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各大手机厂商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国产手机力量日渐壮大,三星手机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虽依然雄踞榜首,但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却惨不忍睹,目前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仅为0.8%。本文结合4P营销策略对三星手机在中国市场的状况进行分析,希望找到其在中国市场营销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些建议和看法,对各大手机厂商的发展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中国移动通讯行业的发展速度令全世界瞩目,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其潜力更是无可限量,三星手机作为国外手机品牌的一个代表,近年来在中国手机市场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文在我国手机市场发展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三星手机的营销渠道策略模式,文章的主体分为四个部分,主要是对三星手机以及其营销渠道进行介绍、分析,并给三星手机的营销渠道发展策略给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于楠楠 《中国市场》2014,(29):30-31
近些年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惊人,手机市场更是风起云涌,著名手机品牌如三星、苹果、华为、HTC、小米、诺基亚等,在这个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此起彼伏。现以苹果与三星为例,这二者各自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分析其间的竞争与合作,进而得出对于该市场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李红勋 《商业科技》2014,(13):37-38
截至2011年8月,中国手机用户总数已达9亿多用户,俨然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面对容量巨大且竞争激烈的,三星与苹果已经占据了中国市场90%的利润,国产手机也占据了中国70%的市场份额,在这样双重的困境下,索尼手机能否通过重组再来,再次冲下手机行业的前三,这样的命运无法预知。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中国手机行业的现状,在中国市场下索尼手机的利弊,给出了自己一些要想索尼手机突出重围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手机的定位与营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是占领我国手机市场的三大国外品牌,他们为了在中国争夺市场份额.采取了一系列营销手段和成功策略。本文概括分析了三大手机销售厂商在产品定位、营销策略方面的独特优势和特点,相信对我国手机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乔均  蔡金萍 《市场周刊》2008,(12):64-68
据中国手机市场研究预测报告报道,2007年中国手机总销量为14913万部,全年销售额为1692亿元。2007年国内手机市场竞争全面升级,在进入规模化增长阶段后,产品同质化,价格战及渠道下层是最直接表现。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尼爱立信仍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但这四家手机制造商之间也发生着巨大变化。具有垄断地位的诺基亚凭着强劲的尽头,  相似文献   

7.
中国手机市场消费特征与企业营销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驰  叶莎 《商业研究》2002,(9):115-117
现阶段,中国的手机消费市场进入了一个高速的发展和扩张时期,市场竞争已日趋白热化。国产手机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应分析手机市场消费特征,选择和调整其营销策略,提高产品竞争力,是国产手机企业能否生存与发展并与外国品牌手机相抗衡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张驰  叶莎 《商业研究》2002,(17):115-117
现阶段,中国的手机消费市场进入了一个高速的发展和扩张时期,市场竟争已日趋白热化。国产手机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应分析手机市场消费特征,选择和调整其营销策略,提高产品竞争力,是国产手机企业能否生存与发展并与外国品牌手机相抗衡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诺基亚公司作为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曾经是移动通信领域的龙头企业,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在中国手机市场获得成功。但是2011年业绩出现明显下滑,被苹果和三星双双超越,仅仅过了三年,诺基亚与微软公司完成手机业务交易,宣布退出手机市场,三年时间让一个个方面领先的企业走向衰亡。本文将会从诺基亚手机营销组合方面,以中国的手机市场为基础,从诺基亚营销策略上分析诺基亚公司在中国手机市场迅速走向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韩国三星电子公司辉煌不断,令竞争对手英特尔、诺基亚、索尼、摩托罗拉等自叹不如。芯片市场,三星电子是世界上第二大芯片厂商,仅次于英特尔。2004 年上半年三星半导体收入增长80%,是英特尔增幅的近4 倍。手机市场,三星是世界第3大手机厂商,排在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之后。2004年第3财季,三星手机在北美市场首度超过诺基亚,以20.5% 的占有率紧随摩托罗拉之后。在其他市场,三星也有上佳的表现,2005年的硬盘市场的竞争激烈,2.5英寸硬盘市场最大的看点,当数三星2.5英寸硬盘在中国成功登陆并获得的巨大成功。在前有日立、富士通等日系厂商的层层垄断,后有希捷等老品牌步步进逼的形势下,三星2.5英寸硬盘为什么依然能够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11.
姜柯 《中国电子商务》2013,(18):270-27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呈现出高端市场双寡头,中低端市场百花齐放的局面.国际巨头苹果,三星占据近五成的市场份额,LG,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开始在中国市场新一轮的发力.国产手机代表:“中华酷联”包括小米和魅族等手机厂商也纷纷推出自己的旗舰机型参与战斗.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和连年下滑的市场份额.台湾手机厂商HTC该如何面对?如何更为出色的营销传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并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文中我们将做出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以OPPO手机为中心对其广告的营销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新型营销方案。OPPO手机的营销不仅需要强有力的外部广告不断地对其进行包装,还需要手机自身在性能外观上有特色和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领跑地位。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手机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重视品牌的打造,产品的创新和广告的投放,将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做到统筹兼顾才能为OPPO手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市场发展的成熟程度这两个维度,将市场竞争的演化过程划分为产品式样竞争、产品大类竞争、产品使用价值竞争和顾客文化导向竞争四个层次,并对不同市场竞争层次提出了相应的营销策略,以期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手机是现在都市生活中人们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之一,因此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手机品牌,当然其中销量最好的就是苹果和三星。特别是近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苹果深受广大青年人群和商业人士的喜欢和追捧。在这个品牌胜于一切的社会,想要在玲琅满目的品牌中突出重围,单单依靠全方位的功能是远不够的,要在建立品牌时赋予其独特的理念更加人性化,才能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本文分析了苹果公司的营销策略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为我国的品牌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科技和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中国手机市场越来越庞大,华为智能手机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有着其独特的营销策略和品牌意识,在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研究华为智能手机的营销现状,进而分析华为智能手机在国内市场的营销环境,并在营销策略方面提出改进建议,希望华为手机在国际市场中能够稳步长远的发展,提高其综合竞争力并给其他手机品牌一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陈永谦 《新财富》2013,(2):14-17
随着三星取代诺基亚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厂商,其与苹果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苹果凭借软实力优势成为手机行业的最大受益者,而三星的垂直整合能力使其具备叫板苹果的底气,两者的争斗将成为未来智能手机市场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7.
在2002年初,摩托罗拉公司在其手机市场上实施了“MOTO策略”,此策略一反摩托罗拉过去沉稳僵化的营销风格,侧重于引领时尚潮流,并借此缩短了消费者的距离。2002年末,摩托罗拉在中国手机市场上获得了巨大成功,以CDMA手机市场份额第一和各省手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佳绩傲视群雄。由此表明,“MOTO策略”在激烈竞争的手机市场环境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手机普及率越来越高。在享受通信产品带给我们的便利、快捷服务的同时,我们有必要从节能、低碳的角度重新审视消费者的选择行为。本文通过建立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当中手机和固定电话的能源消耗模型来理性的判断手机和固定电话应该持有的市场份额,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计划和市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策略的社会影响,以期为市场决策制定者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9.
叶月萍 《中国市场》2008,(52):32-33
企业之间已开始注重市场,研究市场,占领市场,相互争夺市场,加之国外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和倾销,加剧了市场的竞争。竞争范围已由过去的商品市场竞争发展到服务市场竞争和要素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20.
手机品牌要想在市场中实行差异化战略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在制定营销策略之前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以达到精准营销的效果。文章选取11个中国市场上主要的手机品牌,运用多维尺度分析的方法,对11个手机品牌进行差异度分析,分析品牌优势劣势,从而对手机市场进行细分,相关以期为学者以及企业内部人员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参考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