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费春桃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0,12(3):30-32
统计指数是统计学的重要内容,为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统计指数的内容及应用方法,构建一个清晰、完整的统计指数指标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林添福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
居民幸福指数作为衡量和评价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受重视.既有理论和实践的分析表明,基于不同的价值取向构建的居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很难达成统一的标准.基于综合评价法的福州市居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遵循完备性、独立性、可操作性、普遍性、针对性原则,囊括了经济状况、政治状况、社会状况、健康状况、环境条件、文化状况等客观指标及20项主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地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存在"重开发,轻管理"的现象,尤其是在旅游开发后,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估及相应的管理对策分析,导致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为保证乡村旅游地健康有序地发展,就必须有一个综合的评价体系,以诊断其效益状况。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乡村旅游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及评价模型,其中指标涵盖环境、社会、经济和旅游支持等方面的因素。最后通过对浙江省临安市白沙村的应用性分析,结果显示检验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表明本体系具体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但由于乡村旅游地绩效评价研究正处于探索性阶段,其客观性、规范性及普适性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旅游在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内在矛盾和外在问题,科学合理评价乡村旅游发展潜力有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在借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乡村旅游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5.
6.
耿俣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8):9-10
本文意在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幸福指数的内涵、意义、指标体系进行简单探讨,以引起广大的学者、专家能更多地关注马克思主义幸福指数的研究,从而促进我国国民幸福指数的建立与提升,加快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这个犬群体值得我们更多地去关注。幸福的老年生活应该如何定义,现实中哪些潜在因素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我们在长期从事老年人的管理和调研中发现,稳定的收入、健康的身心、和睦的家庭、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因素直接影响着老年人的晚年幸福。 相似文献
8.
城镇居民幸福指数的准确测度——兼议提升居民整体幸福水平之见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福指数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构建出一个合理、科学的指标体系非常重要。结合相关理论对城镇居民幸福指数进行研究,以调查问卷和因子分析的方法提取出幸福指数的4个层面,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幸福指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为基础建立幸福指数的客观指标评价体系,以真实反映出人民生活幸福的高低,以利于政府制定提高居民幸福水平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6):98-103
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乃至国家整体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建立既符合国家教育现代化战略发展又适应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要求的评价指标体系,强调价值的合理性,视角的适切性,框架的科学性,已成为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明确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价值、视角及其框架,旨在为切实有效推进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提供理论遵循。 相似文献
10.
将微观幸福感与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公共管理结合起来进行考量.从赋予幸福指数客观量度的视角出发,提出构建内核驱动型的幸福指数评价体系模型,使幸福指数体系能够从某一需要的视角进行测度,得到具体视角的反馈,根据这种反馈来进行相应的公共管理政策调整,有针对性地改善或影响人民的生活和感官习惯,形成一个正向反馈环路.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在此过程中,准确评价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是政府采取有效举措的前提。对四川省21个市(州)的乡村振兴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构建起一套包含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66个三级指标的乡村振兴指标体系,并创新性地使用四川省乡村振兴监测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四川省各市(州)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尤其是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治理有效三个方面;各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存在“断点”现象。最后指出,可通过完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监测机制,设立动态化、差异化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补全各地乡村振兴发展短板以及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落后地区的政策支持等措施,助力四川省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基于网络游记的西藏旅游目的地形象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近年来旅游业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地形象对旅游者行为、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等有重要影响。通过搜集整理入藏旅游者发布在网络上的游记,采用内容分析法,从认知、情感、整体感知三方面分析得出西藏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结果可以为西藏旅游业发展提供借鉴性参考。 相似文献
13.
捞刀河镇乡村旅游地餐饮经营存在很多非生态化现象,带来了很多生态环境问题,阻碍了乡村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树立生态化经营理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优化生态化就餐环境、餐饮废弃物和废水的生态化处理、提供绿色服务、提供生态食品几个方面努力才能最终实现餐饮经营生态化。 相似文献
14.
审慎看待“幸福指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平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3):1-6
近两年来,在我国的媒体和各级官员的话语中,频频出现“幸福指数”或类似的表达。其实,作为舶来品的“幸福指数”,相当程度上正被众多的媒体和官员误读。“幸福指数”不可能替代GDP。为了避免“幸福指数”的运用走向异化、陷入贻笑大方的窘境,我们必须审慎看待“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5.
尝试用"幸福指数"这一新的理论研究国内正在发展中的生态旅游,构建了详细的社区居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通过满意度信息的收集方式和样本量作为确定依据,提出了计算社区居民满意度的方法。同时选择对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生态旅游村凤雏村社区居民进行幸福指数测评,统计计算出该区居民的幸福指数,验证了引入的幸福指数这一新概念可以解决衡量社区居民获得的利益,生活是否幸福这一课题。通过分析其结果还可以为社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建议或指导。 相似文献
16.
17.
淡季旅游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瓶颈。基于中国乡村旅游目的地典型代表——江西婺源的个案研究,借助ROST CM6软件网络文本分析功能,挖掘与剖析婺源游客的淡季出游行为。淡季游客画像显示:游客主要选择秋冬季出游;多数游客在婺源逗留1~3天;结伴同游、家庭共游现象比较普遍;出游方式更倾向于自助自驾。高频词排序与聚类分析表明:游客消费行为具有明显的地方依恋倾向;游客审美行为具有乡土乡愁元素情结;游客权衡取舍行为取决于对服务势能的评估。最后提出制定淡季景观提升计划,促进全域全时旅游发展;文化赋能淡季旅游发展,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与迭代;打好淡季旅游产品组合拳,培育淡季个性化出游市场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4):67-74
文章以福建省169个三星及以上星级乡村旅游地为样本,通过运用GIS中的可视化、最邻近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方法,对星级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特征、均衡程度以及密度进行量化分析,探讨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对其布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到地形地貌、水文、政策、旅游需求以及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福建省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呈现集聚型,且东部地区明显比中西部地区分布更为密集。针对实际情况以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化、利益分配均衡化、"清新福建"为原则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民收入和交通技术的提高,我国城市居民以城市用边为目的地的出游频度日益增长,城市周边所指空间范围也在扩张.这种形势下,受周边复教城市客源地支持的闻城市地区旅游发展问题逐渐凸现出来.本文试图对大城市及其周边游憩带既有研究模式有所突破,提出间城市旅游目的地概念并进行间城市地区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相似文献
20.
魏红征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6(3):37-41
当前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民生问题不仅影响公众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也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已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在衡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相对而言幸福指数存在内容过于宽泛,人为操纵因素,缺乏针对性等问题,民生指数则具有评估内容客观、更具有针对性、不易产生歧义、可操作性强和衡量标准明确等特点,积极开展民生指数评估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