够选择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计量模式.  相似文献   

14.
贾美玲 《商业科技》2014,(15):125-126
固定资产可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保持其固有的实物形态,但是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进行,其价值也逐渐转移到生产的产品当中。为了使得企业在会计期间的成本费用相匹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必须重视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即固定资产的折旧问题。本文阐述了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对小企业的意义,固定资产基本理论,四种固定资产折旧方式,以及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有序推进,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正式实施,新制度中从固定资产的取得、后续计量和处置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本文就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有序推进,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正式实施,新制度中从固定资产的取得、后续计量和处置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本文就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额也逐渐增加,如何合理科学地对固定资产进行价值的估算以及折旧的核算,不仅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真实反映,还影响到企业后续投资的管理.因此,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与意义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固定资产的管理与账务处理在企业的财务核算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目前,企业会计准则及制度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在实际核算中遇到的特殊问题的会计处理有待完善。以煤炭企业的固定资产为例,企业中有些老的厂房、机器已提足折旧,但仍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而在会计核算中却并没有体现。此外,对于一些历史较长的国有企业,有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购买或建设的固定资产其账面价值已明显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而会计准则对这些固定资产的处理同样没有详细规定。本文对已提足折旧固定资产的后续核算和账面价值远低于实际价值的固定资产的增值评估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君 《商业研究》2002,(18):79-80
固定资产在企业全部资金中占有很大比重 ,在生产经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对固定资产处理适当与否对企业财务状况及企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我国财政部先后出台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 ,对固定资产确认、计量、核算等诸多方面作了较大的调整。结合我国固定资产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相关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第 16号 (简称IAS 16 )进行粗浅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从会计和税务的角度,针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划分及其核算处理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旨在为广大财税人员进行固定资产后续计量提供有益帮助,进而为规避财税行为,构建绿色会计履行应尽之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