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2015年3月13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管院").香文化研究所所长、《香事》杂志首席顾问潘奕辰老师应邀来到北京新鲜胡同小学,为同学们进行中华香文化的启蒙课讲座,由此拉开了今年"全国百场公益香文化普及活动"的序幕。"全国百场公益香文化普及活动"是由中管院.香文化研究所发起,《香事》杂志牵头推出的公益活动,旨在向全国各地的传统文化爱好者推广中华香事、普及中国香文化,  相似文献   

2.
<正>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中,传统的香文化也有着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尚书·酒诰》曰:"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宋代丁晋公《天香传》曰:"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达蠲洁。三代禋享,首惟馨之荐。"香的使用与上古的祭祀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香事滥觞中华香事起于上古时期之祭祀,宋丁晋公《天香传》谓:"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达蠲洁。三代禋享,首为馨之荐。"《尚书·舜典》对舜帝登基的一段记载:"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桎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端。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  相似文献   

4.
香事订阅     
<正>《香事》是香界第一本专业杂志,也是推崇中式生活、热爱香文化的高端读者必备之休闲刊物,如果你对《香事》感兴趣,请加入"中国香文化产业联盟",只要成为个人会员,就可以看到全年的《香事》。个人会员会费:300元/年会员待遇:全年四期《香事》(包邮);全年各种活动的通知,及参加活动的优惠价格。方式一:汇款账号:0200001209024950649开户名称:北京博创盛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左安门支行  相似文献   

5.
董越 《今日重庆》2014,(19):78-79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古籍《赵熙书札》,经折装,樟木封面,姜黄色笺纸,纵21.2厘米,横32.5厘米,其上分别印有淡朱红“解悬”、“无量寿佛”和“衷圣斋诒墨”字样,亦有无量寿佛的朱红图案。  相似文献   

6.
<正>婴香方为宋代较为流行的一款和香配方,现存古代香谱中有数谱皆有载。明代周嘉胄《香乘》卷十四中录有出自宋代《武冈公库香谱》之婴香方,其方为:沉水香三两,丁香四钱,制甲香一钱,各末之。龙脑七钱研。麝香三钱,去皮毛研。旃檀香半两,一方无。右五味相和令匀,入炼白蜜六两去末。入马牙硝末半两,绵滤过,极冷,乃和诸香令稍硬,丸如芡子,扃之磁盒密封,窨半月。同方亦载于南宋末年陈敬的《陈氏香谱》中,《香乘》中  相似文献   

7.
<正>《香事》杂志诞生至今,得到了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更加令人心存感恩的是,我们在各地的工作站也快速蓬勃地发展起来。北京、广州、南京、海口、武汉、昆明等地都已经有了"香事工作站"。成立至今,各个工作站都陆续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喜欢、支持《香事》的朋友们都笑称自己在当地"找到‘组织’了"!北京千古香事总角始学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让他们从小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华香事  相似文献   

8.
<正>深夜沉香沃甲煎,隋皇风雅去茫然。羊车我若过卿宅,细饮番茶话夙缘。——陈独秀《本事诗》在中国的香文化里有一种称为"甲煎香"的古老香品一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但这种香的制作和用法却在用香习惯的改变中慢慢被人们所遗忘,只能在文献和诗词中找寻一点踪迹。实际上甲煎香并不是指的单品香,也不是指的对单纯甲香的炮制工艺,如果给其一个定义,应该是,以甲香为主要原材料,添加沉香、麝香等材料,用黄蜡为粘合剂的一种和香。  相似文献   

9.
《开放潮》1996,(6)
杨万青,男,一九五四年十月生,安徽省桐城县人,七岁学书,师从中国著名书画篆刻家潘主兰,研习书法至今已三十五年。其书法作品先后在《福建日报》、《福建画报》、《生活.创造》、《港台信息》、《中国工运》、香  相似文献   

10.
<正>山居好,山居好,鹤唳猿啼饯昏晓。碧窗柏子炷炉香,趺坐蒲团诵黄老。——(宋)龚大明《山居》柏子香与文人情怀一说到柏子香,恐怕文人香友们第一想到的就是宋代的大文豪苏轼。"铜炉烧柏子,石鼎煮山药。一杯赏月露,万象纷畴酢。"从苏轼这首《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独酌》中,可以读到山客高洁淡泊的形象,清净出尘的气质,让人印象深刻。但苏轼对柏子香的钟爱恐怕尚不及其弟,苏辙的《游钟山》曾写道:  相似文献   

11.
<正>蔷薇水又称为荼蘼花露、蔷薇露、大食水等。顾名思义是一种产自中东地区的花香系液态香品,并且使用较为先进的蒸馏技术来生存制作,在宋代中东人从广州港通过朝贡、贸易等渠道将这种香品引进中国,同时也将其传至欧洲和东南亚,据《华夷续考》记载:"出大西洋国者,花如中州之牡丹。"明代史籍指出"大西洋国"即为葡萄牙,又"暹罗尤特爱重,竞买略不论值",暹罗即为泰国。关于其发展的来龙去脉在扬之水老师的《香识》之"玻璃瓶与蔷薇水"一节中有很详细的考证,而蔷薇水在中国的运  相似文献   

12.
<正>《品香鉴香用香图典》是一本科学著作,它依据中国医学的理论对香料、香方、香疗进行了分析阐述。能有如此的成果,是因为作者师宝萍本身就是一位基础医学的专家并从事了十五年的医药保健的研究和推广工作。本书系统地梳理了用香养生的历史,并探究了用香养生的理论。书中注重了对香药养生的物质基础的记述,较详细地记述了各类香药的产地、气味、药性。书中还较详细地记述了用香养生的生理基础:"鼻司呼吸,生命在于呼吸之间。  相似文献   

13.
<正>由大热畅销书改编的热播剧《甄嬛传》中,"香"占用了作者不少笔墨。不论是在书里还是在影视剧中,对于用香的诸多细节描述细致,几乎囊括了古代所有用香的方式,祭祀、熏香、焚香、沐浴、熏衣、脂粉、佩戴、建筑等。香烛:"殿内掌上了灯,自御座下到大殿门口齐齐两排河阳花烛,洋洋数百支,支支如手臂粗,烛中灌有沉香屑,火焰明亮,香气清郁。"  相似文献   

14.
<正>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博山炉中沉香火文人士大夫的焚香品香,风雅渗透到骨子里面,品香与斗茶、插花、赏画同为贵族精神生活追求的极致,这是一种结合了财富和学养的文化生活方式。焚香,成为文人雅士一种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须臾不可离。明代文震亨《长物志》描述焚香情形:"于日坐几上,置倭台几方大者一,上置炉,香合大者一,  相似文献   

15.
熊怡 《今日重庆》2007,(11):86-87
"2007年中国高校影像大展"是由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摄影家协会等单位举办的全国最高规格的高校影像评展.由重庆师范大学学生创作的DV短片《玉叶陈香》和《茶香》囊括了命题创作组的两个二等奖.  相似文献   

16.
<正>芳菲年华一脉清香王维《谒璇上人》有:"少年不足方,识道年已长。"二十出头的晗香堂主映函用青春的步伐行走在香文化的路上,访名家,精研习,专注于品香、制香、传播香文化。见到映函,首先惊诧于她的清丽、素颜、洁净,莞尔一笑如邻家姑娘。待听她说话,却是年轻人中少有的得体、贴心。及至见她更衣落座,端然坐于香案前,我便惊叹于她由内向外散发的"静气",看她行香,  相似文献   

17.
《宁波通讯》2013,(1):55
编者按:2012年年初以来,我市为加大城市旅游形象的推广力度,向全国公开征集旅游形象广告片创意方案,最终确定了《香约宁波》的创意主题。该片由市旅游局组织拍摄,在余姚河姆渡遗址、江北慈城古县城、天一广场、天一阁博物馆、三江游船、东钱湖小普陀景区、鄞州天童风景区、奉化溪口景区、象山石浦渔港古城、中国渔村等旅游景点开拍。围绕"书香"、"渔香"、"米香"、"心香"的主题,以一段  相似文献   

18.
<正>"视、听、嗅、味、触"被称为人生五觉,而其中的"嗅"更是一种令人着迷的感觉。《黄帝内经》有云:"香者,天地之正气也。"美好的香味总是有这样一种特点:浓淡相宜,若即若离,让人捉摸不定,却又欲罢不能。古人常说"国色天香""软云温香",那是形容女子的,但若有一座城市能将"香"融入自身的血液中,并最终升华为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那不能不令人称奇。而位于成都城北十几公里的新都,就是这样一座将"香"融入城市文化的城  相似文献   

19.
<正>《美丽中国·香事》杂志的主管单位为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单位为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与中国工业合作经济学会,是中国管理研究院香文化研究所的指导刊物。《香事》通过专业和有深度的内容,将中式贵族中最有品味的生活体验,权威性地介绍给有同样爱好和感受的读者,内容涵盖了:最新香品、香料品味、古今香具、人物专访、大师作品展示、高端会所介绍、香之旅以及与香有关的各种信息;另外,还涉及与香有关的琴棋书画,诗酒茶花,红木家具、中式家居、珠宝玉器,以及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老区建设》2013,(6):F0003-F0003
化州市位于广东省西部,革命战争时期属于粤桂边区红色根据地,是中国珍稀中药材"化橘红"的发源地化州因盛产橘红,又素有"橘州"、"中国化橘红之乡"之美誉《本草始原》一书中有"橘红广东化州者胜"的记载,历史上文人墨客也留下了"珠崖翡翠今无用,驿使争传橘柚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