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不同性别之间的健康需求、预算配置和服务受益情况。(1)我国女性人口卫生服务需求高于男性,且经济欠发达地区女性卫生服务利用受到一定程度抑制;(2)性别问题并非当前预算体制下卫生预算分配的主要关注点,但目前已有促进两性平等利用卫生服务的实际行动和措施;(3)在当前公共卫生投入政策下,两性公共卫生服务受益差异不明显。(4)现有统计信息系统大多不归集分性别资料,尤其是预算数据,因此尚无法对政府卫生预算开展深入的性别分析。要推进性别预算观念和分性别统计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性别预算框架和操作规范.将社会性别纳入健康政策主流,使健康政策和政府卫生预算增加社会性别公平。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不同性别之间的健康需求、预算配置和服务受益情况.(1)我国女性人口卫生服务需求高于男性,且经济欠发达地区女性卫生服务利用受到一定程度抑制;(2)性别问题并非当前预算体制下卫生预算分配的主要关注点,但目前已有促进两性平等利用卫生服务的实际行动和措施;(3)在当前公共卫生投入政策下,两性公共卫生服务受益差异不明显.(4)现有统计信息系统大多不归集分性别资料,尤其是预算数据,因此尚无法对政府卫生预算开展深入的性别分析.要推进性别预算观念和分性别统计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性别预算框架和操作规范,将社会性别纳入健康政策主流,使健康政策和政府卫生预算增加社会性别公平.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如何促进老年健康成为学术界及政策制定者亟需关注的重要议题。基于2005年、2008年、2011年及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以健康不平等理论为研究视角,探讨医疗服务可及性对老年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医疗服务可及性与老年健康之间呈显著相关,医疗服务不可及会显著增加老年人IADL、ADL及认知功能障碍和死亡风险;且这种关系随性别、年龄及城乡呈现出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医疗服务可及性对女性老人健康结果的影响大于男性老人;对低龄和中龄女性老人与中高龄男性老人的影响大于同性别的其他年龄组;与城镇老人相比,医疗服务可及性对农村老人健康结果的影响更大。医疗服务可及性对老年健康影响的性别、年龄及城乡差异,与其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所遭遇的不公平制度环境有关。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在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提升医疗保障制度在不同性别、年龄以及城乡之间的公平性来提高老年人医疗服务可及性,消弭由于制度不公平而带来的健康不平等,从而降低老年人IADL、ADL及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及死亡风险,实现老年群体的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200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实证研究居民社会资本与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发现社会资本对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个人社会资本指数每增加10%,自评健康状况很好的概率增加2.1%。此外,社会资本对健康状况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和年龄差异。社会资本对女性健康的影响显著高于男性,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显著高于城市居民,对65岁以下居民健康的影响显著高于65岁以上居民。本研究的政策含义在于,政府可以通过提升居民的社会资本来改善国民健康水平,但应关注社会资本对健康影响存在的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和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5.
黄枫  成前 《财贸研究》2024,(1):71-83
利用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将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大类健康保障制度置于统一分析框架,评估流动人口健康保障受益的公平性。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存在与收入相关的健康和医疗服务利用不平等现象,低收入者健康状况较差,但医疗服务利用概率更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存在低收入人群补贴高收入人群的“逆向再分配”现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收入再分配效应为正,低收入群体更多利用了该服务。因此,建议大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流动人口服务利用率,维护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促进健康公平;同时,提高医保统筹层次,完善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等制度,提高抵御疾病经济风险的保护能力和医保受益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6.
卫生资源的配置是卫生服务利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前提,只有卫生资源配置公平的前提下,我国居民才能得到更加公平的卫生服务,研究我国区域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平性有利于我们对卫生改革的政策制定,改善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卫生公平性和可及性获得、提高居民健康水平。通过对我国各省卫生资源配置的几大指标,每千人均卫生机构数,每千人均卫生机构床位数,每千人均卫生技术人员数的衡量,对我国卫生资源在区域内的配置现状是不是存在不均衡性进行观察,结果我国区域内卫生资源的配置在这三个指标上都存在不均衡性,各省之间差异较大,不同指标变化幅度不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CHNS数据对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收入存在的性别差异进行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是女性非正规就业收入较低的重要因素,即使在控制一系列个人、家庭、职业、非正规就业类型和地区特征后,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月工资仍旧明显低于男性,而且性别收入差距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的影响对性别工资差异的解释所占比例之和在30%左右,性别工资歧视的贡献仍非常显著,即非正规就业内部也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商》2016,(13):83-84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13)的数据,研究教育回报率在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并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首先,通过经典明瑟(Mincer)方程比较我国教育回报率在各个地区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依据调查问卷数据,通过教育回报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学历、家庭经济条件等因素对教育回报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性别、健康状况、母亲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则对教育回报率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公平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以电商平台负面在线评论这一消费者初始负面情绪为特定情境,研究象征性补救和功利性补救对消费者后续行为意向的影响,并考虑不同性别对于不同策略的感知公平性的差异,旨在为网购服务补救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二胎生育政策的逐步放开,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女性主妇化的关注.利用201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1)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从性别观念、二元劳动力市场、新经济新技术三个方面解读了已婚女性成为家庭主妇的影响因素.拥有传统性别观念、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缺少家用电器使用的已婚女性更可能成为家庭主妇.进一步研究表明,不同代际已婚女性成为家庭主妇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80前”已婚女性主要受年龄、教育程度、户籍、性别意识的影响,“80后”已婚女性主要受居住地、子女年龄和工作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地区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与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家庭中男女性别存在很大差异,从而对计划生育服务的开展产生巨大障碍.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功能中的性别歧视状况及其对计划生育服务的障碍分析,试图探索出切实加强和改善农村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地区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与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家庭中男女性别存在很大差异,从而对计划生育服务的开展产生巨大障碍.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功能中的性别歧视状况及其对计划生育服务的障碍分析,试图探索出切实加强和改善农村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的调查数据,重点分析了我国中央政府信任水平。研究发现我国居民对中央政府的信任水平很高,我国居民的中央政府信任水平具有区域性。这种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以及东、中、西部之间。城乡差异表现为农村居民对中央的信任水平高于城市居民。我国西部地区居民对中央政府信任水平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居民,最低的是东部地区居民。  相似文献   

14.
以漳河水库灌区水资源实际利用情况为依据,分析了灌区内经济社会各部门水资源需求,并从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空间和时间等方面对需求结构差异进行了阐述,在水资源配置的高效性、公平性、安全性、生态环境平衡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下,建立了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并对水资源需求结构调整与合理配置模型之间的影响做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镇居民服务消费的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消费的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的巨大差异性是目前中国城镇居民服务消费的典型特征。论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城镇居民服务消费的主要因素,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分析了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服务消费的差异及其动态变化,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收入、价格等因素对城镇居民服务消费的地区差异的影响,提出了缩小城镇居民服务消费地区差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顾客感知服务公平性对满意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上海高校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探讨顾客感知服务公平性是否存在差异及对满意度的影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服务公平性可归结为四个属性:结果公平性、程序公平性、交往公平性和信息公平性;顾客感知服务公平性各个属性对顾客满意感有不同的影响,结果公平性对满意感的影响最大,交往公平性的影响次之,程序和信息公平性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和评价调查地区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的现状以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该市农村居民进行卫生服务家庭健康调查,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做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两周患病的因素为性别、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影响慢性病患病率的因素为年龄、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影响住院率的因素主要为喝酒情况。[结论]调查地区农村居民两周患病、慢性病患病均呈现低需要低利用的状况,但住院需要未充分转化为利用,妇女、老年人、低文化水平人群和困难人群对卫生服务的需要较高,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医疗服务体制。  相似文献   

18.
刘灿雷  高超  王永进 《财贸经济》2022,43(2):146-160
对外开放与出口高速增长,在推动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结构,重塑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样貌和轨迹。本文利用地区间产业结构的差异,刻画出中国出口增长对不同地区劳动市场需求的差异性影响,进而实证考察了出口增长通过国内劳动市场对女性结婚和生育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出口增长显著提高了20~39岁适婚女性群体的单身比例,降低了这一女性群体中选择生育的比例;并且,出口增长对女性推迟结婚和生育的影响,与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密切相关。本文从社会性别角色和人口转型的视角,为中国对外开放和出口增长的深层社会影响提供了一个新的考察,也在经.济开放的情境下检验了经典婚姻家庭经济学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19.
颜秋蓉 《消费导刊》2009,(22):242-242
女性意识不只具有性别意味,同时包含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但在人类数千年的男权文化中,社会对女性的认识蒙蔽着厚重的传统观念的雾障,她们被关注较多的是作为自然性别的一面,其社会文化地位是被忽视和掩盖的,因此关于女性社会性别一面的研究始终处于边缘位置,本文试图从性别诗学理论的角度,通过对韩剧《女人天下》中女性意识的解读,表述了性别诗学建构的价值归宿是消解二元对立的性别秩序,正视女性不可替代的社会文化地位,在承认两性差异的前提下达到双性的平等与和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城镇劳动力为研究对象,检验社会经济地位对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城镇劳动力的自评健康与社会经济地位存在正向相关,表现为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群体自评健康状况显著差于其余层级.但是社会经济地位最低群体以外的群体之间,自评健康没有显示统计上的差异.检验不同性别的社会经济地位与自评健康关系,男性与女性规律较一致,社会经济地位越高,自评健康状况越好;检验不同年龄组社会经济地位与自评健康的关系,仅表现为41-50岁年龄组随着地位的上升,自评健康状况变好;检验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地位与自评健康的关系,东北地区随着社会经济地位上升,自评健康状况上升;东部地区与总体规律一致,表现为最下层级弱于其余层级;中部与西部地区呈现两头分化现象,社会经济地位最上与最下层级,自评健康状况较差,中间层级较好;检验不同婚姻状况的社会经济地位与自评健康关系,表现为已婚群体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群体的自评健康状况较差.研究为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的相应健康促进政策制定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