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1月3日,《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新书发布会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举行。该书作者、著名经济学家蔡昉以“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为题发表主旨演讲。现全文刊发演讲,与读者分享。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有人说中国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可是,这在早些时候并不被大家所承认。前些年我和林毅夫、李周三人合写了一本书,叫《中国的奇迹》,出版时正值改革开放20年。我们提出的“中国的奇迹”一说,被很多人质疑,他们问:你们是不是对中国经济太乐观了? 相似文献
2.
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虽然已经结束,但APEC效应还在继续发酵。2014北京APEC,是中国继北京奥运会之后,又一次国际盛会。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让世界又一次看到了“中国Style”,同时也产生了一串串沉甸甸的数字,你记住了多少呢?在期盼留住“APEC蓝”时,对APEC你又了解多少呢? 相似文献
3.
5.
6.
去年底,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提出了以“四季”框架来描述2008年中国潜在的经济格局。今年初以来,他们继续坚持这个框架解释经济和政策发展动向,并且剖析未来政策的巨大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中国经济保持了9.9%的高速增长。但是也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对此您有何评价?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可能创造持续50经济增长的奇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贷危机的暴风雨远未结束。
受美国经济衰退影响,全球经济恶化或将加剧。对于此前一直被国际看好的中国经济如今也成为悬念,是否依然能够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海闻先生用坚定的声音以一个经济学家的良心和学识告诉世界:中国有可能创造持续50年经济增长的奇迹。 相似文献
10.
2007年9月12日,世界银行公布了最新一期的《中国经济季报》,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郝福满(Bert Hofman)与高级金融专家高路易(Louis Kuijs)对《季报》进行了解读,并就记者关心的中国经济发展及政策取向等问题做了进一步的阐释。现将两位专家的观点摘要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国际能源署(IEA)首席经济学家比罗尔(Fatih Birol)表示,尽管中国经济正在放缓,但中国经济仍将继续成为驱动世界经济的引擎。 相似文献
12.
一个是全球最大管理会计师公会的CEO,一个是中国著名集团公司的CFO,阅读二者的对话有如品尝精美的思想大餐,特邀主持邓传洲博士精当的厨艺更使这道大餐火候恰到好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近期,世界银行发布了新一期《中国经济季报》(以下简称《季报》),报告分析了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预测了2010年中国经济趋势。发布会期间,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韩伟森、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并《季报》主要作者高路易对中国经济的热点问题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扎实的调研数据、冷静的模型分析之后,国富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刘海影先生的结论显得独到而悲观:中国未来经济增长预期终将回落至5.5%,甚至更低。 相似文献
16.
17.
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仅仅依赖投资等扩大生产的手段。最近万事达卡国际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则指出,自1978年以来,生产力提高才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未来15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持续性(年均9%~10%)主要决定于TFP(TFP,即全要素生产力)的增长。仅利用持续大量投资刺激增长是不起作用的。换言之,当今的中国面临着经济发展的转折点。过去几十年中,中国TFP的快速发展证明,中国已通过有效手段建立了稳固基础。未来的挑战将是如何保障发展,以期年均实际GDP增长达到3%~4%。要实现这一愿景,中国必须采取改革措施,纠正结构性失衡、市场扭曲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就万事达组织对中国政府提出的综合改革措施建议,本刊记者采访了万事达国际组织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王月魂博士。 相似文献
18.
19.
9月初G20峰会期间.中国经济发展受到全球市场更为广泛的瞩目。安联集团首席经济顾问穆罕默德-埃里安(MohamedA.E1-Erian)和安联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海瑟(Michael Heise)共同接受了《上海保险》记者专访,谈及一系列中国经济相关问题,探讨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20.
扩大投资不应仅仅作为一个短期内反周期措施,而应成为具有长远意义的必然的战略性选择投资政策出现重大变化《中国投资》: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的金融海啸,国内GDP增长出现了调整和放缓的迹象,尤其是出口下降明显。此时,如何充分发挥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