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小平吸取了毛泽东治国方略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制化”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略。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治国方略由主要依靠政策向主要依靠法制、由人治向法制的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新世纪伊始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强调“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里的两个“紧密结合”,揭示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的科学认识。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明,二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这一思想是对党的十五提出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它把思想道德建设第一次提到了治国基本方略的高度上来,不仅会有力地推动我国的精神明建设,而且也将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今年初,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以其先进及卓识,以其智慧及成熟,鲜明地提出了"以德治国"思想,并把"以德治国"作为重要的治国方略加以强调,这是我党继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后的又一个重大治国方略,其不仅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治国方略,也是一个对共产党提出更高要求的治国方略.治国必先治党,"以德治国"也必先"以德治党"."以德治国"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以德治党"更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庄严责任.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新世纪伊始又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思想,强调“应始终注意把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总书记又一次强调“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江总书记几次三番地强调要把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紧密结合”,揭示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治国方略的科学认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内在关系非常密切,探究其二之间关系,有利于实践中真正做到德法并重,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5.
王茂星 《魅力中国》2014,(7):396-396
司马迁生活在由汉初以黄老术治国转向汉武帝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的时代,其思想虽深受儒家影响,但从根源来讲主要倾向于道家黄老思想。分析原因主要是司马谈对他的影响,和他本人的性格,及他本人的遭遇有关。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精辟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的法治思想处处闪耀着他治国理政的思想光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深入思考和科学回答,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迈向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  相似文献   

7.
黄贵华 《江苏经济》2002,(10):13-13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的思想,不仅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也是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思想道德教育,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一剂良方。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究其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代,当时已经出现了有关治国安邦的一些理性原则、方法和手段。实行神权崇拜,奉行“般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等以拜天、帝、鬼、神为特色的治国原则汉朝在吸取秦朝暴政而灭亡的基础上,采用儒家的学说作为西汉礼法融合的官方哲学基础,主张“天人合一”并最终形成“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治国方略。是我们党在治国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是在认识和把握治国规律方面质的飞跃,是治国目标设定上的正确选择,为确保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2000年召开的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思想,在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他再次提出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指出:"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治国理政实践中的思想及价值观极其丰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外交等多个维度与层面,形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的内涵与特质。文章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价值观总体上进行了梳理分析,就习近平治国理政实践中主要领域的思想与价值观进行了探索,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提出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价值观在高校中的运用方略。  相似文献   

12.
追求和谐有序的生活一直是人类的目标,无论是中国古代的以“礼”为核心的宗法制度,还是西方所提倡的“法治”,都是为了实现社会和谐有序的治国方略。然而,中国的宗法制度实质上是一种伦理道德教化,法律仅是道德的奴婢,没有自己的独立品格,人们缺乏权利义务意识。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宗法制度已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中国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从古今两方面论述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时代的选择,并进一步阐述了当今中国“法治”与“德治”结合的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于2001年初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这是对古今中外治国理论和经验的总结和发展,是人类治国方略认识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而深刻地总结古今中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毫无疑问,’这对于加强我国会计工作的“法治”和“德治”,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也有着特殊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治本扶志     
春秋时代齐国卿管仲主张治国必须治本,治本在于富民。他认为治国不可“大其标”,而要“大本而小标”(见《管子·霸言》)。“本”,原指树根,“标”,原指树梢。“大本”,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是发展前进之根基。“小标”,是在非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临时性措施。这原是管仲在论述君王欲称王于天下必须“明大九”,才能“令行诸修”时讲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治本思想。怎样才是“治本”呢?《治国》篇中说:“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富民”就要“大其本”,即重于“治本”方面,使民众具备致富的基本条件,这才是“富民”的根本措施。对非根本性困难也要解决,但这不是主要着眼点,对这类问题可采取“小其标”的政策,如果本末倒置,就不能从根本上“富民”。  相似文献   

17.
杨涛 《科学决策》2006,(4):64-64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然而八九年过去了,我们的法治之路却仍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一些地方,各种“潜规则”还在不断地挑战法规的尊严。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会议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思想,其形成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创新,是历史与逻辑思维的辩证统一,深刻地诠释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规律.“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思想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基本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基本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基本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本文从习近平“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思想的内涵展开分析,深入研究习近平“四个全面”的治国理政思想.  相似文献   

19.
赵延华 《魅力中国》2010,(23):157-157
韩非是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他提出了“以法为治”治国理念,形成了一整套“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体系。本文重点论述他的法治学说的基本内容以及这一理论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对中国当代建立法治国家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何欣 《黑河学刊》2001,2(1):14-17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与入宪,标志着我国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它是邓小平法制思想指引下从人治型法律秩序向法治型法律秩序的历史性转变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法治国家的建设,必须构建完备而完善的现代法律体系,树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同时还要致力于人民法律观念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