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牌》2015,(4)
在大学思政教育的视域下,当前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是必然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思政培养越来越成为高校的重点问题。思政课对大学生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如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及法制观,如何实践活动与书本中的思想结合在一起。因此,本文对在思政教育视域下的高职大学的思政课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公共文化课是所有大学生的基础课程,其中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向外学习的窗口之一,必然会引入西方的文化、思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而课程思政本身不是一门具体的课,它是要在大学课程教学活动中把思政教育的功能贯穿其中,融合专业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主要探讨在公共文化课中,大学英语课堂思政教学如何锚定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参照作用,让学生理解西方的同时,勿忘根本。  相似文献   

3.
周芸 《现代商贸工业》2022,(10):134-135
青年大学生作为祖国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和组成部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意识与手段也应该与新时代的背景相适应.高校思政课是让青年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养中国新时代思维的直观渠道,新时代爱国主义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要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创新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深化思政课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教学实践形式,同时也是思政教学改革实现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开展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就是我们实现思政课程改革适应新形势要探索的主要途径,同时它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原有的思政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大学生的教育模式。要落实好高校思想政治的工作会议精神,就需要在更多的专业课堂上将思政教育贯穿其中,在知识传授和专业学习中使广大青年学生受到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导游实务》课程本着"要让每节课程发挥育人价值"的原则,构建以思政必修课为核心,以思政选修课、综合素养课、《导游实务》专业课为环绕的"课程思政"育人机制,使思政教育有机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思政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以及塑造新时代大学生优良素养的双重重任。在倡导以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今天,思政教育具有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业思维能力和培养风险意识与危机意识的积极作用,探寻思政教育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对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一直以来都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当下的大学生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只有不断创新思政工作方法、丰富思政工作内容,才能完成培养人、教育人的长远目标。然而针对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走出传统的教育模式,找到新的有效突破,关注于此的思政工作者们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在不断的研究、思考和比较中,强化实践教育越来越吸引思政教育者的目光,让学生从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参与教育,以独立的主体身份在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这一全新的教育视角、教育方法在初步的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继续关注和研究实践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施对于实现培养人、教育人的远大目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国内外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性思维等几个维度展开论述,旨在通过分析当前国内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创新意识萌芽于国内高校的思政教育,积极探索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杨蕾 《中国报业》2022,(20):124-125
高校教育工作应以素质教育作为背景,将学生发展作为核心,培养学生技术能力和教育能力,让学生养成思政意识。同时,也要将“人本”作为核心思想,将主体意识和思维科学作为基础,构建合理化的思政教育途径,明确学生思想意识,进而掌握社会的发展动向。本文主要阐述网络媒介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成栋学院在大学生教育与管理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差别式教育"模式表明:要取得"精细化管理,差别式教育"的成功,确立明确的目标是前提,建立有效的组织架构是保证,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是动力,辅导员的骨干作用是基础,同时也表明,精细化管理,差别式教育模式,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商》2014,(21):292-293
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石,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迫在眉睫,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养成教育对大学生思政方面的重要性、基本内容以及特点,强调养成教育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让思想教育的载体多样化,为思政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采取思想教育的目标,让大学生实现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养成。  相似文献   

12.
张蕊 《消费导刊》2013,(8):198-198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利用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重视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教育。本文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带领学生参观徐州博物馆为例,谈谈如何依托地方资源,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13.
教育工作,德育先行。德是为人之本,德亦是教育之魂。素质教育讲究传道授业解惑,不仅如此,还要培养学生群体的综合素养和道德品行。习近平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大力强调过:务必要让课堂教学作为思政教育传播的主要渠道与路径,不同类型课程都要和思政理论课达成和谐统一,形成一种优质化的协同效应。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必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从实际角度出发,对思政融入当前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模式加以探索,希望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同时,日渐推动思政教育进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4.
《商》2015,(5)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不仅面临了更多的机遇。不断丰富的信息化社会文明形势,也为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无论是对于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过程来说,还是网络信息化向大学生主动推送的各种信息,都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就针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在网络时代下寻求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升的策略。希望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同步能够实现大学教育思政工作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15.
《品牌》2014,(6)
现代高效思想正教育工作一定要注重实效性,让每一名在校大学生都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这也是所有高校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思政教育任务。本文从现代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出发,分析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寻求该工作的重点所在以便寻求到最佳的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16.
习总书记曾强调:大学阶段是人生"拔节孕育期",而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之一,因此在新时代下研究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了解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热情显得尤为重要。采用《关于孝感市高校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热情的调查》问卷,以209名孝感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热情的现状,研究结果表明:思政课本身的课程性质,思政课老师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机制,思政课的学习环境及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政课带来的实际收益,高校对思政教育管理机制和思政课考核的不合理性等等,都是影响孝感市高校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热情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同时受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使得大学生的就业体制也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面对现在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严峻,甚至出现了“毕业就是失业”的现象,这就给大学毕业生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和恐惧感。所以,我们要能够从管理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自身素质,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写作课程是培养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师要树立课程思政育人观念,在实现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深入挖掘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画龙点睛"式、专题嵌入式、隐性渗透式等方式将专业课内容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在学生锻炼写作能力的同时使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9.
《商》2015,(43)
大学生的知识能力是保证国家进一步发展,同时保证我国的综合实力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首先要注重的就是对其思想的培养。随着我国社会软实力的不断发展,如何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精神文化以及增强大学中的软实力的发展,将大学的理念进行传承,加强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在大学中主要完成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的本质在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对完整的社会人的培养.适当、系统的通识教育,对于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乃至良好的个人品质必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通识教育的建设对于大学是必要的,同时,需要有更深一步的实践探索.我国大学应确立旨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通识教育策略,一方面要树立通识教育理念,指导通识课程建设,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推动通识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