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者把"林木市场成熟理论"及其成熟龄的确定方法,放在森林经理学科的森林成熟理论与成熟龄确定方法的同一平台上,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从整体性上认为,商品林中的用材林,仍然适宜应用数量成熟,工艺成熟和经济成熟的理论与方法,确定其主伐年龄,比较切合我国森林成熟理论与森林经营实际情况的。"林木市场成熟理论",其内涵缺乏科学性和创新性。在中国木材供需矛盾缺口巨大、价格年度变化不可预见性的情况下,"林木市场成熟理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不成熟。  相似文献   

2.
林木市场成熟理论的提出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指出"林木市场成熟理论"有着充分的法律政策依据,针对传统森林经营理论和管理政策进行创新和调整,提出和运用"林木市场成熟理论"指导和确定商品林的经营方针、经营措施和管理政策。深入分析林木市场成熟的基本概念和内涵,认为林木市场成熟主要适用于商品林中的用材林,用其指导商品林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林木市场成熟理论"立论问题、商品林是不是"一市场就灵"、林木是商品但又是一类特殊的商品、森林分类经营与整体协调、需要什么样的创新以及如何创新等5个方面,对"林木市场成熟理论"进行分析。即从概念到立论,从内涵到理论,从实践到应用,从整体论的角度分析了与森林成熟有关的理论,特别是森林永续利用理论的形成;在用材林经营中如何正确对待"市场"与"计划",以及在研究森林成熟与森林可持续经营中如何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作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根据"林木市场成熟"的概念,确定"林木市场成熟龄"的关键是要准确预测"目的产品的市场价格和市场需求"何时"达到最大"!通过对《林木市场成熟理论的提出与探讨》一书中的"林木市场成熟"概念、计算模型、所有"模拟案例"和"应用实证"分析来看,该书没有探讨预测理论与方法,更没有预测"目的产品的市场价格和市场需求",论述的却是森林经营内部收益率达到最高时的年龄!由此可见,"林木市场成熟理论"计算方法所确定的"林木市场成熟龄"与其内涵是不一致的。通过进一步分析,指出:"林木市场成熟"理论既不利于发挥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提供多种林产品的作用,又会导致森林经营单位的森林经营陷入无序和混乱状态。因此,应慎防"林木市场成熟理论"给森林经理,特别是对我国林业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森林市场成熟理论产生的背景,认为传统的森林经营难以满足当前商品林经营的要求。基于林业理论创新、生产实践与科学试验,提出森林市场成熟的定义和内涵,认为森林市场成熟理论有利于突破传统森林经营理念的束缚,提高林地生产力经营效益,促进多元经营,实现商品林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6.
首先从分析"林木市场成熟理论"的关键概念入手,通过对商品林和市场2个概念的界定,指出"林木市场成熟理论"存在的诸多缺陷;然后从理想经济运行假设和现实经济运行假设2个层次进一步分析了该理论,并最终得出不能使用该理论来指导商品林的经营实践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7.
首先阐述了森林经营理论以及中国国有林区森林经营的实际状况,分析了市场经济与林业宏观调控,然后着重对"林木市场成熟"理论进行质疑分析,指出在理论上的缺陷、采用"林木市场成熟"理论的不可行性、可能造成破坏森林的风险。同时,还对国有林区改革与"林木市场成熟"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慎用"林木市场成熟"理论。  相似文献   

8.
关于发展商品林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我国林业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木材供求矛盾日益尖锐,“资源危机”日趋严重;二是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森林保护日趋重要。为了解决这两大问题,我国林业界有的学者根据森林的特点,提出将森林分为商品林、多功能林、公益林,分类经营的林业分工经营理论,为我国未来林业经营方法探索了一条因势而导、合理可行的林业发展道路。但是,毋庸置言.林业分工经营作为一套完整的理论指导林业生产,尚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作深入的研究。笔者在本文限于篇幅,拟仅对林业分工经营理论涉及的商品林,从其定义、相配套政策措施、实施操作手段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探讨林业分工经营理论一斑,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关于商品林经营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商品林经营思想的提出及其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林业部在我国林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实践中,根据我国林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必须转变传统的林业经营思想和发展战略。结合我国国情和林情,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林业分工理论,并发展为林业分类经营理论。林业分类经营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按照对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的不同和森林发挥多种功能所产出的产品的不同属性,把森林划分为商品林和公益林,分别按照各自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经营的一种新型的林业经营体制和发展模式。商品林是以提供所需要…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提高,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国家对林业的主导需求,林业正在由以木材生产为中心转向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正在由产业、事业混合经营向分类经营变化.商品林是以提供木材及其他林特产品,获取最大经济产出为主体功能.对其经济管理应以市场为导向.公益林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的公益效能为主体功能.商品林经营和公益林经营的目的不同,对它们应采取相适应的资金来源渠道、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在此基础上,二者会计目标不同,建立在会计目标基础上的会计核算体系也是不同的.商品林生产是以企业方式经营、核算,核算应真实反映企业的成本、收益及林木资源价值的增减变化等.公益林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来经营,按事业会计进行核算.本文只探讨商品林企业特殊会计目标、会计核算对象、会计核算难点等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宅基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效力纠纷案件大量发生,其中不乏当事人"恶意"起诉的案件。但因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规定与法院对宅基地相关法条强制性规定分类的不同理解,导致案例判决结果差异较大。对比学说且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将公法权益与私法权益的对比权衡作为强制性规定分类的主要标准,赋予法官在此类案件中的自由裁量权,即依据实际情况认定转让合同效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港口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有统计显示,我国近90%的对外贸易是通过海运实现的,航海业的快速发展使港口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更加重要。而港口对腹地有吸引和辐射作用,腹地的发展又是港口发展的动力来源,为了实现"港城互动,港城共荣"的目标,因此探讨港口与腹地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建国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源性特征由于利益主体和具体的利益内容不同而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而党的领导人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为指导,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对人民内部矛盾根源性问题的解决也反映了党执政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执政能力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4.
初探三峡水库湿地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水库建成后,将成为我国最大的人工湿地,库长约650km,平均水面宽1 500m,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及其多功能性的特征;分析了三峡水库湿地面临的3个问题:水污染现状及新污染问题的预测、泥沙淤积及其发展态势、生物多样性危机及其增多的趋势;提出了保证三峡水库湿地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制定三峡湿地地方性保护法、建立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加强三峡湿地重要性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及搞好长江上游生态恢复重建等。  相似文献   

15.
从主要利益相关者看国有林场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有林场改革发展中,从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析在改革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动力和阻力因素,从而完善动力机制构建;同时也利用博弈理论的研究方法,分析国有林场改革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的博弈关系,并根据Nash均衡策略的最优解,给出了国有林场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夯实基础创新管理 建立出租屋流动人员长效管理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发展时期,如何充分发挥国土房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起出租屋流动人员的管理机制?本文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围绕构建和谐黄埔,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国渔民弱势群体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经济收入、外部风险承受能力、社会竞争力和生产生活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渔民弱势群体的外部特征;从渔业自身特征、法律和制度、渔业管理措施以及渔民自身等角度剖析了渔民弱势群体的成因。在最低生活保障、减负增收、渔民权益保障、政府渔业服务机制、渔民自治合作组织、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和渔区综合福利等方面,提出了扶助渔民弱势群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效率与公平历来都是经济学界争论最多的问题,本文从区域开发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内涵和关系入手,从理论、实践和社会主义本质等方面论述了西部开发应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对林业资金违规问题的产生过程与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这一问题不可能被根除,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抑制,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的有效设计与完善,是抑制林业资金违规的根本途径,最后,结合我国林业资金监督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该文阐述了城市土地经营的重要意义、城市土地经营认识上的五大误区——用地面积无限扩大化、农地快速建设用地化、盲目提高建筑密度、简单弃旧城建新城及土地经营与农地无关。认为在城市土地经营中必须兼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形成良性互动共促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