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楠 《品牌》2014,(5):80-80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强烈历史责任感。因此作为未来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更要深知自身所承载的义务,增强责任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文化强国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构成。从历史规律、国际形势和国内现状来看,加强文化建设具有战略意义。期刊作为传承、创新和传播文化的载体,天然地具有文化的属性,负有振兴民族文化的使命和推动时代文化进步的责任。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学术期刊要实现功能和定位转折;融入文化强国建设——实现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发展和集约化发展;助推文化强国建设——以互联网思维建立用户意识和经营意识;服务文化强国建设——运用多种媒体平台强化对用户的服务。  相似文献   

3.
程刚 《北方经贸》2014,(3):25+27-25,27
当今的时代是各种思潮争鸣的时期,这也反应了时代的发展与继承,是中西文化充分交流融合最佳时期,是为将来世界提供理论准备的时期,这样的变革对青年人有一定的冲击。在物质丰富的同时信仰却出现了真空,尤其对青年人共产主义信仰的辅导更是当务之急,中国的文化土壤营养丰富,不能脱离本土做事情,没有继承就没有未来。  相似文献   

4.
5.
大学生对文化强国战略的认知程度及态度研究是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基于武汉市15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对文化强国战略的认知程度及态度,主要结论:大学生对文化强国战略有一定了解,其中被采访者的政治面貌、所在学校和年级对其了解文化强国战略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大学生对文化强国战略基本持支持的态度;校园文化建设有待于加强;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宣传与监督,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民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6.
全面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理论是时代的需要。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化体制改革精神,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运用文化引领、凝聚、推动功能,牢固把握十八届三中全会新思想新举措,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环境,打造优秀的文化主体,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信仰研究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他们的信仰代表着青年未来发展的趋势,正确了解和估价大学生精神信仰不仅关系到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养,而且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通过对已有研究的综述,回顾了大学生信仰研究的历史,分析了大学生信仰的现状及大学生信仰研究存在的问题,探究了大学生信仰危机的根源,以期树立大学生正确信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商》2015,(51)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福建莆田的湄洲岛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有着千年历史的湄洲妈祖庙是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0多座妈祖宫庙的祖庙。一年四季,前来妈祖祖庙进香的国内外香客人数达百万之众。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岛上民众要举行各种祭典妈祖的活动,同时海内外的妈祖信徒纷纷前来进香朝拜,整个湄洲岛人山人海、盛况空前,被誉为东方麦加。  相似文献   

9.
东梦丹 《商》2013,(13):376-376
大学生作为建设国家的生力军,吸取精神食粮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完善自我的最好途径。与此同时,中央也研究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战略思想,因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质量的高低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现状及其问题的调查与分析,为打造高品质的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文化价值观,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方向指南。  相似文献   

10.
《商》2015,(40)
信仰是人们相互联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一个团体共同奋斗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追求。大学生党员作为新世纪的朝阳更应该有坚定的价值追求和科学信仰,但是部分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日趋弱化,缺乏了应有的精神支柱。针对大学生党员信仰缺失、模糊、功利化等问题,重点分析了大学生党员信仰问题产生的因素,并提出拓展大学生党员信仰的有效途径,使大学生党员的理论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为提高自身和奉献国家时刻准备着。  相似文献   

11.
《商》2016,(3)
文化强国建设是推进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部署,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的基本生存空间,与人们的生活具有密切联系,因而,文化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也与城市社区具有重要的联系。因此,在文化强国建设的指导下,如何有效建设城市社区文化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要建设者群体,其法律意识关乎国家社稷。文章通过对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辨析,从"法律信仰"的渊源和涵义入手,探求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合适方法。  相似文献   

13.
《商》2015,(28)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并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各方面工作的要求,强调了我们国家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要求,表明了我们党对加强文化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也表明了党和国家不断努力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全国范围内随机抽取的江西、山西、河南、海南、青海五省的高校大学生进行关于大学生党员信仰问题的问卷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党员信仰意识淡薄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加强大学生党员信仰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15.
《商》2016,(15)
伯尔曼《在法律与宗教》一书中提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这句话强调了法律信仰的重要性。法律信仰简单地讲,就是社会公众对法律发自内心的信任。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建设法治国家不仅仅需要有健全的法律体系这一硬件设施,更需要人们对法律的信仰。我国在法治建设中取得了不少进步,但仍存在一些漏洞,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严重。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成为当今法治建设中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因为大学生是今后社会发展建设的主力军,而且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还需要大学生的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6.
信仰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不可缺少的文化因素。当代中国大学生,他们有着什么样的人生追求,持有何种信仰,对于他们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也潜在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变化。本文通过整理分析沈阳市内7所高校大学生对于信仰的认知、态度的调查结果,浅淡如何培养建立当代大学生信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把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思想和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民之所需,民心所向。文化强国对内集中体现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提升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对外就是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社会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特别是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信仰树立带来重大影响。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一支中坚力量.他们的信仰状况预示着未来中华民族精神的状况,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作为特殊群体也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19.
人生信仰体现着一个人对生命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一个人存在的最高价值标准.当代大学生面对多元而开放的社会,在学校和家庭教育引导缺失的情况下,生命的空虚感,孤独感,焦虑感上升使得他们对生命意识淡漠甚至轻视生命.他们不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渐渐迷失自我,甚至有一小部分大学生选择轻生,这就需要对大学生的进行人生信仰教育.高校需要从主导信仰的确定,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以及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视来进行人生信仰教育,使得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热爱生活,珍惜时光,又有超越现实,展望未来的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20.
王小丽 《商》2013,(16):316-316
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关系到中华民族以怎样一个面貌进入新世纪、以怎样一种姿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