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艳 《商》2013,(20):266-26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卫生医疗事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也有了新的突破,改善了长期以来困扰贫困农村群众看病难的纠结状况,在2002年新农合制度颁布以来现在已经普遍惠及,而作为进一步的完善新农合制度的缺陷问题,基本保障得以实现,医疗救助政策相继颁布。但是毒一项政策都有它的不足之处,本文就医疗救助和新农合制度的有效衔接的现状进行呈现,提出不足之处,并浅析对策。  相似文献   

2.
金丽莹 《中国市场》2011,(48):125-126
新农合是一项专门针对农民具体情况制定的医疗保障体系,在其试点实施的几年来,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渐渐完善。目前新农合的实施已经初见成效,但是任何一种制度必然有其缺陷的方面,新农合也是一样。  相似文献   

3.
陈欢欢 《商》2014,(7):229-23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国家政府引导、组织、支持,农民自主自愿参与,国家、集体、个人共同负担,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医疗经济负担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施新农合制度的过程中,新农合运行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本文在江油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数据的基础上,还针对参与新农合的家庭做了10户个案访谈以及100份调查问卷,分析得出江油市农村基本医疗保障现状以及参保农民对医疗保障的满意度。通过调研结果得出农村社会医疗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分析相关资料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从而保障农村卫生医疗体系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实施新农合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的一些看病难题,但在其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爆发出来,文章从新农合推广中出现的问题出发,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有利于新农合发展的对策建议,希望能改进新农合制度,令其可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农合制度作为针对农民制定的医疗保障体制,随着新农合制度的落实,新农合制度在给农民带来实惠的同时,也日益暴露出各种问题与不足,新农合保障水平不高、繁琐的报销手续、筹资机制不够长效、管理与监督体制不完善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效果。因此,为在本质上提升新农合制度实行有效性,针对问题与不足,制定有效完善措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在分析新农合制度所存在问题基础上,探究出健全新农合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胡鹏 《华商》2008,(15):69-69
中国是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农村基层政权的问题不仅关系到整个国家政权的稳定,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相对滞后,造成了农村基层政权运作困难重重。因此,完善目前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形式,实现农村基层组织的创新与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解决大多数人民生问题的一项惠民利民工程,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本质上属于合作医疗保险,基金采用封闭式管理。因基金总量有限,目前又条块管理,故基金有效监管就成为当前新农合管理的最大难题。如何建立基金监管机制,确保基金安全高效使用,以解决广大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和大病救治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汤红娜  梁斌 《商》2013,(2):147-147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对于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起到了较大的帮助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新农合医疗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以更好的提高社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增多,中国老年化进程也在逐步加快。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越来越完善,但是伴随而来的养老保险压力也在增长,养老保险在我国已经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它逐渐成为了国家难以承受的负担,压制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文章针对中国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就如何保持中国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3年出台以来,给农民带来了医疗保障的效果,但存在不少的问题,导致没能达到这种互助共济的保障制度的预期。本文归纳了新农合制度存在的问题,农民的满意度以及新农合国际经验研究等方面的情况。总结我国新农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及为其今后的发展做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书凤 《商》2013,(8):112-112
"新农合"是针对农民而制定的医疗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3年开始在部分县试点,到2010年,基本实现农村的全覆盖。随着"新农合"制度的落实,改善了农村就医环境之余,我们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医疗保障水平偏低、报销程序繁琐、筹资体制不合理、监管机制弱化等都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效果。本文就"新农合"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完善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初步改变了农民没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状况,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过程看,还存在着诸多影响新农合制度运行的因素,主要是:医疗资金的筹集、管理、支付问题;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分布和健全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问题以及对制度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等问题。我们必须面对国情,用科学发展观来认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使新农合制度定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国家实施新农合政策,极大缓解了农村因病致贫及因病返贫问题,但仍未得到完全解决。统计数据显示,农村贫困地区比城市地区人力资本健康状况差,这也凸显出我国社会医疗保障发展中的城乡不公平。文章着眼于2016年国家对农村贫困地区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村贫困地区人口健康及医疗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农村贫困地区医疗保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医疗保障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相似文献   

14.
《商》2015,(16)
20世纪,随着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相继迈入老龄化社会,拥有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也同样面临老年人口不断加速增长的现状。在"未富先老"的特殊国情下,老年人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5.
宋杨  朱敏 《中国市场》2014,(45):94-101
自辽宁省沈阳市建立新农合制度以来,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初步探索出一条以新农合为基础,全力解决特困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取得了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卫生事业得发展的显著成效。从新农合参合率影响因素的视角,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人口因素,地方财政支持和卫生服务能力等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具有可行性的优化方案,对沈阳市新农合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世界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如此多的老年人无疑给中国的旅游业带了广阔的市场。但目前我国的老年旅游市场还不够成熟,缺乏针对性的老年旅游产品,如何设计好"老年旅游产品",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我国"老年旅游产品"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系列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已基本实现多层次的全民医保格局,医疗保障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重要突破。但随着经济发展和老龄化速度加快,医疗保障体系仍需改革完善。梳理总结了四十多年来医保改革事业的经验教训,并针对当前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困境,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的实践进路:继续优化全民医保制度;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广医养融合新模式;优化医疗保障治理机制;提升医疗保障数字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崔彩艳 《中国市场》2014,(51):219-220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政府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新农合基本达到了全面覆盖。农民加入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将提高其个人以及家庭的抗大病风险能力。但是其中新农合资金的筹集一直是阻碍新农合制度建设的最大问题。资金的短缺,也不利于新农合的持续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的实际家庭收入,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筹资标准。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政府进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的新医改环境以来,逐步奠定了新型农村合作制度作为乡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地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了可喜发展。但现阶段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中仍存在问题。文章主要总结新医改环境下的新农合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来促进国家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如何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 《北方经贸》2009,(8):39-40
当前,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我国现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门槛。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在我国农村人口中表现更加严峻,农民养老压力更加沉重。面对如此迅猛的人口老龄化的浪潮,我国并没有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应对。与此同时,我国农民的传统养老方式如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功能正在逐渐弱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有更加完善的养老保险模式承担起我国艰巨的农村养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