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传统经济在后发现代化国家经济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而探讨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演变,需要我们在全球化视野下,进一步将目光投放到中国传统经济的转型进程当中。为了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2017年10月13日至15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经济史学会、《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工业文化研究中心在武汉联合举办了"全球化与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经济的转型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  相似文献   

2.
商会与近代中国的制度安排与变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了经济近代化的历程。由传统经济向近代经济转化,最根本的特征是自然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以及在经济组织和制度安排上的变迁和重组。本文从近代中国转型社会中的制度供给与需求变动的视角,对商会产生的历史原因、特征及其历史作用展开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基于成熟经济建立起来的创业研究体系在解释当前转型经济创业活动时,某些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本文在搜集、筛选近20年来转型经济创业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宏观制度环境、中观新创企业与微观创业者个体为分析框架,系统梳理并剖析了现有研究的主要成果和不足,从理论发展、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转型经济创业研究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何惧 《理论观察》2014,(8):17-19
陈晋先生的《文人毛泽东》是一部人物研究领域的佳作,它为毛泽东研究提供了从文人形象切入的视角。从两个层面分析本书,可以发现其在微观上论证严密扎实,但仍有欠缺之处;宏观上视角独特,但尚有进一步深入的空间。毛泽东是一个具有双重形象的领袖,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独特的政治与文化的关系造就的,他的这一身份对新中国的文化转型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1月杨在军教授《中国劳资关系近代转型研究:劳方、资方与政府关系视角》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45万字。该书分引论篇、晚清篇、北洋篇、南京国民政府篇,除绪论、结论外,共14章。该书利用劳方、资方与政府整体关系视角的劳资关系分析框架,就中国近代劳资关系进行长时段、整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成因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的重构。本文基于中国省区尺度的制造业数据,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到2008年期间的中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的变化趋势和特征。总体上,现阶段中国的制造业地理集聚程度较高,主要集聚在东部沿海地区。然而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存在显著的产业差异,依赖于特定自然资源投入的产业,地理集聚程度相对较低,而依赖大量中间产品投入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地理集聚度则较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是外资主导并且以出口为主,高度集中在沿海省区。中国的产业集聚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产业地理集聚程度上升进入了加速期,地理集聚程度在2004年左右达到顶峰。本文回顾了中国产业地理集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传统的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和集聚经济理论是理解中国的产业集聚的重要视角,但中国转型经济的特殊制度环境下,市场化、全球化和地方分权对中国制造业业集聚和分散具有显著影响。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深化及其在全球经济体中地位的调整,全球力量与地方力量的相互作用将不断重塑中国的制造业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大开发与经济转型》,以发展经济学理论为指导,选择经济转型这个视角,以更广阔的视野,对西部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经济转型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良  戴扬 《开放导报》2006,(6):93-96
经济转型理论是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如何理解转型,经济转型理论的不同学派,经济转型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向进行梳理和评论。本文认为中国经济转型的理论研究需要在中国的特殊性、历史的重要性、借鉴和吸收海外中国研究的优秀成果、理解演化博弈思想、制度和制度变迁五个方面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学者从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出发创立的经济学命题"虚拟经济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从实践中提出的虚拟经济理论观点,以及从虚拟经济视角思考的热点问题,包括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虚拟经济核算理念与方法、虚拟经济货币利润来源与动力,财富与风险的积累、人民币国际化、银行呆坏账的处置、房地产资金聚集效应和虚拟经济流动性储备池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转型有着诸多迷人之处。基于空间价值取向的视角,从"制度变迁"和"特定区域优先"相结合层面,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政策的变迁及今后的趋势。研究表明:从贡献层面看,中国区域政策正在实践着从"增量转型战略"到"渐进式的总量转型战略"的转变;从评价层面看,中国区域政策勾勒出了"制度变迁+区域突破"、"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试验—示范—推广"的转型方式;从推进层面看,中国区域政策处理好了"变"与"不变"的关系,在进一步的推进中要注重制度的顶层设计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庄晓东 《开发研究》2007,(3):136-139
改革以来,中国社团组织的产生与发展是对传统国家"中心控制模式"的突破,既影响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发育和成长,也深刻影响了转型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变化。大体上讲,学术界对转型中社会这一特殊现象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公民社会"、"法团主义"和"合法性"等三种不同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正赵晓雷教授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史纲:经济思想发展与转型(1949—2019)》于2019年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理论构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探索与发展"为理论主线,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主流形态构建、嬗变与转型,入研究了1949年至2019年中国经济思想、理论、政策、制度的发展与转型。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思想的理论构成是以马克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学者从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出发创立的经济学命题“虚拟经济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从实践中提出的虚拟经济理论观点,以及从虚拟经济视角思考的热点问题。其中包括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虚拟经济核算理念与方法、虚拟经济贷币利润来源与动力、财富与风险的积累、人民币国际化、银行呆坏账的处置、房地产资金聚集效应和虚拟经济流动性储备池功能八大前沿问题探讨。  相似文献   

14.
黄信 《改革与战略》2012,28(1):6-10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形成时最好的前提假设。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经济分析视角在不断变化,由此推动了经济学理论不断发展。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人的发展问题,与经济学分析离不开人的要求相一致。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当今中国,对人的发展问题的研究应该是中国经济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认为,如同传统经济学把经济人作为一种分析方法一样,人的发展经济学应在正确理解人与经济学关系的基础上,找准对人的发展分析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王洪涛  陈明刚 《魅力中国》2011,(11):220-221
我国有着悠久的德治传统。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完成了德治思想的理论建构。汉代以来,随着儒家思想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奉行的治国方略,儒家德治思想与现实政治的联系更加紧密。德治思想对传统封建社会的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的巨大变迁,特别是从传统农业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使得根植于传统经济基础上的儒家思想的局限性日益突出,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转型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6.
区域产业转移在当前中国经济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角色,是中国区域经济缩小区际差距、提升产业水平的一个必要举措,是弥补以往发展模式弊端的一项积极经济行为。本文从多种视角对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在理论上,重点从驱动力影响因素视角、国际产业转移模式视角和区域产业分工升级视角对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文献进行论述;在实证上,重点综述了使用不同方法、不同地域层面数据、选取不同变量进行的产业转移实证研究。文章介绍的产业转移各类理论研究进展和模型的基本框架,反映了城市与区域经济学及其相关学科对产业转移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管理思想史研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学视角的对古代、近代和现代管理思想的专门研究,二是历史学视野的中国近代企业史研究所包含的管理思想研究。中国管理思想研究成果丰硕,其中也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研究对象的含糊,二对各种管理思想之间的传承关系缺乏探究。中国管理思想史研究应与管理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在世界管理思想发展的潮流中把握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脉搏。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中国经济史研究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世纪新即将来临之际,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南开大学经济学系、中国史学会近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新世纪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0年10月14日至15日在南开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50多位中国经济史学者出席了这次盛会。研讨会共收到论文40余篇,围绕中国经济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引进与创新,近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近代中国微观经济分析与制度变迁分析,经济史教学改革与创新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取得了诸多共讯。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经历了三次经济转型: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向新民主主义经济的转型、新民主主义经济向计划经济的转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由于企业是现代经济中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所以企业制度创新就成为经济转型的关键。从经济史的视角探究经济转型与企业制度创新,深入总结经济转型的历史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此种考虑,中国经济史学会现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于2015年7月11日到12日在湖南工业大学召开主题为“经济转型与企业制度创新”的学术会议,36位学者参加了会议,现将学者们的观点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度量与解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下降显著,有很多文献试图给出经济学的解释.本文将简要综述该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展,并重点考察基于中国事实的研究情况.现有研究主要从经济转型和对外开放两大视角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给出了解释,但是无论是劳动收入份额的度量还是对它的理论解释还存在很多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地方.特别地,本文认为从对外开放的视角出发对于解释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