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国辉  卢旭成 《创业家》2010,(10):154-155
它是一家四不像的公司。没有产品,不打品牌,不做销售。2008年初,当我们第一次听说这家公司的时候,我们知道我们找到了商业丛林里的一个新物种。于是,这家当时并不出名的"小公司"登上了《创业家》封面  相似文献   

2.
一家2009年被《创业家》报道的黑马公司,如今首轮融资就拿到了数千万美元,它快速长大的秘诀是什么?近日,周杰的公司浪淘金成功获得经纬创投数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请注意:这只是这家以技术见长的创业公司的首轮融资。他就是周杰,Google历史上首位华人总监。对之前报道过的黑马企业,《创业家》有着一种难以言表的感情,他们的  相似文献   

3.
宋琳 《创业家》2013,(6):50-50
蓝色光标2013年4月底宣布收购英国上市公司Huntsworth约19.8%股权后,Huntsworth公司CEO Peter Chadlington勋爵接受了《创业家》专访。他在1974年创立宣伟公关,后宣伟与万博合并,成为全球最大公关公司。《创业家》:八年前以前是您对投资蓝色光标感兴趣,现在是蓝色光标投资Huntsworth了。勋爵:在中国,公关十年前才开始起步;而在欧洲,公关存在多年、在解决生意问题上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如今,Huntsworth遭  相似文献   

4.
《创业家》2009,(10):10-10
各位亲爱的读者:上一期的《创业家》封面报道"108公司创业板红灰榜"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但是,由于我们自身工作的问题,也导致了大家迟迟未能看到杂志。从栏目定位、美术设计到发行邮递,我们的短板在读者的目光下暴露无疑。《创业家》一  相似文献   

5.
柯实 《创业家》2014,(6):34-46
正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正在讲述的这家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完成了红杉领投的1亿美元C轮融资。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向《创业家》透露,该公司C轮估值大约5亿美元。像众多新创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一样,知道其产品"今日头条"的人远比知道"字节跳动"的多。但是,一家成立两年多的公司,一款为个人用户推荐阅读内容的APP,5亿美元?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微博上快速赚钱?那些上百万粉丝的草根微博背后是谁?谁在瓜分那些著名的微博账号?《创业家》独家解密微博生意经和微博势力关系谱。  相似文献   

7.
何宽 《创业家》2010,(1):87-89
全球创业观察项目发起人保罗·雷诺兹说,全世界有5亿人参与创业,其中有1.2亿在中国。看看中国那些创业最为活跃的城市,我们可以在那里找到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如果说《创业家》的目的是找到这群人,那么"创业未来中国行"的目的则是  相似文献   

8.
查立 《创业家》2010,(2):12-12
新年伊始,脑海里还不时浮现2009年11月《创业家》杂志的年会会堂正中央的"一亿中流"四个苍劲大字。想象在中国的大地上走来了"一亿中流"、"百万创业的草根"、一千万个捧着《创业家》  相似文献   

9.
刘明  吉远慧 《创业家》2010,(10):104-107
一份关于创业板的造富报告,一名甘肃创业板创始人忙碌的一年,一本投行经理的IPO项目日记,一场创业板公司闯关的凶险经历,通过他们,我们勾勒出了创业板奇异的生态链。近一年来,创业板开闸,一大批之前默默无闻的创始人登上舞台,除了市场、业绩、商业模式之外,人们的目光更多聚焦在他们的个人财富上。很多规模只有几个亿的小公司,创始人的市值财富却骤然剧增,创业板出现了"小公司,大富豪"的现象,《创业家》杂志还曾就这一现象进行过报道(见《创业家》杂志2010年第6期封面文章)。那么,创业板是如何催生出这些"小公司,大富豪"的?其方式和纳斯达克有何不同?  相似文献   

10.
《创业家》2009,(10):10-11
从知道《创业家》杂志到一次订阅3年《创业家》杂志,首先冲着这将是一本关注创业者的杂志,与《中国企业家》杂志有阶段性的区别。本人喜欢"折腾",也特别关注折腾这一类人;  相似文献   

11.
石海威 《创业家》2014,(8):48-50
正创业四年获得4.73亿装机量和近1亿月活跃用户数,乐逗游戏做了什么?陈湘宇比一年前显得亢奋许多——2014年7月,他的团队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招股申请书。2013年3月,深圳研祥大厦7层,乐逗游戏创始人陈湘宇曾接受过《创业家》记者专访。当晚8点,这家不足200人的公司,办公室里灯火通明。一年后,陈湘宇在深圳科兴科学园600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接受《创业家》采访,表示这是乐逗创业后的第六次乔迁。2014年5月,乐逗游戏CTO关嵩在  相似文献   

12.
预言!2014     
《创业家》2014,(1):63-75
正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教育元年,可穿戴设备元年,手游元年……《创业家》这组年度回顾和新一年产业展望的文章中,众多一线投资机构如此描述2013年。这意味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的趋势愈加明显。一批有心的创业者开始向那些可能用互联网思维改造的产业"动手",并已初见成效。投资机构熬过2012年的资本寒冬,2013年品尝到并购退出的甜果。VC们不再仅仅关注那些有独立上市潜质的企业,同样会把部分资金放在为巨头"补墙"上。2014,创新小公司将继续带  相似文献   

13.
和阳 《创业家》2013,(7):30-40
中国第二赚钱的手机公司。《创业家》独家专访OPPO创始人陈明永。 2008年5月,人们才第一次见到OPPO手机。现在它是中国盈利能力排行第二的手机公司(没听到什么反对意见)。  相似文献   

14.
杜若洋 《创业家》2010,(10):32-32
一个缺少了技术与产品创新能力的公司,一定是灵魂残缺的公司。一个缺少技术创新锐气的创业板,灵魂在哪里?它们,怎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换句话说,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会有怎样的不同?这个问题曾经让《创业家》激动不已。我们是戴着纳斯达克的眼镜开始检视创业板公司的技术与产品的,我们希望能够找到其中潜伏着的中国商业的革命性创新力量。但是我们的激动并没有持续多久。根据《创业家》和中华咨询推出的创业板红灰榜榜单,第一批创业板公司(SZ.30001到SZ.300028)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越烂越精彩?     
一直都不知道,原来每年6月10日到7月10日是电影圈内人士心照不宣的"国产片"档期.据说这段时间内,领导上不鼓励引进海外分账大片,要为国产片上映腾出空间. 这把"保护伞"到底为国产电影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暂且不说?但在我这圈外人士看来,今年的这个档期着实让人无语.号称"富二代"的三部影片:《富春山居图》、《不二神探》、《小时代》相继刷新了人们对烂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耳光响亮     
夏宏 《创业家》2010,(10):152-153
啥也不多说,这是两个让我们感到尴尬的报道。事实证明我们看走了眼,我们没有章鱼保罗的本领。对于中国的商业,年轻的《创业家》仍需不断学习"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我们有关系吗?第一代创业家依靠转轨时期的机会致富,第二代创业家在新经济的浪潮中扶摇直上。此前,我们认为一条大道正摆在第三代创业家的面前:2008年底,中国政府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调整规划》(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与物流),我们认为这很可能成为中国第三代创业家的战略机遇。在过去的几年,优秀的中国民营公司从内部管理、技术到人才的整合已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创业精神、创  相似文献   

17.
读者     
《创业家》2011,(1):14-15
编读往来我是一名沧州的创业者,也是《创业家》的忠实读者。每期,阅读新到的《创业家》杂志都让我受益匪浅。虽然我的公司不大,但我对公司的未来充满信心。我最喜欢看杂志中介绍的新公司、新商业模式。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会结合自己公司的情况,认真思考我们公司的未来。如何搭上电子商务快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并购整合一堆小公司然后打包上市的安博,终究没能玩转这盘生意。生死关口,安博买公司的模式值得反思。"利用资本并购迅速长大,然后打包上市,这样一家教育培训公司,究竟能走多远?"安博上市之初,《创业家》就以《安博是怎样被催熟的》为题,对安博的并购模式提出质疑。如今,这个曾经被揠苗助长的"大买家",最终不幸被《创业家》言中,没能走出它的衰败宿命。6月12日,开曼群岛法院向安博发出临时托管的通知,并且任命毕马威  相似文献   

19.
《创业家》2011,(2):16-17
第一次,有这么多商界大佬和正在路上的创业者们同时通过微博向他们的粉丝推荐购买《创业家》杂志。这些饱含爱意。简单而深刻的推荐语让所有《创业家》同仁受宠若惊!他们的期许正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相似文献   

20.
颠覆者黑马     
《创业家》2013,(12):14-16,18-21
五年前,《创业家》杂志创刊了。在创刊号卷首语里,我们说“今天中国最需要创业家精神,也正在造就大批新兴创业家,引领中国走向下一个30年的,将是那些能够创造出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新兴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