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月随想     
65年前的10月,一个有着5000年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古老民族,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在全世界亮相。全世界开始用一种期待的目光,审视这个从古老一路走来的东方国度。  相似文献   

2.
前言中央“一号文件”2007年继续锁定“三农”问题,关键词递进为“发展现代农业”。关键词的更换反映出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种逻辑思路,也让社会各界对“三农”工作的主攻方向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3.
封面故事     
《广西经济》2012,(7):7
2012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而"深化改革"成为今年上上下下热议的关键词。改革需要哪些元素?哪些动力?该刊为此启动了"再造发展新元素"系列调研,期待以一种客观、冷静的视角,回顾梳理过去的改革成就,前瞻未来的改革走势。  相似文献   

4.
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重庆,一座立体的城市。要认知这样一座城,梳理一些尤其重要的关键词作为线索,是最为有效的阅读方式。这一次,我们选取发挥"三个作用"作为关键词——透过具体的人和事,解剖故事背后的重庆,看看这个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如何用"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态度与实干精神,奋力奔跑在发挥"三个作用"的征途上。  相似文献   

5.
5年入世过渡期结束了,在过去的5年里,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无缝融合进入加速阶段,"竞争"、"冲击"、"挑战"、"机遇"已构成中国企业面对世界经济时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宁波经济》2006,(3):1-1
毫无疑问,"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当前最为热门的话题,最为流行的词汇,最为关注的热点。"自主创新"、"创新型城市"、"品牌"、"企业创新"等词汇在本期的《宁波经济—财经视点》中也已成为关键词,《特别关注》、《财富论坛》、《创业风云》等重要栏目都对此进行了集中体现,可见,本期的重要主题就是"创新"。  相似文献   

7.
D时代降临     
薇尔  刘子亮 《走向世界》2007,(10):34-37
"五一"黄金周刚过,好事人便开始迫不及待地研究今年的黄金周关键词.出行工具虽然是黄金周必不可少的词汇,但是没有哪一年能像今年这样,铁路交通工具成为了今年"五一"黄金周毫无疑问的炙手可热词汇,甚至有人预言,这个充满着西方特色的"头文字D"还将成为2007年中国的关键词之一.  相似文献   

8.
主张互联互通方式发展的"一带一路"提出后,随着国家的大力宣传与社会各界的高度配合,其已经稳步实施近四年,并且在国际关系维持、经济发展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发展成果得到了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见证。在我国,据不完全统计,有关"一带一路"的研究文章已经过万;国外,外国媒体对"一带一路"的外文报道也突破7万条,相关专题图书也超过百部。由上述现象可见,"一带一路"话题的社会热度与全球的超高关注度。文章主要就"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欧洲投资政策的分析与研究,这不仅对欧洲国家有效接受中国资金援助有益,也对研究我国的对外政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规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深港创新圈"的建设是深港两地合作的新起点,社会各界都对这一全新合作框架下的新局面寄予极高的期待。深圳市政府的工作报告中称:对"深港创新圈"的定位是要构建跨城市、高聚集、高密度的区域创新体系及产业聚集带。本文即借鉴区域创新体系的部分理论概括出区域创新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内部机制,并在此框架下结合深港两地的发展现状分析"深港创新圈"所具备的合作优势以及有效运行机制的形成。最后在探讨"一国两制"新的合作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深港区域融合与全面合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十年一次、万众期待的全国城市住房工作会议于8月24日至25日在京召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出现了两种塑造世界格局的重要观点,即海权论和陆权论。21世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国际社会给予了广泛欢迎和普遍支持,但在西方社会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认为"一带一路"是我国推行势力扩张的战略。从海权论、陆权论的理论主旨与"一带一路"倡议所代表的中国观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所反映的是中国人共享发展、合作共赢的全新发展观,"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给全球经济及沿线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利好,证明"一带一路"不是海权论和陆权论的延续,是21世纪中国提供给全世界的新的全球观、价值观、发展观和新形象。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我国文化产品贸易发展的重大机遇,文章以1997~2016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文化双边贸易额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产品双边贸易差额、区域分布及产品结构,得出以下结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产品贸易差额不断扩大,但在国家及区域之间分布不均衡,出口产品结构不平衡,文章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文化产品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至今仍流传于一些民族地区的傩舞,作为人类早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活化石”,传递和延续着古老的文化信息。这种不死的人文精神,折射出人们对自己民族的文化生态的深深眷恋。保存在青藏高原东部同仁县年都乎村的“於菟舞”,就是这样一种古老、特色而又极富生命力的珍贵古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战略从2013年以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起,到现在发展为一项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指导,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开展各项战略合作,达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国家顶层战略方针,历经了近5年。在这个世界格局多变,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纪元,"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为中国经济能够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思想保障,为中国文化和文明向全世界弘扬提供了重要的路线指引,为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提供了重要的道路基础。"一带一路"战略在发展国家经济的过程中,对中西部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只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才能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带动下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稳健、协调发展。文章就"一带一路"战略对中西部在钢铁煤炭行业、农业、零售业及旅游业四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一带一路"沿线的65个国家2013~2016年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后的农产品贸易格局进行分析。从农产品贸易现状来看,东南亚、东欧、西亚北非地区的贸易比重相对较大,东欧以及西亚北非农产品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下降。通过农产品贸易网络分析格局可以发现,沿线国家的贸易关系日趋紧密,伴随着贸易区域化发展以及落后地区开拓新市场激发潜力,沿线各国的中心性指标也在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信息》2005,(2):16-23
改革开放初期,中央连续出台了5个关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一号文件”.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历史性变革、2004年.“一号文件”再次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了农村.在这一年中,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为推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做了大量工作.农民收入显著增长.农村经济活力增强.“一号文件”的支农政策效应明显。在这其中,有哪些经验可以总结。还存在哪些障碍.尤其是面临哪些长期的体制性矛盾?在2005年里.我们将做怎样的期待和努力。为此.本刊在这期编发了《2005,期待“三农”新政》这组文章.目的是为了推动和促进“三农”在将来的一段时期内本着“科学发展观”。的总体纲领能够更好、更快、更稳、更加协调有序地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亚洲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70%,亚洲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1/4。全世界商船队总数中的40%为亚洲人所有和经营。亚洲又是世界上能源、原材料和集装箱货物的最大进口地区,全世界集装箱枢纽港排名表中的前20名中有11家是在亚洲,位于亚洲的3大造船厂,每年所生产的船舶占全世界船舶制造总载重吨的1/4。 2000年,亚洲在1997年的经济滑坡后开始出现一段时期的回升,集装  相似文献   

18.
2005一号文件在新年伊始如期推出。自1978年农村改革拉开序幕,已先后出台6个一号文件,6个文件的制定实施.换来了焕然一新、充满生机的新农村。“三农问题”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长期使命。为此.本刊在2005年第二期就以大为醒目的专题形式——《期待“三农”新政》重点报道了“三农问题”,以期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概括为"共享式发展",并非是在科学发展观之后树立一个新的"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范畴,而是旨在强调:在消除"机会弱势群体"的"机会边缘化"已成社会公众最广泛诉求的背景下,"共享式发展"正是切中科学发展肯綮的一种执政理念,是当下顺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共享式发展"是2011海南博鳌亚洲论坛所倡导的"包容性发展"理念的中国"版本",是我们党始终所恪守的执政为民理念的崭新表述。从学理透视与历史寻踪、现实峻切与时代命题、发展肯綮与政策基点等层面对"共享式发展"理念进行的考察,旨在深化人们在党的发展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认知和理解,促进人们在"共享式发展"理念上的自觉自醒。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中国大学校园文化中,"红色文化"与"哈文化"属于两种比较特殊的文化形态。"红色文化"指我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谋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自由、民主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红色为象征的一种具有主流价值性质的特殊文化形态;"哈文化"指中国社会人群尤其是青年人在思想、行为举止上热衷于崇拜、复制日本、韩国等经济发达亚洲国家的流行文化因子,借助大众传媒广泛传播,由此逐渐形成的一种时尚文化。这两种文化在大学校园内契合交融,能够形成良好的价值共生模式,从而在大学生中产生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