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旅游业正在慢慢转型,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关注和发展的重点。在对文化旅游产品进行设计时,应突出和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的同时,将其与旅游相结合,充分发挥其在审美、历史、文化、教育、经济等方面的旅游价值。本文以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环渤海地区为例,分析了如何通过依托型、展示体验型、整合型、主题型等有形化方式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包含物质实体真实性和无形元素真实性两层含义.黄鹤楼在物质实体层面的真实性是缺失的,但其文化内涵中的无形元素是真实的.本文基于对黄鹤楼文化遗产真实性的分析,探讨了其文化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即无形文化元素有形化的困境、审美环境的割裂、历史与现实的差异,进而提出黄鹤楼文化旅游开发应有景点展示、审美空间、文化活动三个层次,各个层次分别包含从基础到深层的开发内容.经营者应逐渐提升开发层次,针对不同的开发内容采取不同的策略,以此实现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3.
国外旅游社会学研究管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目前国外旅游社会学的研究分四个部分:一、旅游者,其动机与类型;二、旅游者与当地人的关系,从双方的相互作用、认识和态度三方面进行评述;三、旅游系统的发展与结构,介绍了一种旅游发展的模式;四、旅游的影响,分两个方面:旅游的社会经济影响与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4.
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有8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促进四川省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实现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开发利用和保护,文章首先分析了四川省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概况以及困境,然后建立了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价值评价体系,对8处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平均得分为7.89分,有5处遗产未达到平均分,但这5处遗产的得分距平均分差距并不大;大部分农业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开发利用程度、相关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没有与旅游产业形成良好的互动结合。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四种促进四川省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模式,包括实景体验模式、遗产展馆模式、研学旅游模式和联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文旅融合背景下,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相融合的旅游应是可持续的。根据文化生态保护区可持续旅游评估需要,从社会、经济、环境以及资源开发四个维度构建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选取江苏省的4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作为研究区域,运用多元统计的主成分分析法(PCA)、多目标规划法(MOP)与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其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为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花卉旅游,是花卉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人们为了非工作目的而前往花卉资源集聚区域进行的花卉生态审美休闲与花文化体验认知活动。国内外花卉旅游的发展模式可以分为花卉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与花卉旅游营销发展模式两大类,而花卉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又表现为3种不同的发展路径。国内外花卉旅游发展的经验表明,高度重视花卉旅游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实现花卉产业与旅游业、花卉与文化的紧密结合,完善花卉旅游产品体系,是发展花卉旅游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发展旅游业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对其进行旅游开发已引起社会的共识。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种类丰富,特色鲜明,价值极高,为旅游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介绍了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概况,探讨了对其进行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并对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扬州具有传统特色的人文景观是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基础和优势,通过对扬州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扬州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可以采取对扬州市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进行总体定位,构建扬州市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多途径调控扬州市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继续完善扬州市生态文化旅游发展保障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留下的宝贵财富,如何有效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一个现实的重要课题。旅游开发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的有效手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中,应遵循保护为前提的原则,坚持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根植于原生态文化土壤,积极发展社区旅游,使之成为“未来遗产”,以期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继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2008北京奥运为切入点,从“文化”、“生态”、“人本”等层面,探讨奥运后都市旅游特别是首都文化旅游的持续发展道路。通过开展社会经济信息分析及体现在以文化功能、文化传播与交流为特征的旅游文化空间变化研究,探索经济型旅游业向文化型旅游业的转化模式及区域旅游文化管理与旅游经营开发的良性互动运行机制,在一定区域初步实现城市旅游规划与文化生态平衡的“旅游优化环境”目标,为规范旅游市场,实现可持续旅游进行前瞻性的理论探索和技术保护。这将成为提升未来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的产业升级驱动下,西南地区旅游融合生态与文化,云贵川渝集聚旅游资源,旅游地产的发展有助于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升级。从房地产规律来看,西南地区必须重视旅游地产的投融资,提高投融资的效率并防范投资过度,其中关键在资金链、参与主体的耦合和商业模式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泉州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在对泉州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泉州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最后提出了泉州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强调泉州文化旅游的发展要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不断优化文化旅游产品类型结构,开发各种类型的文化旅游产品,作好旅游促销工作,努力实现从"资源优势"到"产品优势"到"经济优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的转型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问题倍受关注。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形成了以博物馆、主题公园与实景舞台剧为主导的3种主要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以遗产的静态展示为主,较好地维系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非物质文化主题公园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重建与虚拟体验空间形式,实现遗产景观载体化;而实景舞台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人的表演活动而活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最具创意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4.
民族旅游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西部地区发展民族旅游的根本目标,是为了促使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生态的全面协调发展,探讨了发展民族旅游可能会给西部世族地区的社会结构、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各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民族旅游和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与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个国家、民族现存的文化记忆以及区别于其他国家、民族的独特的发展标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下,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快速变异甚至消失。应该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旅游价值,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现状及影响因素,在对其旅游开发时,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调查评估,要注重传承人的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要发挥行政保护作用,建立健全法规和各部门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挖掘乡村旅游文化资源,提出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必将有助于推动乡村旅游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方法/过程运用田野调查和口述访谈等方法,对彭州桂花镇14个村和2个社区进行实地调研。结果/结论彭州桂花镇旅游文化资源较丰富,但存在着旅游形象定位不清、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不到位、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欠全面、配套设施不完善、经费及人才不足等问题。依据调查分析,提出以“西蜀陶乡,张松故里”为形象定位,在全面普查桂花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保护、科学规划和深度开发,将桂花镇打造成以桂陶文化为特色,包括陶瓷体验、三国文化、禅修文化、三线文创等在内的多业态、多节点的深度体验式的全域健康文创旅游小镇。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在于传承发展,而要传承发展就必须要进行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增加了非常多的旅游项目,而旅游开发又很好地保护并宣扬了非物质文化。要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探究旅游开发的方式及具体的形式,并且要以保护为前提,在此基础上调节好保护和开发利用二者间的矛盾,合理进行规划、适当开发、科学利用,站在整体的角度下进行安排,力争寻找到保护和开发之间的共同点,进而将其合理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民族旅游是指游客被异域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的少数民族所吸引,而前往“异文化”人群去体验异域风情的一种短暂旅游经历。民族旅游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推动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对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发展带来了诸如价值观的退化、传统文化的过度商品化和庸俗化、民族文化出现“涵化”、“同化”现象等一些负面影响。对于这些负面影响,应该理性、客观地认识,并加强对民族旅游的规划与管理,促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体验经济时代下,越来越多的游客希望在旅游过程中获得文化方面的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稀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对其进行体验式旅游开发可以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满足游客体验异地文化的需求。江西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而且体验性强,具备体验式旅游开发的条件。体验视角下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应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两者的关系、对游客的市场需求进行调研、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旅游体验体系、设计不同主题的体验型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20.
冼夫人是与黄道婆、宋庆龄、宋美龄齐名的对海南影响最大的四位女性历史人物,在海南民间拥有广泛的信仰基础,对冼夫人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是保护和传承冼夫人文化的有效手段。文章在对冼夫人与海南的历史渊源、冼夫人文化内涵等进行解析的基础上,介绍海南冼夫人文化旅游开发的基础条件,分析冼夫人文化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海南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