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迪安帝尼2012秋冬订货会暨"百万寻找迪安帝尼时尚先生评选活动全球启动仪式"在福建南安隆重举行。品牌中国联盟服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洪辉、意大利迪安帝尼(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完德等亲临现场,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迪安帝尼合作伙伴欢聚一堂,并  相似文献   

2.
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并出现离岸趋势,这是中国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转变的历史机遇。分析全球离岸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研究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必要性及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有利条件,并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朱军  张磊 《华商》2008,(8):1-2
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可以说是中国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培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但是,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发展国际外包业务与它们还有着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对此,从宏观战略上总体规划承接服务外包的"战略思路"举足轻重。据此,本文分析了中国加快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战略意义、不足,提出了快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承接制造业外包,服务外包产业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所以主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最佳路径之一。本文选择了"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对策"这一课题,通过对近年来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模式、产生的经济效应等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更好地利用服务外包这一新的发展模式,我国应抓住机遇,制定并贯彻承接外包服务的战略措施,提升我国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全面繁荣。  相似文献   

5.
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现状、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编者按:承接软件服务外包是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在分析国际软件外包发展趋势和动因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发展的现状、承接模式以及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给承接国带来的贡献.在大量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抽象出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四种模式,提出中国既要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承接软件研发、软件市场开拓等高端环节,也要在大连、西安、成都等城市承接软件编码、测试等中低端环节,形成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完整体系,提升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人才是承接服务外包的命脉。虽然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离岸服务外包承接大国,但服务外包专业人才数量短缺,供求结构失衡已经成为制约该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目前,培养离岸服务外包人才主要有高校"非订单式"、校企合作的"订单式"、政府设立的培训基地以及与国际知名大公司合作培训等四种模式,并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应根据中国目前对离岸服务外包人才的需求情况,对现有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优化:以培养技术蓝领的职业教育和以培养中层白领技术、管理人才的高校专业教育为主;以国内外知名公司和机构培训高级管理和组织人才为辅,建立梯队式人才培养体系,满足中国离岸承接服务外包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中印金融服务外包的竞争格局与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印度是世界金融服务外包市场中居于领先地位的承接大国,具有人才、基础设施、政策、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对中国金融服务外包的竞争产生了挤压。面对印度的领先优势,中国应抓住当前时机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学习印度的经验,从政策支持、总体战略、比较优势、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来提高竞争力,改善中国在国际金融服务外包市场上的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进入新一轮跨国服务产业的转移过程,服务外包成为全球经济活动转移的"领头羊"。如何吸引外包,成功承接外包,成为各服务外包承接地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即在借助于著名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公司成熟的全球服务外包目的地指数基础上,对全球服务外包承接地的吸引力进行比较与分析,并理性看待中国在其中的位次,为制定对接的政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林洁 《消费导刊》2009,(20):72-72
在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大潮中,服务外包成为新的重要推动因素。服务外包是跨国公司"归核化"战略调整的副产品,同时为那些寻求服务业发展的国家、地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优劣势分析,指出浙江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应选择的路径,从而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促进浙江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及我国的应对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服务外包是国际分工向服务业的延伸和深化,积极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对我国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服务外包的发展,分析了我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现状及效应,指出了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江苏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近几年,服务外包发展迅猛,主动承接服务外包是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优化吸收外资结构的重要途径。因此,江苏要充分认识承接服务外包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承接服务外包的国际转移。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服务外包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顺应全球制造业的国际大转移,承接来自各个国家、各个行业的加工贸易业务,使得中国制造业获得长足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当前,以服务外包、服务贸易以及高端制造业和技术研发环节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兴起,强劲的市场需求为中国奠定了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带来新的机遇。我国应努力抓住新一轮机遇,承接来自跨国公司的外包服务转移,使中国成为"全球办公室"。  相似文献   

13.
《电子商务》2008,(10):50-53
对一家服务企业而言,唯一的"专利"就是更好的服务品质。携程在9年发展过程中,始终以客户为中心,孜孜不倦地追求高品质旅行服务,不断推出了大量服务创新理念,并付诸于实践,这是携程快速成长的奥秘所在。不断实现服务创新、提高服务品质,在帮助携程持续保持在线旅游行业领头羊位置的同时,也打造了携程可靠、专业、便捷和行业领先的品牌形象,而这进一步巩固了携程的领先位置。  相似文献   

14.
结合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现状,本文对舟山群岛新区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定位和作用进行研究,探索舟山群岛新区发展新路径。舟山应该定位为中华文化向东南亚甚至南亚、北非辐射的桥头堡和基地,应大力进行海洋文化之城建设。具体措施有申请"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承接并创建高端海洋文化论坛或活动、建设高端海洋体育休闲基地、搭建领先的创意孵化平台等。  相似文献   

15.
服务外包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湖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性举措,在选择服务外包模式和发展途径上,湖北要突破瓶颈,实施差异化战略,打造湖北品牌和特色,使其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从经济增长、就业、人力资源、技术及企业核心竞争力五个方面对服务外包发包国与承接国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从全局和长期来看,服务外包对发包国和承接国的影响是积极的,因此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对发包国和承接国来说是双赢的。  相似文献   

17.
承接产业转移是欠发达地区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把握经济发展机遇、实现地区综合实力"弯道超车"的有效路径。文章对于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条件进行分析,并探究其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显示:区域、政策、产业配套存在优势,加之国家"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建设进程加快是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与机遇,开放程度低、高端人才不足、行政壁垒存在是其劣势与威胁;因此,文章提出要落实"一带一圈"规划、加速"简政放权"改革、采取"优中选优"策略、贯彻"人才30条"政策四大完善安徽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于倩  章丽媛 《商》2013,(3):198-198,150
服务业国际转移是当前经济全球化新的显著特征,国际服务外包异军突起,是中国目前最易发挥比较优势承接服务转移的方式。本文试图以西安承接国际IT服务外包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等为基数,建立回归模型对"十二五"期间承接IT服务外包进行预测,并在基础上对西安承接国际IT服务外包的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提升西安承接国际IT服务外包的综合竞争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一、国内外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在全球的服务外包市场中,发达国家是外包业务的主要发包国,其中美国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二,欧盟和日本占三分之一,其他国家所占比例较小。发展中国家是主要承接国,其中亚洲是承接外包业务最多的地区,约占全球外包业务的45%,而印度是亚洲最主要的承接国,其次是中国和东盟;欧洲的主要承接国为爱尔兰和东欧国家;拉美的主要承接国是巴西。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服务外包发展迅猛,主动承接服务外包是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优化吸收外资结构的重要途径。因此,江苏要充分认识承接服务外包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