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了"三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新论断,"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成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个政策命题映射到经济生活实践中就转化为"分配制度如何、何以能促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实践性命题。实践结果与政策主张之间的巨大落差使我们不得不聚焦分配理论创新这一基础性问题。贫富分化抑或两极分化的历史性、普遍性、必然性以及中国贫富差距持续拉大是分配理论创新的实践需要,从抽象到具体是收入分配理论创新的方法论,科学的逻辑起点(元范畴)是收入分配理论创新的突破口,构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分配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是分配理论创新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
雷明 《新疆财经》2023,(1):17-2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文章在三次收入分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四次收入分配概念,探讨以初次分配为基础、再分配为重要补充、鼓励发展三次分配及四次分配的收入分配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路径。基于中国脱贫攻坚实践的四次分配是对三次分配的补充和完善,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乔明宇 《黑河学刊》2014,(6):56-57,59
邓小平收入分配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其丰富的理论内涵。邓小平收入分配理论以实事求是为精髓,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先富"—"共富"作为实现路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作为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4.
建国60年来,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渐趋完善,实现了由单一的按劳分配向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多元化分配格局的转变.回顾这一历史演变过程,总结经验教训,有利于更好地处理收入分配领域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相似文献   

5.
管湘的 《浙江经济》2002,(17):61-62
激励问题是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之后的必然产物,而一个良好的激励制度的核心部分便是薪酬制度。改革开放20年来,薪酬(工资)分配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一样。经历了一个理论与实践交织发展的过程。按照分配的具体形式,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按劳分配的恢复,多种分配方式的探索、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以按劳分配 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新分配制度。这种新的分配制度是我国在个人收入分配问题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过去许多看似不可动摇的分配理论和原则越来越受到实践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更新观念,对以往的分配理论和分配原则进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7.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赵景峰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围绕收入分配理论兴起了一场新的争论。这场争论是在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进行的。因而与以往多次争论相比,不仅收入分配中的一些新问题,如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收入分配差距、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等等问题,在不断...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内蒙古进程中的居民收入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 《北方经济》2007,(1):22-2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
收入分配制度与方式是市场经济政策和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我国收入分配政策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演变过程,使中国成功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迈进:文中也提出了只有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才能真正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
应当厘定我国收入分配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界正在对收入分配问题进行讨论,中心议题是关于收入分配的原则。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在理解"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意义时,引发了关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否可以作为收入分配原则的讨论。这场讨论十分有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改革开放,发端于收入分配的变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再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途径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经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过程,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华西村的集体经济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公平正义,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在分配上坚持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华西村“一分五统”的体制的成功,体现了共同富裕和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一、更新按劳分配的观念改革开放十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随着改革的实践,许多方面都有重大的突破和深化,但商品经济体制下的分配理论和分配体制的研究却远远落后于改革的实践。近年来,由于个人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收入差距拉大,消费基金膨胀,个人手持现金存量巨大,传统的按劳分配理论和实践的矛盾突出起来,理论上强调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实践上走的是平均主义道路。这里有指导思想上的失误,也有客观迫不得已的原因。转变中的分配体制,既不能体现公平亦缺乏效益,公平与效益的矛盾困扰着人们,要求对社会主义初级  相似文献   

14.
鲁宏飞 《辽宁经济》1999,(12):47-47
分配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分配体制的改革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多元化的特点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党在分配的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不断探索,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政策,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将其完善为“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党的十五大又进一步重申在坚持这种分配制度的同时,明确提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相似文献   

15.
谷春祥 《特区经济》2008,(5):262-264
有一种传统的观点,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社会主义分配观中是否定生产中的客观要素直接参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在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要坚持和完善这一分配制度。从而产生了"矛盾论"和"对立论"。本文是在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基本思想的基础上,说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并探讨了生产中的客观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朱富强 《南方经济》2014,(8):120-123
收入差距的持续拉大是近2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中最为突出的现象,它不仅造成了明显的二元社会结构,而且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显然,在面对愈益恶化的收入分配和社会两极化情形时,探究收入分配的成因以及提高对分配正义的关注就成为学者关注的核心议题;而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和改进社会经济关系则成为当下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事实上,收入分配本身的社会性往往决定于特定的社会制度和分配规则;相应地,就有必要将收入分配问题与社会制度、分配正义等结合起来,将不断演进的公平正义观嵌入到经济理论和政策之中。  相似文献   

17.
罗杰群 《发展》2003,(12):54-55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是针对我国现阶段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以党的件方式所确立的新原则,是与时俱进思想在分配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它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理论的发展和个人收入分配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和公有制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珠江三角洲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方式、分配渠道和收入结构日益多元化,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在分配来源方面,收入渠道趋于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除国有经济以外,农村集体经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和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以及各种要素市场的发展,居民的收入日趋多元化。  相似文献   

19.
姬清水 《魅力中国》2009,(24):99-99
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次序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配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20.
何花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4):123-126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一文充分阐述了关于分配的一般理论和特殊分配原则,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按劳分配原则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按需分配原则。马克思的分配理论不仅是社会主义国家分配的理论渊源.而且是中国当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