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晓研 《商》2014,(22):190-190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广泛普及,网络群体事件不断发生。从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开始,我国网民通过互联网对事件舆论监督作用开始凸显。网络是把双刃剑,有推动我国民主、监督,提升政府形象的作用,同时网络暴力、网络谣言、低俗文化在网络上泛滥。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需要我国政府根据自身的问题,制定公共政策管理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让我们无法辨别真伪,网络舆论引发的危机随之出现。网络的发展、舆论充分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但是负面的影响也在不断积聚。本文阐述了网络舆论危机的形成和网络舆论危机的特点及危害。  相似文献   

3.
伍盈  唐希 《消费导刊》2012,(12):124-125
随着媒介技术的日益革新以及一系列“自媒体”不断涌现,公众获得越来越多的话语权,诉求渠道得到持续的扩张。与此同时网络舆论传播中的负面现象也频频凸显,如何既保持网络舆情系统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又保护好网络赋予公民的话语权是需要不断探索的议题。本文试图从网络舆论传播行为主体,网络媒介,网络舆论制度保障等方面对网络舆论传播的引导与控制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公民参与是公民涉足公共领域,了解公共事务,影响公共政策的基本途径。网络凭借其开放性、交互性、低门槛等先天性优势,逐渐成为公民参与的新载体。其在改善参与手段的单一性,提高参与主体的主动性,扩大参与的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公民网络参与一旦偏离公共政策的价值规范,就会造成参与的无序性、极群化、非代表性等新问题。从政府和公民两个层次出发,通过法律和道德等路径综合加以规范,实现网络环境下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及其要素对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双重价值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公民网络参与具有保证政策议程构建的公共性、提升政策方案形成的科学性、避免政策方案评估的形式性、确保政策方案抉择的针对性及夯实政策方案的合法性基础等正向价值,也具有容易导致公共政策制定的非代表性、盲目性、形式性与成本的高昂性等负向价值。研究结论有助于社会理性对待公民网络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6.
师岚 《中国电子商务》2010,(12):273-274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日益发展的网络正逐步改变着传统的传播模式和人们的交往方式,网络舆论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对网络舆论的定义进行界定,介绍网络舆论的传播形态,并预测网络舆论的发展趋势,通过分析网络舆论对政府、公众舆论、传统媒体所带来的影响、以及网络舆论存在的各种问题,探讨网络舆论的引导原则,并提出网络舆论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发展,网民通过网络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从系统论的角度,对网民影响公共政策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和整理,剖析了其发生的机理,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钱夏莲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4):158-159
通过实证调查的方式探讨以人人网为代表的SNS网站与大学生网络舆论行为之间的关系。运用SPSS19.0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大学生网络舆论行为的5个维度,即关注方式、参与方式、表达方式、结束关注方式和对网络言行的看法,并在人人网使用情况和大学生网络舆论行为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人人网对大学生的"表达方式"和"对网络言行的看法"有影响。最后从学校的角度提出了合理引导大学生网络舆论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商》2015,(45)
<正>随着我国互联网不断普及发展,作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媒介,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近年来,互联网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逐步影响到公共政策制定的每一个环节,进而使得政府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更民主、更合理以及更理性,互联网所具有的即时性、互动性,快速的舆论聚集和放大效应等特点,使小范围的社会问题在短时间内得到广泛传播,由此形成的舆论压力能够促使政策问题尽快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  相似文献   

10.
吴宛青 《现代商业》2011,(2):276-277
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从网络舆论涵义及特点入手,分析了网络舆论对公共危机事件发展影响,提出了有效引导网络舆论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任彩玲 《中国报业》2023,(7):156-159
新闻作为官方媒体代表,所具有的专业性和真实性,使得民众对于新闻的认可度非常高,在公民舆论自由的网络化时代,公民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与传播者,同时在线服务平台也可以实现公民的在线评论,让发布者可以观看到网民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在任何新闻事件评论与转载量过多时,就能够形成相应的舆论力量。在信息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公民享有相对言论自由,新闻媒体要做好新闻的舆论引导工作,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2.
贾梦莹 《商》2014,(24):191-191
由于网络社会的复杂性决定了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随着社会转型,受众网络使用深度不断加强,网民的公民意识不断提升,网络群体性事件在一定时期内将从偶发事件逐渐转变为一种常态事件。国内学者近年来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定义、成因和政府应对策略也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商》2016,(15)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密切了公众与政府间的联系,公民网络问政、网络参与等"线上"民主政治参与形式对我国现实生活中公共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大影响,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类的政治参与方式。本文根据互联网信息广泛性、主体多元性、传播快速性和参与匿名性等特点,分析了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现实背景下公众通过网络参与政治的方式对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同时探讨了消除消极影响的方案措施,为公众通过网络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打造一个良好的互联网环境。  相似文献   

14.
徐利军  于锦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6):153-154
网络作为大众化的媒体工具以及交流平台,已经成为21世纪人们信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我国网民群体的不断壮大,网络民意的舆论力量也越来越强大,对我国的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司法实践对此应采何种态度和措施以兼顾法律的权威与公民的意愿成为一项新的命题,恰当区分网络民意在民事与刑事案件中的地位与影响对科学司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许鑫 《北方经贸》2015,(2):14-15
网络民意与舆论概念一直在学理界混同使用,但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对于网络民意概念的界定是研究其相关问题的基础,所以应准确区分民意与舆论,界定网络民意概念,并且对于网络民意与过格的网络舆论也应分别对待,分别研究二者言论表达的限度。在网络言论影响公众决策的事件中,应倾听网络民意,对网络民意持积极态度,但对过格网络舆论应随时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政策网络评论是网民政策态度表达的重要途径。文章对近年国内热点政策的网络新闻跟帖进行分析,从网民的政策跟帖评论中探究公共政策网络评论的特点与逻辑。通过对公共政策新闻跟帖的时间、态度倾向、发言理由的分析,发现公共政策网络评论具有评论时间高度集中、政策态度多元、表达策略趋于理性的特点;公共政策网络评论形成的一般逻辑是解读政策动机,思考政策的正负面影响,从政策有利条件和阻力两方面分析政策可行性,以及从政策自身和其他相关配套政策两个角度提出政策优化建议。政府应高度重视公共政策网络评议,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吸纳网民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孙赫 《中国报业》2014,(22):85-86
新兴自媒体包括微博、微信的广泛应用,使得网络围观逐渐代替现实围观,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方式。网络上对于公共事件的围观,从无实质意义的吐槽到具有公民意义的赞同、建议或看法,逐渐成为法律规定中言论自由的表现方式。自发的网络围观赋予了公共舆论存在的空间。本文旨在探讨公共事件中的网络围观对于中国公民社会建设的意义,借此探讨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发展与成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暴力袭警案件频发。由于袭警事件的侵害对象(警察)身份的特殊性,故其较侵害其他一般公民事件会产生更为强烈的社会负面效应,公众关于增设袭警罪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从是否设立袭警罪的争议入手,结合国外相关立法经验和司法实践,对于我国目前是否有必要设立袭警罪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范瑞华 《商》2013,(18):320-320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也是公共政策体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公共利益的重要途径。公民参与可以提高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目前,中国在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意识淡薄,参与能力较低,参与渠道不畅通等。这就需要不断完善政府的服务职能,培育公民文化,提高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能力,拓宽公民参与渠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政治民主的迅速发展,公共政策已经成为政府调控现代市场经济和进行社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公民参与对于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过程还存在着一些困境和挑战。因此。必须不断提高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能力和水平,优化公共政策的过程和效能。  相似文献   

20.
公民参与是民主程序的核心概念,充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真正贯彻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原则,对于制定出科学、合理、公正的公共政策,以及实现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存在着公民意见表达和利益诉求渠道少、对政策制定过程监督薄弱等突出问题。因此应当通过健立健全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相关法规制度,保障公民参与地方政府政策制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