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在综合考虑生育率、老年抚养比和预期寿命三个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二孩政策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包含三个因素的三期代际交叠模型(OLG),分析得出生育率和老年抚养比均与国民储蓄率呈显著负相关,预期寿命与国民储蓄率呈正相关。在此基础之上选取1980-2013年全球82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同时,实证分析显示生育率对储蓄率的影响要大于老年抚养比。这表明开放二孩政策、适当地提高生育率对于国民储蓄率的降低和消费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引入预期寿命,验证预期寿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通过数理推导证明在索罗经济增长模型中储蓄率与经济增长成正相关;然后以居民储蓄率为切入点,探究预期寿命是否会通过影响居民储蓄率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最后在实证分析中,得出预期寿命对中国居民储蓄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预期寿命延长一年,将会促进中国居民储蓄提高约0.289个百分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了13%。以上内容为研究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OLG模型的不断拓展,关于预期寿命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逐渐深入。由于研究视角、理论模型以及样本数据等方面的不同,学者们关于两者关系的观点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梳理了部分国外当前主要相关文献,认为目前关于预期寿命作用于经济增长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人口预期寿命上升提高人力资本回报率和储蓄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人口预期寿命上升将导致人口增长,进而降低人均GDP增长;人口预期寿命与经济增长存在非线性关系,非线性特征取决于人口结构转型、初始预期寿命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在内生人口转变框架下分析人口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在内生人口转变情况下,人口结构变化对储蓄率的影响除了年龄结构效应,更重要的还有行为效应,包括审慎储蓄的行为效应和养老储蓄的行为效应。利用跨国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6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发现,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对人口转变的影响不同;并且由于人口转变的行为效应,少儿抚养比与老人抚养比对储蓄率的影响也不都是负的。当一个国家经历了落后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发达阶段时,随着经济的增长,少儿抚养比和老人抚养比都呈"升高-下降-升高"的趋势。在行为效应和年龄结构效应的交替作用下,少儿抚养比升高导致储蓄率先后呈"升高-下降-升高"的趋势,老人抚养比升高先后导致储蓄率呈"升高-下降"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对于人口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重要影响,这需要我国更重视人力资本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要素投入量、全要素生产率、制度创新、政策及资源配置等.在Rostow的"起飞"理论中,一国要顺利实现经济"起飞",投资率或储蓄率至少要达到10%以上.在H-D模型中G=s/C,资本-产出比C(代表投资效率)被假定为不变,因而储蓄率s就成为济增长率G的唯一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6.
一、背景 最近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即扩大内需.我国目前正处于居民储蓄率高的时期,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全民未来收入的增长预期,即提高全民的退休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措施,还应尽快推出义务教育免费措施,让全民都有能力接受教育,而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这些都是一个国家稳定、富强之根本.本文主要关注是如何建立全民退休养老保障制度并提出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最近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即扩大内需。我国目前正处于居民储蓄率高的时期,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全民未来收入的增长预期,即提高全民的退休养老保障、  相似文献   

8.
首先是低消费率、高储蓄率、由此引致高投资率及经济和收入的快速增长,最后实现消费的高增长,也即扩大消费。这就是所谓投资与消费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国家债务水平问题近10年来成为市场的关注焦点。国际比较显示我国宏观杠杆率水平总体偏高、企业部门高企,据此市场得出我国企业进而整体债务水平过高的结论。但企业部门杠杆率高企的成因有当然性和非当然性之分:当然性成因当然地、非当然性成因非当然地推高此杠杆率。我国企业部门杠杆率高企的四大当然性成因分别为:重经济占比大、储蓄率与投资率高、债权融资主导和经济增长预期强。鉴于这四大当然性成因的存在,宏观杠杆率高估了我国企业进而整体的债务水平;当前放松对宏观杠杆率的要求是顺势而为;相比债务规模我们更应关注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改进中美可比储蓄率核算方法的基础上,基于最新可得的中美可比固定资产折旧等数据,计算了2000—2017年中美可比国民总储蓄率、净储蓄率和中美可比分部门储蓄率。结果发现,中美可比储蓄率差距近年来呈下降趋势,而且远低于现有研究的计算结果。在考虑固定资产折旧的情况下,中美净储蓄率差距已下降至较低水平。在人口老龄化的长期趋势下,两国储蓄率趋同的趋势很可能是持续性的。基于此,认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逐渐从依赖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向投资驱动和消费拉动转换。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高投资率引起了各方关注.本文认为,我国的高投资率有高储蓄率作为基础,并且符合一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投资率趋于上升的一般规律,因此不应该压低投资,而应该利用高储蓄的有利条件继续扩大投资,同时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带动进口增加和就业增长,最终实现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伴随而来的是中国的高储蓄率,这其中,中国居民储蓄规模持续多年的高增长,让人关注与担忧。但伴随着中国经济不断转型与结构升级,大量的居民储蓄规模逐渐凸显了其负面效应,如储蓄的高增长加大了银行的压力,会更容易形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我国经济中存在的投资率过高、较多依赖出口、消费率偏低等问题的基本原因,也是因为我国储蓄率过高。随后本文分析了居民储蓄规模持续多年高增长的各种因素,并在结尾处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障、家庭养老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引入社会养老替代家庭养老的经济机制,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对人口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可以降低年老人对子女赡养的依赖程度,促使家庭减少生育率。当父母生育更多的是为了将来获得养老保障,而从子女数量中获得的直接效用相对较低时,家庭会转为增加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从而促进人力资本与经济的增长。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相对于完全基金制,现收现付制替代家庭养老的作用更明显,对减缓人口增长,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也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本文选取人口结构、宏观经济因素和经济增长三方面的变量对我国高储蓄率的成因进行探究.通过协整理论的EG两步法否定了储蓄率和存款利率、城市化率存在协整关系,得出宏观经济因素对我国高储蓄率不具有解释作用的结论.通过将人口结构变量、经济增长变量联合对储蓄率回归,发现经济增长变量对储蓄率的解释作用并不显著,人口结构变量显著影响储蓄率,从而得出我国储蓄率长期趋势主要受人口结构变化影响的结论.这一发现对我国未来人口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计算我国国民储蓄率和部门储蓄率,发现我国国民储蓄率自2010年后就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居民储蓄率下降是导致国民储蓄率下降的主要原因。随后,本文测算了我国的最优储蓄率水平,得出结论,虽然我国的储蓄率与其他国家相比处于较高水平,但总体上依然处于最优储蓄率的测算区间。最后,对储蓄率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储蓄率的下降会显著降低投资率水平并增加金融风险,而且储蓄率的下降可能是一个长期且无法避免的问题。据此,本文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怎样看待我国的高储蓄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蓄是经济增长的苇要源泉.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必须有高储蓄率的支撑.本文通过对工业化进程中有关国家储蓄率的时序数据和结构变动的比较研究,发现储蓄率的提高是经济阶段演进的必然现象,是经济增长过程的客观规律.目前我国的高储蓄率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高储蓄率为我国加快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大好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世界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美国经常帐户的巨额逆差与亚洲国家经常帐户的大量顺差,造成失衡的原因既包括双方在储蓄率、投资率以及经济增长模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也包括国际分工格局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从短期看,目前的这种失衡表现为一种动态均衡,世界经济将在失衡中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8.
从中长期经济增长趋势特征看,根据HP滤波方法刻画的潜在产出曲线,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条件已经发生变化,潜在产出增长率在2006年达到阶段性历史高位后逐年下降。基于工业化、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等因素,以及高储蓄率对高投资率的支持,中期内我国投资增长仍将保持较强的惯性。然而,长期增长则取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鉴于我国结构性问题突出,需要重视运用供给管理政策,加强薄弱环节建设。  相似文献   

19.
张璐 《现代金融》2008,(11):34-34
一、银行业稳定性分析 (一)经济运行与市场形势复杂。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带动了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但我国的经济增长属于要素投入型增长模式,经济增长长期以来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储蓄率和投资率偏高,内需消费水平偏低。这种高消耗、高投资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过度依赖贷款的发放,对银行业存在潜在的不良影响。一旦出现经济下滑、出口恶化等经济现象,就会导致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大幅增加,威胁到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另外,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对银行业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储蓄率是个十分重要的变量,它的增长变化直接决定着一国国民收入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目前,中国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而国民经济总体的储蓄率近年来都处于较高水平,从国际经验来看,随着一国工业化的推进,储蓄率将逐步下降,因此储蓄率高居不下是不现实的。我国储蓄率常年位居高水平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将运用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重点从储蓄率和投资率的关系、各部门储蓄率对总储蓄率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