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熊玉娟 《特区经济》2009,(10):27-28
本文对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历史变迁进行了梳理,分析其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提出强化和完善土地使用权是我国农地产权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制度从实质上说是农地产权制度,是社会对以土地为对象的各种权利的安排和规定,并借以影响和激励人们的行为。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进入了新的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的创新类型,为我国下一步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在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矛盾和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矛盾的双重制约下,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继续创新仍然  相似文献   

4.
蒋占峰 《发展》2002,(6):46-48
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但是在农村的改革实践中,却一直进展不大,不少地方甚至违背产权制度的基本原则,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南辕北辙。朱基总理在最近的一次谈话中,认为中国加入WTO,最令他担心的是中国农业能否受得住冲击,这是中国最大的问题。的确,中国农村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在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基础上,加速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的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核心仍是进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经济市场化的根本问题综合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和西方学者的产权理论,…  相似文献   

5.
本分析了1978年以来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历程,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两田制”、规模经营和“四荒地”拍卖等制度创新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制度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7.
8.
曹正勇 《乡镇经济》2008,24(3):32-35
大力培育农地使用权市场是促进农地使用权健康、合理、有序流转和集中的关键。大城市郊区因地缘优势往往成为农地使用权市场的“温室”和“试验田”,对大城市郊区农地使用权流转模式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整个农地使用权市场的培育。文章以成都市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运用分层聚类、对比等方法对大城市郊区两种农地使用权流转模式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培育农地使用权市场提出了要因地制宜、为农地使用权的流转提供制度环境以及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并规范其行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以来,农村耕地使用权的转让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这意味着土地承包权的稳定对土地租佃市场可能已经产生正面的影响。本文力图解释在现有法制与土地制度的现实环境下,土地市场在中国的发育主要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地调整构成对农民产权稳定预期的主要威胁来自以村民小组作为产权的边界被打破。如果是打破村民小组界限的调整就会显著抑制农民的土地租佃交易,这个结论的重要政策含义在于:要充分尊重农民对土地产权边界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通过对农地产权制度与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关系的分析,认为农地资源能否实现可持续利用,其关键在于农地产权制度.一个能确保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农地产权制度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农地产权明晰、有效的农地产权保护和农地产权的可转让性.完善我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弱化所有权、强化和细化承包权、放活使用权.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认为继续现行农地制度将导致农地资源的持续低效利用,并将进一步加大制度运行成本。实行将农地所有权归国家,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归农民的国家与农民混和所有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既不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背离、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同时又能在维护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一改革路径具有较强的现实可行性。而建立民主的强化市场型政府是这一产权制度改革得以有效实施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土地使用权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结果。完善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既是不断丰富和发展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和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WTO背景下,如何在长期稳定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土地流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农村工作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构建现代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是农村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新中国建立以来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三次大的变革。先是确立了土地的农民个人所有制 ,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使农民摆脱了封建地主的剥削 ,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但随着经济的发展 ,这种农民单一的土地个人产权制度与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表现出很大的不适应性 ,而且容易导致农民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农民很快又丧失了土地) ,不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于是 ,通过合作制改造 ,形成了以人民公社形式存在的单一的土地集体产权制度。这种土地的集体所有制 ,对于体现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6.
1引言从一般意义上说,农地产权是以农地作为财产客体的各种权利的总和,包括农地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其中农地所有权是农地产权的核心。农地产权关系就是农地在占有和使用过程中,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权、责、利关系。从整体上看,农地产权关系明晰与否,是  相似文献   

17.
熊玉娟 《改革与战略》2011,27(2):94-96,171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业用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由此衍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然而,受现行农地产权制度缺陷的影响,农民在失地过程中权益严重受损。因此,必须改革农地产权制度,为保护失地农民权益提供有效的内部激励和外部约束。  相似文献   

18.
李作峰 《理论观察》2009,(5):102-105
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已成为农地流转、规模经营的主要障碍,亟需改革。土地私有制的改革方案不适合我国政治、经济与社会的生态环境。因此,农地永包制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推动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农地有序流转及规模经营,并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可行的路径选择。为此,需要按照农地永包制的创设原则,采取渐进式的两步走战略:第一步,实现农地长包制;第二步,实现农地永包制,并对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创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在分析分成制效率的基础上,认为土地使用是否具有效率取决于各项权能的拥有者之间形成的产权关系的明晰化。通过交易成本、监督成本以及使用权深入分析现存农地产权制度低效率的原因,指出国有永佃制是目前理想的改革方向,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