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危机时代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随着衍生工具的盛行,历史成本计量对此显得无能为力,在争论和探讨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美国初步确立。伴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对公允价值的利弊的探讨更是被推到风口浪尖。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公允价值起源及发展历程进行简要综述,并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思考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2.
潘哲 《云南金融》2011,(8X):93-93
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一直是会计界的一个热点话题,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这种曾备受大家推崇的计量模式一时也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争论的热点。本文结合这次金融危机,探讨了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积极作用和缺陷,并根据我国现状提出了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一直是会计界的一个热点话题,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这种曾备受大家推崇的计量模式一时也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争论的热点。本文结合这次金融危机,探讨了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的积极作用和缺陷,并根据我国现状提出了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会计师》2016,(6)
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会计实务中、深受人们一致好评的时候,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成的全球金融危机却将其反应的问题扩大化。公允价值作为"21世纪的会计计量属性"自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一场关于公允价值的争论在金融界和会计界激烈展开。虽然公允价值之争早已结束,但是它留给我们了诸多思考。所以,积极参与借鉴国际公允价值研究的新成果和主动深入的认识公允价值,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和修改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最后,本文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的启示,以期完善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围绕公允价值会计计量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中公允价值会计顺周期效应则是引发这场争论的起源。由于会计职能的客观反应性,使得公允价值会计在对资产的客观计量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先天性的顺周期特征。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效应是诸多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将金融危机的源头和动力直指公允价值会计本身是缺乏说服力的;在经济环境既定的条件下,顺周期效应的产生更多的是主体对利益追求的不理智,以及在利益疏导与危机遏制过程中的主观偏向造成,因此任何有关解决公允价值顺周期效应问题的措施,都不应只关注公允价值会计本身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应用公允价值计量代表着会计计量的发展方向,是会计计量领域的一种变革.但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允价值成为了人们争论的焦点.本文结合金融危机的背景,对公允价值内涵进行了探讨,并对公允价值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由此提出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7.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备受关注。我国2006年颁布并使用的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的采用是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在实际运用中效果有待商榷。本文在介绍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及公允价值计量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完善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相似文献   

8.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备受关注.我国2006年颁布并使用的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的采用是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在实际运用中效果有待商榷.本文在介绍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及公允价值计量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完善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相似文献   

9.
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重新点燃了公允价值会计优劣的论战。本文从美国公允价值的确认方法入手,分析了次贷危机中暴露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弊端,并从中探求此次危机对我国应用公允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从传统的计量到公允价值模式,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无论在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还是在会计准则制定者与银行界及监管机构,都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基于这种争论,本文在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银行中的应用的基础上,分析其对银行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1.
张翀 《财会学习》2014,(3):10-14
正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凸显了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二十国集团和金融稳定理事会提出建立一套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就是与国际金融危机密切相关的重要准则之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11年5月12日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以下简称"IFRS 13")。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2006)体系中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会计处理规定散见于多项准则当中,为了更加有效、统一地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并保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后,金融界和会计界之间再次爆发了公允价值计量存废的论战。而对于刚刚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重新启用公允价值的中国来说,如何运用公允价值成了一个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梳理对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问题的相关争论,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对我国公允价值适用性问题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美国金融危机对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争论,虽然最后没有废除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但是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也进行了一些改进。这样的争论对于我国的公允价值会计实践有很好的启示作用:使我们更加清楚了公允价值会计的局限性;更加清楚了真实性和相关性的关系;无论采用什么会计计量属性都应该努力保持一贯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需要比较严格的外部环境条件;科学规范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适用范围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公允价值会计因被指责具有"顺周期效应"而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本文论述了顺周期效应的根源,即财务报告与金融监管政策的关联性和次贷产品的复杂性;剖析了当前公允价值会计争论的实质,即金融工具是否应按公允价值计量。文章揭示了金融机构欲在金融工具领域废止公允价值会计、更广泛地应用摊余成本的动机,并在阐述美国金融工具计量实务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论证了"将扩大公允价值应用确定为金融工具会计长期目标"的正确性。文章还论述了识别非活跃市场和强迫交易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美国次贷危机下对公允价值会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栋 《新疆金融》2009,(3):I0002-I0002,1-8
此前作为防范金融风险利器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美国次贷危机中饱受指责,甚至有人认为“公允价值”是此次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本文分析认为,此次次贷危机暴露出了公允价值在面对资本市场发生剧烈波动时,在实际应用和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并非是造成危机的根源。即便停止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也不能解决危机本身的问题。公允价值仍是最能体现公司财务状况的计量方法,尤其适用于金融衍生产品。但面对金融危机中投机、炒作等非理性、非公允的市场报价,有必要建立起适应非活跃、非理性市场的公允价值会计操作框架。  相似文献   

16.
浅析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的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面对不断蔓延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许多人士对"公允价值计量"产生了质疑。本文在分析了次贷危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之后,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些建议。一、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的质疑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美国金融界的应用,除了具有提高  相似文献   

17.
公允价值会计制度在银行业的推行遭到银行实业界极力反对,特别是2007年爆发次贷危机以来,公允价值会计在银行业的应用受到严重批评,担心广泛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对金融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回顾了资产价格对银行危机的作用机理,把会计制度与宏观经济模型结合起来分析,指出了在经济危机时公允价值会计确实会加重银行危机的机理,对有关公允价值会计制度在银行业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次贷危机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重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不断扩大的次贷危机,某些金融界人士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是这场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本文在剖析公允价值计量在次贷危机中扮演的角色基础上,指出公允价值计量是全球经济市场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体现公司财务状况的相对较佳的计量方法。我们不应完全抛弃或停止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而应该顺应历史潮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的情况,本文提出我国必须关注各国的现实选择,尽快完善相关会计规定,加强金融监管,逐步推行公允价值计量。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使公允价值计量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历程,然后解析了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发展的国际国内动态,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监管策略。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使公允价值计量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历程,然后解析了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发展的国际国内动态,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监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