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就在人们担心放松银根将引发通胀之际,通缩风险却已降临.三大发达经济体之中,美国和欧洲正在走向通缩,日本更是已经陷入了通缩.初级产品价格和初级产品出口国的货币都有所下跌.金融危机具有通缩效应的原因在于,危机会导致现金需求上升、银行中介功能瘫痪,从而降低货币乘数,令基础货币的增长无法推动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这会在产能严重过剩之际抑制总需求.通缩是危机的延伸,它会增大实际债务负担,并损害利润率.持有巨额债务的全球银行业将面临资产负债表的严重恶化.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究竟何种原因使得世界经济灾难频起,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研究认为,在金融寡头悄然形成的初期,恢复金本位制引发全球通货紧缩,从而导致第一次世界经济大萧条;而美元强权地位的衰落则导致全球物价飞涨进而引发当前世界经济危机。当然,这种通胀或通缩的模式具有相当的可预测性——每当国际货币体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时就会重现这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当前通胀成因与货币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个月来,随着消费物价指数(CPI)的急剧攀高,通胀又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而加息的呼声和预期也随之增强。很多人认为,此轮CPI快速上涨的原因是这两年货币供应量(M2)增长速度太快。其理论依据即货币主义的"经典理论":通胀最终是个货币现象。货币印得多了,肯定会引发通胀。  相似文献   

4.
货币政策是传统宏观经济两大政策之一,在控制通胀、改善就业和金融稳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经济走低时,放松货币政策来刺激需求;当通胀高企时,则收紧货币压制通胀。美联储是美国经济走出次贷危机就业得以持续恢复的最大功臣;欧洲央行则是欧洲克服欧债危机并成功走出衰退的关键;日本央行也正在为日本走出通缩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杨松 《商业时代》2011,(14):50-52
当前以美元本位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已成为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帝国主义固有矛盾的新型载体,是美帝国主义在当代推行全球范围内的新殖民主义政策的隐形平台和核心工具;理论上严重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在现实中成了引发世界上各种危机、矛盾乃至战争的罪魁祸首。为此,本文提出了回归并创新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以超主权实物货币和信用货币两种选择来重建公正合理的超主权世界货币体系的主张。  相似文献   

6.
李迅雷 《新财富》2009,(5):44-46
2009年,中国面临通缩而非通胀压力,但超额货币供给使得A股“货币现象”明显,这与实体经济的清淡反差明显。随着各国日益倚重以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量货币流向金融或准金融资产的格局必然会维持。从中国的经验看,当超额货币增长率到达底部时,往往也是熊市的尾声,但牛市的开始或会滞后16个月左右.下一轮牛市可能要到.2010年了。  相似文献   

7.
张宁 《新财富》2009,(7):40-41
本次危机的史无前例之处在于通缩、通胀两种互不兼容的趋势眼下共存。为了躲避与危机如影随形的通缩鬼魅,美联储几乎是毫无选择地向通胀鬼魅召唤的方向滑去。这就使短期内收紧流动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未来世界可能较长时期处于高通胀之中。由于中国面临的经济调整与美国有着质的区别,因此,在美国出现通胀之时,人民币一定要与美元脱钩,开始升值,以保持国内经济稳定。  相似文献   

8.
袁宜 《新财富》2008,(12):16-18
未来一段时间,全球流动性会出现过剩还是短缺?这是一个问题。一方面,美联储通过各种渠道向全球市场注入了大量的美元流动性;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去杠杆化又导致全球信用紧缩,二者作用互相冲抵。分析表明,在2009年下半年以前,全球市场面临的主要风险可能是流动性的紧缺,而不是过剩,由此形成通缩的压力;在此之后,流动性将逐渐充裕,促使价格逐步回稳,并可能孕育通胀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正>一、资产价格对金融不平衡的影响无论是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还是Minsky的金融脆弱性假说,对金融不稳定的研究都涉及到了资产价格波动这一方面,对于债务—通缩理论,费雪认为通货紧缩是由信用不足引发信用危机,人们通过负债获得信用的扩张,信用扩张又引发资产价格波动,当信用危机发生时,经济衰退,物价下跌,资产价格也会下跌。而金融脆弱性理论则是从心里预期方面对金融不稳定进行分析,前面对于资产价格波动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和主权财富基金违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类似链式反应: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引发的通胀危机;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萧条危机;金融危机、通胀危机和经济萧条危机引发的各国信用危机。各国信用危机最集中的表现为国家破产和主权财富基金违约,这将危及世界金融市场信用体系的根基,而且将对金融理论和经济实践产生一系列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四川物价》2006,(9):24-24
阅读:据《北京晨报》报道: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证券市场部主席李晶不久前指出,中国目前处于“双通货”时代,即通胀与通缩并存,而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有两重——上游产品通胀,下游则以通缩为主。所谓“中国输出通胀论”称,中国制造业面临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导致其出口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产品涨价,  相似文献   

12.
诸婉婧  张保好 《商》2013,(24):168-168
中国持续超额发行货币,但未引发高通货膨胀,称为“中国通胀之谜”。本文认为中国通胀之谜是由货币的“高存量和低流量”导致的,即超发的货币被投资于低效益或低流通速度的产业和部门,这部分资金的流通速度相对降低,导致中国低通胀和货币超发现象并存。本文认为这一现象具有潜在的威胁,货币当局应当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13.
范建军 《商界》2008,(9):106-106
一切通货膨胀都是一种货币现象。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结构性通胀”之说,在商品供给一定的情况下。货币供应过量,意味着由货币所代表的名义需求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实体经济产出的增长速度,其结果必然引发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4.
在通胀严重的状态下,人们总是倾向于把货币换成实物,但是由于中国的消费者存在很大的结构性差异,因此,并非会出现整体社会的消费井喷的迹象,但是部分消费者可能会对整个社会商品的零售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经过1993-2002年10年反通胀、反通缩的艰苦斗争,从2003年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增长期。但在这几年中,又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特别是一些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严重,一度出现重要原材料、能源及交通运输的供给全面趋紧;货币信贷投放过多,总体上流动性过剩和某些方面信贷困难并存;国际收支不平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骆兰青 《现代商业》2012,(20):259-260
现代信用货币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货币生产伦理失范,就会产生两大风险:其一是通货膨胀,其二是债务风险。若这两大风险产生后,会诱发金融危机、阻止创新、投机盛行、国家债务危机和腐蚀人们的道德。当前所谓的货币政策的"两难",是基于货币生产以及分配过程中存在伦理失范现象。中国应当警惕货币生产的伦理失范,防范恶性通货膨胀和债务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和基础,是市场供求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CPI和 PPI一直是经济运行观察的重点。因为这两个数据往往可以反映通胀或通缩的压力,是制定货币政策时首要考虑的因素。由于中国经济现象比较复杂、研究者观察的角度和运用的方法不同,对价格走势的判断往往会产生分歧。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宏观经济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经济会出现通胀还是通缩?和率是上调还是降? 汇率动不动?来自学术界和专业机构的学者专家们围绕这三个主题展开一场激烈的争辩。  相似文献   

19.
耗散结构下国际贸易信用的非线性流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社会是一个复杂的、主动的、进化的、不可逆和非决定的质的世界,是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其中有一个子系统,即国际贸易信用系统。国际贸易信用系统在经济社会系统中是特殊的价值运动,它的价值运动形式是多基元、多组分、多层次的,因此它又是非线性流动的,国际贸易信用非线性流动不停地与经济社会系统通过实物和货币交换着物质和能量。所以说国际贸易信用非线性流动也是一个开放系统,把国际贸易信用系统置于耗散结构状态下进行研究,将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双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若愚 《中国物价》2014,(12):44-46
2014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定向宽松",社会流动性趋于宽松,社会资金成本也有所回落。未来经济增长持续面临下行压力,通胀隐忧将让位于通缩隐忧。2015年稳健的货币政策需进一步向"宽松"方向微调,创造平稳适度的货币条件,引导银行调整与优化信贷结构,着力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由于货币政策传导在经济下行期梗阻状况会更为严重,要客观看待货币政策的执行困境,对其效用不能期望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