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梯度发展并没有使得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有着明显趋势的产业转移,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形成了产业转移粘性。因此,本文尝试分析导致产业转移粘性的因素,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六个经济发达的东部省市进行产业转移粘性的测度,并依据结论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产业转移粘性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收入因素、交易成本因素、生产成本因素和制度因素角度,使用资产专用性、产业集聚、劳动力成本、资本供给和技术创新5个指标,解析我国东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粘性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3.
4.
产业转移是区域之间实现经济合作和产业融合的重要形式。对于武汉城市圈而言,为了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缩小经济发展差距和缓解市场竞争压力,有必要通过产业二次转移来推进圈内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界定城市群产业创新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对长株潭城市产业群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此设计出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创新的发展机制,从而为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创新的科学、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徐文华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09,(5)
产业集群和城市群的研究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而现实是两者在不断融合。本文对产业集群和城市群的互动发展进行一个文献梳理,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城市群空间结构绩效研究——基于珠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最有活力的城市群之一,研究其城市群空间结构绩效不仅有助于继续发挥其对全国经济的带动作用,而且对其他城市群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应用参数计量模型,把珠三角城市群与广东省其他非城市群城市以及和长三角城市群的比较分析,得出珠三角城市群效率较高,但仍有一些城市的效率有待提高,最后指出提高这些城市效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耿明英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09,(13)
结合武汉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新方案的实施,提出了武汉承接产业转移需要选择一个新模式的思路,并将其目标定位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循环经济建设;同时,打造出具有区域性和产业带动性的五大中心。 相似文献
9.
城市群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空间形态,城市群建设及其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区域经济研究的主题之一。自2006年至今,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还存在经济总量偏小、综合竞争力较弱等问题,尤其是城市群内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选择与布局有待进一步调整与优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5,(11)
产业转移是每一个后进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的必经之路。本文借助层次分析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近年来产业转移现状进行分析,提取了影响产业转移的九个因素,通过权重与一致性检验,建立了长株潭产业转移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得出政策是最大的影响因素,从而为长株潭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合理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12.
在近10年安徽省外贸情况及其变化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安徽省外贸发展存在的一些困难,如传统加工贸易面临困境,人才流失多且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足够的金融支持和对全局性产业布局的协调。对此,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应注意产业升级,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加大产业转移的资金支持,加大产业的集聚效应,做好产业的分工合作。 相似文献
13.
论文在阐述城市群协同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认为当前妨碍我国城市群协同发展的主要原因为区域协调机构的缺失,然后以武汉城市圈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协同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武汉城市圈协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的大中小城市群的发展状况的排名中,武汉城市圈的综合竞争力指数为35,仅为上海城市圈的三分之一。由于发展规模较小,产业结构缺乏依存性、互补性,专业化程度偏低,所以,武汉市城市圈的整体竞争力不足。但其还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其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自2006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以来,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发展已初具规模,增长速度较快,行业分布较为广泛;但经济的贡献度不大,群内行业同构问题突出,产业链不完整。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积极培育产业集聚的区域文化,以促进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产业转移的区域性与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产业梯度转移理论,高梯度地区产业会不断地向低梯度地区转移。尽管我国大力鼓励东部一些传统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但是,处于高梯度地区的东部一些边际产业并没有像理论界所预期那样向中西部地区的大规模转移,主要原因在于产业区域转移粘性的存在。造成产业区域转移粘性因素很多,如转移成本、产业集群效应、市场潜力等。只有通过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共同努力,转变产业转移的指导思想,才能克服产业区域转移粘性,促进产业转移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王琼 《中国商界:上半月》2011,(10):103-104
成为国家级试验区后,武汉城市圈以都市圈群的态势步入城市群竞争,竞争过程是不容乐观的。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武汉城市圈在成为经济增长极的起步阶段会遇上极化规模小、极化动力不足、扩散过程同构等诸多的问题,通过借鉴长三角城市圈经济发展过程,本文认为产业集群是武汉城市圈发展的契机,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应以产业集群,尤其是新兴的自发的产业集群研究为起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产业区域转移及产业集群效应研究成果进行粗略梳理,结合我国家电产业目前发展情况,研究我国家电产业集群转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发展已初具规模,增长速度较快,行业分布较为广泛;但经济的贡献度不大,群内行业同构问题突出,产业链不完整。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积极培育产业集聚的区域文化,以促进中原城市群产业集群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