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子治  张洪 《中国市场》2013,(1):41-42,67
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城市及区域发展以及各项建设用地的需求与土地供给的矛盾将日益突出。为了切实保护耕地,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亦即保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一条最重要而且必要的途径。本文根据调查成果,分析玉溪市土地利用状况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玉溪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提出制定节约集约用地指标控制标准,推行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制度等切实可行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政策措施,遏制粗放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2.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是在分析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充分考虑各分析区域的经济发展方向和特点,综合分析土地利用强度、违法土地处置、投入产出水平和经营绩效四个指标。文章主要从土地利用程度、违法用地处置情况和投入产出水平等多个维度出发,重点分析了株洲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率情况。从违法用地处置、投入产出水平、绩效管理三方面提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与土地供给不足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唯一出路.文章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对石家庄市所辖县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分析,提出区位、政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化水平是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因素,并据此提出提高各县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途径和措施.这对于宏观调控小城市建设发展和土地利用方向、平衡各县市问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土资源管理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不仅有利于耕地保护,更有利于节约城市建设用地,促进经济建设与土地功能的有机结合。节约集约用地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繁重。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近年来,公安县积极探索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模式,有效促进了资源节约型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及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对增强政府调控土地利用的能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云南省20个开发区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3个方面对全省开发区进行土地集约度评价并进行潜力分析,根据评价与分析结果,提出了改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近年来,建设用地矛盾突出,制止浪费和粗放利用土地,珍惜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节约用地就是各项建设都要尽量节省土地,千方百计地不占或少占耕地;集约用地就是提高每宗建设用地投入产出比,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通过整合置换和储备,合理安排土地投放的数量和节奏,改善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挖掘用地潜力,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园区作为城市经济的增长级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工业园区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重庆茶园工业园区为例,选取了13个评价指标,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利用特尔斐法对园区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总体利用程度较高,用地效益较好,但管理绩效偏低,还有潜力可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商》2015,(27)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是在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的基础上,依据二调成果数据,适时调整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建设用地规划规模等,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吴勤 《商》2014,(28):172-172
当前广西农村将农用地非法转为建设用地、非法批准建设用地等问题呈蔓延之势,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依法确认权属,并合理编制、规划农村集体的建设用地,以此来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节约利用目标的实现。本文以法律角度对广西农村集体建设节约集约用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的管制制度。  相似文献   

10.
郑擎 《商场现代化》2012,(22):168-170
文章从分析"十一五"期间宁波市土地资源配置变化情况出发,利用地均产值和相对土地产出率两个指标,从用地效益和关联程度的角度探讨了土地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调整间的关系,提出了通过进一步节约集约土地并进行科学拓展、缩小各类建设用地的增速差距、提升第一产业用地效益并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力度等来协调宁波市土地资源配置与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膨胀,与此同时,建设用地的粗放利用、闲置以及废弃等现象严重,节约集约用地程度还很不够,基层合法合规用地意识淡薄,随意承诺用地现象严重,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因此,在城镇化建设中必须节约集约用地。  相似文献   

12.
运用均方差决策分析法对宿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宿迁市土地集约利用呈上升趋势,但集约利用程度较低;农用地集约利用程度高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城乡统筹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最后,提出完善城乡统筹、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结合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论述我国土地资源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意义及措施,并粗略地构建了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结合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论述我国土地资源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意义及措施,并粗略地构建了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处理好城市化进程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关系到城市化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否顺利进行。研究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促进城市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一、集约用地的特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应理解为:以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通过增加存量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等途径,不断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用地的合理布局,结构的优化完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基本前提,缺乏上述条件,土地集约利用的不断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标就要落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重点应放在已建城区现有土地的再开发和挖掘改造上,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使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化、最优化,最大程度地提高城市土地使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其特征主要表现在:1、时间静态性与发展动态性。即在某个时点上的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下,土地利用扩展及土地利用效益的趋势,城市的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演变状态。2、行业独立性与要素关联性。即现有土地资源的使用结构是否合理、优化,城市内部各种功能的用地比例和空间结构及其相互影响、作用的关系,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是产业布局在空间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商》2015,(7)
<正>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之策,是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选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特征对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提出了新要求。营山县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界于渠江、嘉陵江之间。幅员面积1633平方公里,辖53个乡镇,657个行政村,总人口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万人。境内北部为低山地貌,中部为深丘、浅丘带坝地貌,  相似文献   

17.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均田制,通过劳动努力与获得劳动剩余直接挂钩的形式,形成激励机制,使得土地资源配置在特定的人地矛盾的背景之下,达到社会最优。改革开放以来,通过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使得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高,通过土地管理制度的完善,强化集体建设用地节约与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交通节约集约用地更多的是各种交通方式各自开展,而且主要在设计、施工阶段从工程技术角度等实现节约用地。应跳出工程技术层面,从制度建设上促进交通节约集约用地,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研究交通节约集约用地。一、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大发展决定了交通节约集约用地的紧迫性截止2012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9.8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42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6万公里),  相似文献   

19.
<正>崇礼县隶属于河北张家口市,距北京240公里,面积2334平方公里,人口12.6万,地理特点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说。近年来,崇礼高度重视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2013年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称号。崇礼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面的经验和具体做法可概括为"三增、一减、一分类"的模式,其中"三增"是指通过盘活闲置用地、规划调控土地、开发未利用地来增加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20.
目前交通节约集约用地更多的是各种交通方式各自开展,而且主要在设计、施工阶段从工程技术角度等实现节约用地。应跳出工程技术层面,从制度建设上促进交通节约集约用地,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研究交通节约集约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