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商》2015,(31)
自2007年下半年爆发的次贷危机以来,引发了金融衍生品泡沫的破灭,最终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以近乎毁灭性的趋势影响着金融业。这对实体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威胁,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金融危机后,也为中国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巨大挑战。但是对于我国处于起步阶段的金融创新来说,则不得不思考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以避免金融体系遭受系统性风险冲击,保证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得到进一步改善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美国次贷危机从住房抵押贷款的信用风险发展成为一场全球性系统性金融危机,暴露出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不足.这次危机启示中国金融业,必须防范国际全融风险,保持本国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这就要求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受和金融危机处理机制,保持金融监管水平与金融创新步伐同步,以保障我国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3.
胡妍 《中国市场》2010,(9):23-24
后危机时代加强金融监管以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已成为全球的共识,针对我国现有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制度缺陷,面对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发展的新趋势,加强金融监管,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建立起全新的运行机制,已经成为我们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因素日益积聚,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的法学界加紧了对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和监管的研究,使金融危机防范和金融监管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长足发展。而法制化是控制和防范金融危机的有效途径。文章从法律角度就金融危机的产生及防范和金融监管的有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和简析,并对我国如何加强金融危机防范和金融监管提出了浅见。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对我国金融监管的新要求进行了一些探讨。首先简要的介绍了金融监管的缺失对此次金融危机所应负起的责任,接着对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监管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针对这些I"*-1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金融安全问题越来越被各国所重视,与金融体系安全相匹配的监管体制也被逐渐建立。由于以巴塞尔II理论为主体的传统金融监管理论已经无法适应目前在宏观方面对金融系统风险的安于全监管,所以就必须重新架构、修正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充分考虑金融实体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以及对消费者的利益保护。文章着重从消费者的保护视角出发,探讨我国在金融监管体系建设方面一直存在的问题,并希望给出对体系发展有利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余建强 《商业时代》2012,(22):64-65
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影子银行"体系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大量集聚了金融风险。"影子银行"风险一旦爆发,将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在我国,游离于监管之外的一些机构和金融业务,已具有"影子银行"的特征,其发展壮大的同时,有可能对我国经济发展、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形成不良影响,亟需引导和规范。本文将我国的"影子银行"进行分类,剖析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商》2015,(25)
良好的市场金融体系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有效降低风险,为我国经济发展起重要的导向作用。但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还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这无疑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新的经济背景下,我国必须深入研究金融市场现状,并制定相应的金融安全战略。本文在分析新时期我国制定金融安全战略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金融监管制度、构建安全的金融市场体系、健全外汇储备管理机制等实施策略,希望以此促进我国市场金融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显重要。金融体系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的特征,所以金融体系风险大,动荡不稳定。金融稳定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金融监管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金融稳定。我国目前金融监管体系存在很多缺陷,所以有必要对金融体系进行监管。本文将讲述金融监管的必要性,论述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缺陷,及有效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枫蓉 《商》2013,(4):124-124
金融监管发展过程循环往复的原因就在于各国在不断完善和发展本国的监管体系,从注重安全到注重效率再到同时注重安全和效率为目标的演变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事后监管的弊端。在“太大而不能倒”的监管哲学的指引下,美国金融体系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创颇深,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监管改革将使得这一政策得以终结。本文以辩证的思维来考虑该政策的利弊,提出可行的解决之道,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建立宏观审慎监管体系提出一些可借鉴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刘妍芳 《商业时代》2012,(11):59-61
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正在逐步复苏,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国家,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借鉴国际经验有效防范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风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对金融危机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风险进行了再认识,阐述了美国在金融危机后的金融监管体系改革,最后针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风险监控对策。  相似文献   

12.
肇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暴露了放松金融监管、推崇金融自由化的弊端。危机前美国的"双重多头"金融监管体系存在多头监管、监管疏漏和监管失控等内在缺陷。立足于这一初衷,结合后金融危机下美欧金融监管改革的新理念,提出在完善我国的联席会议机制的基础上,对组建国家金融监管局做出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金融监管的公共产品性质以及金融体系自身固有的脆弱性,决定了政府对金融业进行监管的必要性.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严重影响了全球金融体系盼稳定,也引起了对金融监管体制的全球性探讨.我们应该借鉴此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认真分析金融监管面临的新挑战,逐步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本文将对金融监管体制的含义进行界定,时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历程进行简要陈述,并提出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银行不良资产是国家金融体系的五大“累积风险”之一,是金融危机的重要诱因,对国家的金融行业来说是极大的风险。农村商业银行在国家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资产质量对于金融体系也至关重要。如何减少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累积、处置现有不良资产是国家、农村商业银行、金融监管机构重点关注的问题。深度剖析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问题,反思原因,有利于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制度的完善,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降低金融体系风险。  相似文献   

15.
李崇军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6):141-14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暴露出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不足。以金融危机为背景,对美国金融监管体系进行了剖析,从而提出参照美国伞形监管模式,结合我国实际,建立一套有自己特色的金融监管体系将是我国金融监管改革较为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通过一系列的金融政策以确保我国经济以7%的经济增速傲视全球。但是这一以金融政策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通货膨胀、金融资金脱实向虚问题的出现进一步暴露了我国金融体系所存在的不足,致使金融风险加剧并由资产负债表为起始端冲击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金融体系所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国家、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并积极提倡金融科技用以解决传统金融体系下所存在的高风险和金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发展金融科技将实现我国各社会阶层财富的再分配从而使得各阶层能够更好地享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红利,金融产品能够更多的为更广泛的人所接受并更好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对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的反思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是大萧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灭、权威评级机构对次贷证券的评级失职以及金融监管体系的不健全,都是引发危机的主要原因。金融危机的爆发暴露出美国金融监管的弊端,“双重多头”的金融监管体制使各部门、各产品的监管标准不统一,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慢,没有专门机构负责监管整个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风险。次贷危机启示我国要对金融运行强化监管;紧盯风险,针对不同的资金来源制定不同的监管原则;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职能协调,逐步建立一套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相似文献   

18.
刘志炜 《财贸研究》2002,13(6):69-71,100
理论上,金融业属于高风险行业,金融体系存在着内在的不稳定性、脆弱性和波动性,这构成了金融监管的客观原因。本文首先通过论述金融监管的历史演进,说明金融监管和金融发展的适应性,然后通过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简要回顾,指出我国现阶段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大量投行倒闭,股市、房市陷入长期低迷,并最终发展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欧美金融监管当局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通过相关问题的探讨,提出了针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几点启示和建议,以期我国金融业更好地防范与化解风险。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我国金融体系的概况,区域性金融体系的形成与风险分析,以及金融监管在防范区域性金融系统性风险方面的作用,进而提出金融审计通过有效监管金融部门来达到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目的,着重介绍了金融审计的理论基础、特点、现实问题及对策,最后在区域性金融体系的大框架下,对我国金融审计的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