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鹤翔 《创业家》2012,(7):37-38
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创业者综合服务平台正如许多创业者所关注到的,《创业家》正在由一个传媒机构转型为一家服务于早期创业者的创业服务平台。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头条讲到了一种新兴业态叫"创业服务业",列举了许多种新兴的创业孵化器,《创业家》也被列为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创业大潮风起云涌。许多创业者信心十足,但公司筹资问题令多数创业者头疼,尤其是创业期的负债问题更是深深的困扰着他们,怎样才能摆脱因盲目负债使企业陷入债务危机,导致公司陷入经营困境,是许多创业者关心和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一状况,从《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借助最优资本结构理论,对创业者关心的创业期负债、怎样合理负债、合理负债额的确认以及合理负债应注意的事项等问题,逐一进行阐述,以期对创业者实现创业价值、走向成功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戴芸  王永钦 《财贸经济》2022,43(2):39-53
在高质量发展目标下,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大众创业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工作重点。基于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创业者和非创业者之间可得性的外生差异,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的微观数据,研究社会保险这一基本公共服务在创业者和非创业者之间的相对可得性如何影响个人的创业决策。我们发现,如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于非创业者更可得,将成为“创业枷锁”,降低个人选择创业的可能性;如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于创业者更可得,将成为“创业催化剂”,提高个人选择创业的可能性。此外,我们发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创业催化剂”作用对于来自中等收入家庭和小家庭的个人更为显著,而“创业枷锁”效应则更多地影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薪酬体系中重要性更高的个体。本文认为中国的社会保险对于大众创业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这对于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设计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评刊论道     
《中国电子商务》2006,(9):11-11
羊群和狼的差别我常想,是不是由于我们的文化教育特色,让我们的商业思维受到自己的钳箍,所以中国总是缺乏大量激情四溢的个人创业者,特别在Web 2.0时代。第八期《中国电子商务》的封面故事介绍了在  相似文献   

5.
《中国供销商情》2006,(5):30-31
自从去年直销法出台以来,直销行业的发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直销管理条理》给中国直销行业带来划时代的变化,很多企业纷纷争取直销牌照,直销企业的直销员也从此不会再被人们误解为“传销员”。这让很多没有大笔资金的个人创业者获得了创业的机会,也给直销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本期开始《投资与营销》杂志开辟了《直销话题》专栏,本栏目的主要内容包括直销行业的最新资讯、直销企业的最新动态以及直销这一营销方式的发展历程。如果您一直关注直销行业的发展或者想通过个人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妨关注我们每期的直销话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黄秋丽 《商界名家》2005,(10):78-80
一个创业者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勇气,灵敏的判断力,个人魅力,这是张黎刚给予《商界名家》记者的回答。  相似文献   

7.
乱纪元     
牛文文 《创业家》2011,(11):12-12
我是想借用《三体》里的一个概念,描述下2008年-2011年这三年中国创业者的内心世界。这个概念,叫“乱纪元”。  相似文献   

8.
牛文文:大家好。今天,我们把诸位邀请到《创业家》杂志社,是要召开一场属于我们创业者自己的"听证会",讨论一个沉重的话题。2009年以来,一场互联网整顿风暴越刮越大,据估算波及的网站多达近百万家。它们要么被关停,要么被迫歇业,一时间互联网界风声鹤唳。其实,整顿在中国是经常发生的,但这次之所以让大家这么紧张,是因为大多数网站都是突然"被死亡"的。它们既没有接到政府部门的关停通知,也没有经历公正合法的执法过程,甚至没人告诉他们申诉的途径。面对强大粗暴的"有关部门",创业者就像小商贩面对城管,屈辱无奈。其实,互联网不是唯一被公权力伤害的领域。山西煤矿整顿几乎如出一辙。在更多的领域里,创业者也在被挤出。30多年来,中国通过释放创业者的热情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今天,我们却正在经历一场倒退。创业的大门似乎在打开,但创业的通道却实实在在地在被收紧。面对政府这个不守规矩、无人束缚的巨人,咱们创业者该怎么办?我相信,这一定既是在场嘉宾,也是场外创业者共同焦虑的话题。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位"大佬"共同听证三位互联网创业者"被死亡"的经历,我们到底要不要维权?如何维权?这些问题直指当下,远照未来。下面就从techweb的祝志军开始吧。  相似文献   

9.
创业是解决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之一,创业研究因此成为当今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研究热点。主要探讨情绪对于创业者的认知过程及创业活动中行为表现的影响,目的在于唤醒创业者对于自身情绪的重视,加强情绪管理,以提高创业绩效。  相似文献   

10.
史翔宇 《创业家》2013,(3):99-99
勤奋分两种,一种是肢体勤奋,另一种是思维上的勤奋。 一天朋友问我:你采访那么多创业者,他们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我说:勤奋。他继续问:还有呢?我说:没有了。他笑了,似乎觉得我的答案太过简单。  相似文献   

11.
《创业家》2009,(10):10-11
从知道《创业家》杂志到一次订阅3年《创业家》杂志,首先冲着这将是一本关注创业者的杂志,与《中国企业家》杂志有阶段性的区别。本人喜欢"折腾",也特别关注折腾这一类人;  相似文献   

12.
肖敏霞 《创业家》2010,(4):105-105
"最受尊敬的创业天使"评选活动由《创业家》杂志发起并主办,是中国首个针对创业支持及天使投资领域的机构和个人进行评价的活动,自2007年开设以来,到2010年已经连续举办四届。该评选旨在进一步推广"创业天使"的概念,发现并鼓励那些为中国创业者和创业企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为中国创业环境营造良好氛围的机构和个人。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以前曾写过一篇文章《个人创业的四个95%》,其中谈到有95%的创业者在首次创业时都失败了。创业者之所以惨遭失败,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大致可分为决策的问题和管理的问题,决策的问题是创业者缺乏知识与心态,  相似文献   

14.
周鸿祎 《华商》2014,(19):66-66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我相信,创业初期,当团队里有人离开的时候,肯定有不少创业者拿这句话来安慰自己。我觉得这句话有误导,因为它把营盘(公司)和兵(员工)的关系完全视为单纯的雇佣关系。对于创业团队来讲,如果每个员工都把自己做的事情仅仅当作一份工作,当作一种养家糊口、解决财务问题的工具,那么这个营盘绝对不会是铁打的,而是纸糊的。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坍塌。  相似文献   

15.
正刘芹对于行业的关注度和理解,是投资人里做得非常不错的。如果他自己不懂业务不懂创业者的话,创业者时间长了也不愿意和他交流。刘芹非常聪明的一点是能跟创业者成为朋友,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不管是我,邹胜龙,还是学凌。正因为他能跟这些人成为朋友,大家多了很多对行业的交流,能引发他更多对行业的理解。同时他很有原则。他非常支持创业者,也会很清楚地跟创业者说明他的不同想法和背后的原因。这一点既很重要又很聪明。重要在于,任何一个人都必须有自己的原则,尤其当双方  相似文献   

16.
吴澍  邓超  徐利君 《创业家》2014,(1):32-47
正50人六天的硅谷之旅许多中国创业者都想亲自去硅谷走一趟。2013年12月上旬,《创业家》组织了第一次"黑马硅谷之旅",50多位中国创业者回来之后,都用"震撼"来形容此行的感受,硅谷的方方面面,都成为大家反思自身、寻求进步  相似文献   

17.
每位创业者都需要一个转变伊查克·爱迪思在《婴儿期,领导的转变》中说:"从当初拥有创业想法,对未来充满想象,到公司创建后实际面对现实工作的困难,这个过渡并非每个创业者都能很好地完成。"对于这句话,我的感受是:每一位创业者其实都需要一个转变。  相似文献   

18.
自信,是张顺芳给人最深的印象。“我最初相信,就算经营不善,最多是把我自己的攒的积蓄陪掉而已,家人的钱我会挣了再还上”。这种自信与洒脱正是一个创业者应当具备的特性创业行业:商务旅游公司名称:拉美国际商旅公司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目前公司规模:小型,拥有10多名员工代表人群:微型企业的创业者及因环境问题被迫选择创业的人成功路径:张顺芳凭借家人的帮助,和自己对客户的以诚相待,在客户中留下极好的口碑,这也让“南美风情”成为繁杂旅游业中的一颗新星。独到之处:不计得失,借钱给在南美遇到困难的客户;商务团组的公务安排,力争双方互赢“南美风情”是张顺芳在2003年创办的,当时注册资本为50万,是一家专门从事南美地区商务旅游服务的公司。和很多IT领域靠技术创新、走融资道路的创业者不同,张顺芳成功的更多因素在于她个人的魅力和有效发展客户关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2011年3月29日,"中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交流会暨全球创业周峰会"将在上海开幕,全世界的创业者的目光都将聚焦中国,聚焦中国的创业者。全球创业领域的1000名精英将齐聚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分享全球的创业经验。如果你和他们一样关注创业在全球各国带来的变革,关注一个国家的创新源泉和自己行业的最新趋势,这是你不容错过的思想和财富盛宴。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大公司终于觉醒,必须借助并购来获得变革与创新的活力。最近,我们看到了一种罕见的情况。一方面,中国年轻人释放出了巨大的创造力,产生了大量创业公司;另一方面,上市退出持续困难,从私募到公募这一步出现了堰塞。创业企业能不能变成主流商业,成为一个很大的悬疑。如果说前一段时间《创业家》是在告诉创业者,当你被并购的时候,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那么现在我们想要提醒大公司:你就是大买家,你要做年轻人的"退出板"。板并不神秘,它本质上是一个股权交易平台。上市公司本身就具有与小公司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