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很重要的一部分——民间传统手工刺绣图案,蕴含着深厚文化内涵,本文从权利与财富、祈福纳祥、民族信仰等方面论述了刺绣图案所体现的文化象征性.  相似文献   

2.
以湖北地区传统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问题。首先介绍了湖北传统刺绣资源的分布,然后分析其文化产业带的发展模式,并认为可以参考发展较好的"集-散式"模式。进一步从文化角度思考其产业发展道路上要注意的关键问题,认为地域性、文化性、保护性、周期性是文化产业带建构过程中要着重考虑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郇素 《山东纺织经济》2021,(2):24-25,45
苗族刺绣作为苗族文化的代表之一,是苗族人记录苗族历史、传承苗族文化的重要途径.苗族地区的人们长期僻居山野,与外界缺乏广泛的交流,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文化风俗.苗族刺绣工艺繁琐但精益求精,传统的苗族刺绣还是需要手工一步一步地完成,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要求,大致可分为五步.苗族刺绣的工艺技法代表了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刺绣的最高...  相似文献   

4.
图案丰富多彩的侗族刺绣,是侗族女性用一针一线在侗布上刺出来的。侗族刺绣是侗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一个亮点。如今,湖南、广西、贵州的侗族刺绣不仅走向产业化,还对规范刺绣行业、继承和推广民族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潍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而多样,但因资金不足、管理缺失、传承方式局限等诸多因素,面临众多发展的困境。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的分析,探究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促进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远开发与保护。  相似文献   

6.
谢书培 《玩具世界》2023,(3):102-104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愈发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工艺、表演艺术和民俗习惯等,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麦草画作为我国的传统工艺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研究对象之一。文章以汝南麦草画为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策略,以期促进麦草画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中国纺织传统工艺,对于纺织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振兴传统工艺已成为我国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振兴传统工艺",把振兴传统工艺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对非遗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全面提升非遗保护水平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9.
叶子菲  周屹 《玩具世界》2024,(1):182-186
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但在当今全球化、现代化的背景下,传统手工艺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双重压力,解决如何传播、保护与创新的问题刻不容缓。文章基于此背景展开对羌族刺绣App的研究,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重点研究羌族刺绣数字化产品在移动端的设计方法。基于用户体验设计模型,提出打造羌族刺绣App的设计构想,以期提升传统手工艺的交互体验,增强大众对羌族刺绣的关注度,促进羌族刺绣的现代化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兰英说,将兴趣当做一种爱好延续下去,将爱好作为一种职业传承下去,这让她觉得,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说起刺绣,刘兰英有点激动,迫切地向《纺织服装周刊》记者说:"从小我就喜欢绣花,连上学都想着绣花。"刘兰英是河北易县人,今年48岁。从她16岁进入家乡绣花厂的那一天开始,就再也没有离开刺绣,一绣就是30多年。沿着刺绣的轨迹上世纪80年代的绣花厂是生  相似文献   

11.
凝重质朴的刺绣风格从所用的面料看,农业民族一般在布或绸缎上绣花,所用的是软面料,而蒙古族则不但在软面料上绣花,而且要用驼绒线、牛筋等在羊毛毡、皮靴等硬面料上刺绣。蒙古族妇女刺绣时所用的顶针也与农耕民族劳动妇女所用的顶针不同。从刺绣的针法上看,与著名的“苏绣”、  相似文献   

12.
中原地区作为中华文明主要发祥地的黄河流域,刺绣的历史源远流长。侗族宽厚柔和的民族性格和尊重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在侗族刺绣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对两个民族刺绣图案的对比研究,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保留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产性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一种方式,通过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商品,产生自我造血功能,适用于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性保护方式有利于丝绸类传统技艺项目的扩大发展、技艺传承和文化弘扬。苏州宋锦作为丝绸中的精品,适用于利用生产性保护方式,进行丝绸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目前,从宋锦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现状来看,苏州宋锦非遗项目已经采用了生产性保护发展模式,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相似文献   

14.
刺绣由于其鲜明的民族性和社会性,从古至今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了将这一项传统文化与现代服装设计结合,文章从刺绣的装饰效果和运用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说明。对于设计师来说,只有将设计元素结合现代人的审美才是当前设计工作的重点,发展中的刺绣元素必定是现代服装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刺绣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仅是一件凝聚着历代民众智慧的手工艺品,更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文明的象征;然而提到丝绸最先想到的必定是中国,丝绸之路更是将这件代表中国文明的产物传播到世界中去。手工刺绣与现代丝绸服饰品相结合承载的是浓厚的中国文化,展现的是中国之美,本文对这两种文化的产物多方面分析,从应用领域、自特点、劣势等多个方面对两者分析,对产品多方面设计应用研究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黔东南苗族的悠久历史、民族文化和其审美趣味,全都凝结在苗族的刺绣图案当中,具有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以及文化价值。为了使这一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我们需要对苗族刺绣图案进行精炼,并将其与针织服装更好地结合。  相似文献   

17.
汉绣,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代表,是一种传统的刺绣手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含量。服装配饰是服装产品、服装文化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日常穿着服饰中不可或缺的产品。将汉绣技法与现代服装配饰设计相结合的创新研究目的是让汉绣这一单一的刺绣手法更广泛地运用到现代服饰品产业中,使汉绣这一艺术瑰宝在服装配饰类的市场运用及推广中得以展现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非遗竹编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结合用户体验理论,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传播的创新性发展路径,提出了非遗竹编的App设计策略并进行了设计实践,以期增强大众对于非遗竹编的关注度,促进非遗竹编的现代化传承与传播,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苏州的"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在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文创产业作为一种植根文化,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和强融合性等特征。因此,文创产业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从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首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是一次纺织服装行业万众瞩目的盛会,一次纺织非遗精彩纷呈的全面展示,更是一个纺织行业与社会各界通力协作传承创新纺织非遗的新起点. 11月28~30日,首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在杭州千岛湖文渊狮城隆重召开.水韵古城与传承数千年的纺织非遗璀璨文化和技艺相映成辉、相得益彰.这是我国纺织行业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肩负新时代弘扬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使命的一次盛会.来自国家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及社会各界的领导,研究与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及非遗保护机构代表,企业家、设计师、新闻出版及媒体界人士数百人欢聚一堂,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极大的热情,共谋新时代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