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针对聊城旅游业发展要求,分析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存情况,提出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构想,以期推动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各地都受到了高度重视,对其保护工作也日趋完善和成熟,如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业的发展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是各地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文章从内蒙古非物质丈化遗产特征及旅游价值入手,分析了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如何从旅游的角度科学开发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日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非遗进行旅游开发,不仅会促进日照旅游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本文从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管理机制,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同步宣传力度,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和旅游参观平台,创新开发具有非物质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文化商品开发等方面,构建旅游视角下的日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模式,从而实现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共赢。  相似文献   

4.
廖佰翠  伍鹏 《商场现代化》2009,(18):102-104
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近年来学术研究的热点,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保护与开发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注重政府主导与全民参与相结合、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注重物质与非物质相结合的对策。同时,笔者就保护性开发宁波民间表演艺术、民间手工艺、民风民俗和餐饮老字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以期对宁波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有一种天然的渊源关系,旅游开发通常给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以旅游开发对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入手,分析民族地区影响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调发展的各种因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地方政府、相关企业、外来游客及市场五者之间构建旅游产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6.
《商》2016,(11):281-28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同时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也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路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各参与主体目标不同,与其相关的各开发和保护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也都不尽相同,协调好各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以及有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动的先决条件。本文提出了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动中各主体的利益诉求,从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活动开展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经营之路是一种必然趋势。本文从旅游业的角度出发,以淮安市为研究对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经营进行探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旅游业特点提出相应的产业化经营建议。  相似文献   

8.
悠久的传统文明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代代相承,为人们所接受和传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文明中占据很大比例。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旅游业发展的相互影响,来阐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并对旅游开发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随着湘西旅游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本文对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影响力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湘西旅游业和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共同发展中实现了和谐共生和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多赢"。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何做到适度的开发利用,传承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值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介绍羊楼洞砖茶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出发,采用SWOT分析法对羊楼洞砖茶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羊楼洞砖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和具体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羊楼洞砖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火车头"牵动旅游行业,可以在旅游业赚到钱的同时,用这一笔钱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不就可以做到两全其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业都各得所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世界人民的渴望,也是我国人民的夙愿和义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青海省湟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工作为例,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重点分析了当前在非遗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提出开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3.
贺苇 《致富时代》2010,(4):189-18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对弘扬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文化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市场,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便成为目前公认的一种有效的保护方式。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保护工作的更好开展保护和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保护与开发是一把双刃剑,如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则可实现良性互动,笔者因此提出开发式保护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保护时应充分发挥博物馆的载体作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性保护、应大力发挥旅游功能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保护、应与基础教育相结合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久性保护。同时,笔者就开发式保护宁波民间表演艺术、民风民俗、民间手工艺和餐饮老字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以期对提升宁波旅游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种重要分类。以苏绣为例,在其保护、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保护意识淡薄、法律法规不完善、保护人才缺乏、传承机制不健全、宣传力度不够和保护资金的来源不足等问题。对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构建一个完善的保护机制,建设一个展览馆,做好保护传承人工作,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将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相结合,最终实现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  相似文献   

16.
星景花 《消费导刊》2013,(6):147-147,149
纵观世界范围的文化旅游热潮,文化内涵是激起大众旅游的关键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作为民族个性、民间文化的“活”化石,已成为吸引旅游者前往的根本动力。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出有关菲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个方面:一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为主线进行研究,二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产业化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旅游开发一项重要的资源。本文主要介绍了联合国以及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界定,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还阐述了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现状,提出了其旅游开发应遵循的原则和开发的模式。  相似文献   

18.
《商》2015,(42)
近几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不断受到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在全国不断兴起和壮大。本文在国内外现有研究基础上,结合山东省莱芜市的实际情况,对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存在市场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市场规模有待扩大、品牌意识不强、产品形式较为单一等问题。为此,提出政府层面、市场层面、旅游产品层面"三位一体"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探讨——以承德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旅游开发被看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重要性及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提出了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是当前我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热点,旅游开发则是保护传承的重要途径。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丰富,种类多样,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深厚,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然而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着保护意识淡薄、人才基础薄弱、法律法规不健全、开发模式单一、原真性破坏严重等问题。对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必须坚持增强保护意识、重视人才培养、完善法律法规、丰富开发模式、分类适度发展等措施,实现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