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政府预算是在总体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基于增进整个社会资源配置使用效率或改善社会公平环境的目标,对可支配资源进行安排、配置与调整。在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政府预算过程被看作是一个信息交换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委托人与代理人订立契约的过程。由于代理人的目标函数并不总是与委托人的目标函数一致,易引发诸如逆向选择或道德风险等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这时,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最重要的契约关系为正式契约,本文从该角度出发,认为正式契约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代理人薪酬制度的设计.基于正式契约的合理薪酬制度有利于约束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激励代理人为委托人的利益而行动.根据对代理人工作绩效评价标准制定的出发点不同,可以将薪酬制度分为两种:一是职务职能薪酬制度;二是成果主义薪酬制度.此外还应该在这两种薪酬制度之间建立一个薪酬沟通机制,使委托和代理双方达到一致满意.  相似文献   

3.
吴晓研 《商业时代》2012,(24):39-40
本文应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物流服务外包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基于委托人(物流需求企业)视角,建立了同时考虑物流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逆向选择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到非对称信息下的最优契约,并对契约的相关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契约机制下,任何一种类型的代理人(物流企业)只能选择符合自己的契约类型,从而有效规避逆向选择风险。  相似文献   

4.
针对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人可以设计出某种甄别契约以区分不同类型的代理人在不同的市场需求状况下的努力程度。在完全信息的条件下,委托人采取固定佣金方案及承担全部风险为最优选择。在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若代理人为风险规避者则委托人只承担部分销售风险但需付出额外的风险补偿成本,若代理人为风险中性者则委托人不需付出额外的风险补偿成本。  相似文献   

5.
出资人对经营者的监控有多种方法,财务监控是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财务监控是根据公司治理结构的需要和生产经营活动特征而设计的、用于维持公司治理结构中相关利益主体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财务监控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基本功能是限制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财务信息不对称性、财务契约不完全性和财务责任不对等性,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限制财务信息不对称性、财务契约不完全性和财务责任不对等性,分散委托人的风险,维护委托人的监督权;二是通过限制财务信息不对称性、财务契约不完全性和财务责任不对等性,维护管理者的控制权;三是通过对代理人的经营业绩考核,解决对代理人的经  相似文献   

6.
敬嵩  雷良海 《商业研究》2006,(15):48-51
由于我国国有企业独特的委托—代理关系和其所处的独特政策环境,国有企业的腐败时有发生。解决腐败问题可以从制度安排上着手,也可以从委托代理契约设计着手。从委托人的角度论证良好的契约激励设计将促使委托人加强监督,减少代理人腐败;从代理人角度论证加大激励将减少代理人参与腐败的动机。  相似文献   

7.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诗旭 《财贸研究》2005,16(4):123-124
一、企业内部原因 1.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根据契约理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企业是一个在其框架中由相互合作的大量生产要素所有者达成的书面或非书面的契约.契约的一方当事人为资产的所有者,即委托人;契约的另一方为资产的使用者,即代理人(受托人).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委托人将资产的使用权以契约形式转让给代理人(受托人),契约(代理)关系即宣告成立,在企业内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便表现为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作为委托人拥有剩余索取权,其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利益,因此要求代理人在经营过程中实现资本的保值和增值.  相似文献   

8.
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的契约关系分为正式契约、关系契约、心理契约和社会契约,本文重点阐述了四种契约关系的内涵,分析了四种契约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四种契约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一、代理理论在企业业绩评价中应用的一般考察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主要是通过研究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委托人(Principal)如何做出最优的契约设计和机制安排以促使代理人(Agent)努力工作,从而提高双方利益,发挥组织最大效率。在委托代理过程中,业绩评价指标设计恰当与否,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代理人的潜能,能否最终使委托人目标利益最大化。根据代理理论,设计业绩评价体系应遵循以下3个原则,以使委托人尽可能全面和真实地了解代理人的实际工作和努力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激励机制设计问题纳入委托代理理论视野中,以客观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为分析激励问题逻辑起点,针对代理人可能存在败德行为的问题,主张调整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产权结构安排,重新界定现存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代理人的角色,转变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关系格局,使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在激励运行过程中形成“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11.
<正>一、代理理论在企业业绩评价中应用的一般考察代理理论(AgencyTheory)主要是通过研究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委托人(Principal)如何做出最优的契约设计和机制安排以促使代理人(Agent)努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激励机制设计问题纳入委托代理理论视野中,以客观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为分析激励问题逻辑起点,针对代理人可能存在败德行为的问题,主张调整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产权结构安排,重新界定现存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代理人的角色,转变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关系格局,使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在激励运行过程中形成“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13.
会计诚信是现代会计的一项基本准则。现代契约理论下的委托人缺失及产权不明引发的责任问题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内在机理。寻找新的委托人来加强委托方对会计行为的作用,削弱代理人对会计行为的不正当影响,开展会计诚信的道德、法律教育,改善诚信环境,从而恢复会计诚信危机。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博弈理论的委托代理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辰  张艾琪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7):260-261
委托代理理论是在利益相冲突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研究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契约激励代理人,使代理人的努力水平符合委托人的利益。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就无法避免监督问题。监督与否与其力度直接影响委托、代理双方利益获得。从静态博弈和重复博弈的角度,分别探讨了委托人监督与否、代理人经营利益目标的决策策略。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条件下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委托代理理论是委托人和代理人在完全理性的情况下,各自可能出现的各种行为选择,以及最终双方博弈形成的纳什均衡,然而,由于我国的上市公司的股权状态并不符合传统理论中的假设条件,则委托人和代理人必然会在行为选择上发生偏移。因此,对股权分置条件下的委托代理关系中主体行为选择的偏移一一阐述。  相似文献   

16.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审计监督系统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焱军  白华 《商场现代化》2005,(26):123-124
一、公司治理结构中审计监督系统的重要性 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委托人利益的维护,和代理人的激励与约束问题.无论委托人采用激励方式还是采用约束方式来规范代理人的行为,都涉及到一个重要和关键的环节,即如何评价代理人履行受托经济责任的情况,这就需要有真实而可靠的信息作基础.会计是信息的提供者,它以会计报表的形式来反映代理人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是代理人进行的一种自我认定.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代理人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可能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虚夸经营成果,掩饰真正的财务状况.委托人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有必要对代理人提供的信息进行审查.审计监督正好担负起这样的职责.通过对代理人提供的信息的重新认定,审计平衡了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控制了代理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企业这一特殊的代理契约得以有效的执行.可见,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有效发挥作用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责任风险不一致,代理人存在损害委托人利益的动机和可能。正确选择激励约束主体将对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发挥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经历改革初期和经济转轨时期制度环境的变迁,我国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表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本文分别以改革初期的承包经营制企业和经济转轨时期的中央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拉格朗日方程求解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线性规划并进行推理,对以代理人为主导的"内部人控制"导致委托人利益受损失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寻租模型揭示委托人(政府)所具有的特殊地位与监督和控制带有的行政色彩,分析导致对代理人干预过多的行为,提出了委托人必须作出寻租行为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9.
<正> 商业代理制指企业之间的下述行动或行为:根据代理契约,委托人(一般是指工业厂家)授予代理人(批发或零售商)经营一个实体或销售其产品的责任和权力;代理人则按契约中所体现的分享原则,从经营结果中取得一定份额的补偿,同时也  相似文献   

20.
基于融资契约理论对委托代理的问题,使得创业投资中代理人/创业企业家和委托人/创业投资家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所以创业投资家采用了缓解冲突的三种主要方法———创业投资契约构造、投资前筛选以及投资后的监控和增值服务———在实践中的应用和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