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翻译与实用文体翻译两者之间具有不同的特点。非文学翻译的首要标准是准确,在其翻译中,需要译者注重翻译理念,洞悉源语与目的语间的文化差异及语言特点,在深入了解专业领域知识的基础上,恰当地用直译和意译使译文行文流畅、表意清晰,忠实地再现原文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译者在翻译外交文本时不仅要理解原文的含义,也要使读者明白译文,这就需要译者了解外交翻译的语言特点.本文主要从句子层面、字词选择、俄汉双向翻译方面分析了外交翻译的技巧.句子层面翻译主要应分析原文,使其符合目标语的语法结构;字词选择要求应符合外交文本特点;俄汉双向翻译能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3.
李连波 《理论观察》2013,(3):130-132
德国翻译功能学派创始人莱斯认为文本的类型、体裁及个性对翻译策略的抉择至关重要。翻译过程中分析阶段需先确定原文的功能类型和文本体裁,然后进行重述阶段,文本功能决定一般翻译方法,体裁决定语言和语篇结构。本文以会展外宣文本的英译为例,探讨在翻译教学中应将文本类型、体裁及个性对翻译策略的选择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4.
郑家顺 《科学决策》2008,(11):127-128
本文运用接受美学理论对译文进行分析,指出在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中译者与译文读者作为原文与译文读者由于先在视域不同从而对原文有着不尽相同甚至大不相同的理解。先在视域的不同在翻译时主要体现为评者或译文读者对词语的语用意义,原文文体或原文句法结构的不同理解上。同时不同的译文也与译者采用的不同翻译方法密切相关。所谓“最佳译文”往往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既是原作的读者也是译本的创造者,身兼双重身份的译者在翻译时必定会受到其文化传统、思想潮流、语言功底、价值观、翻译观的影响,从而引起创造性叛逆。解构主义的翻译观是把译文从屈从于原文的处境中解放出来,从崭新的阐释角度,把译文当作独立的文本来阅读,从而赋予原文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文学视角赏析了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斯的《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英文译本,对其译本中语言的运用,诗词、歌曲和酒令的翻译及文化倾向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解析,提出作者的观点:译文不仅必须具有与原创作品一样的文学功能,而且要全面再现原文的审美意义,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充分领略原文的思想情感,这就是文学翻译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图示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用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本文在图示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原文作者、源语文本、译者、目的语文本、译者以及译文读者之间的关系,描述了图示翻译过程。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必须掌握丰富的源语图示和目的语图示,同时,在翻译过程中要善于察觉源语读者和目的语读者间的认知图式差异,及时填补原文作者略去的信息,在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中构建新的图示,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语境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本意义的厘定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正确理解语境,才能消除原文本字、词、句意义的模糊性、歧义性与不确定性,才能真实准确地再现原文内容与风格。语境的划分超出语言本身,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界定。翻译中存在的语境模式和语境的三维层次很好地阐释了翻译过程中语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非文学翻译在实际的翻译活动中占有极大的比例,此类翻译在当今国际商务交往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引起了广大翻译教学者和翻译实践者的重视。在非文学翻译中离不开文化传译,而文化因素传译的效果是此项翻译成败的关键。本文探讨了非文学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及翻译策略,以期为翻译学习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图式理论作为重要的认知手段应用于商务英语翻译,从三个方面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结构)图式来解释商务英语的翻译过程.提出译者只有构建丰富的相关图式,才能充分理解翻译文本。译出符合原文涵义的译文。  相似文献   

11.
覃春华 《黑河学刊》2014,(11):23-24,27
文学翻译成为不同文化交流的有效媒介,更是能够将作品中的精华内容更大程度进行传播,并让更多的欣赏者了解作品中的精髓。在文学翻译中最核心的理念时要将要传达风格,体现出原作的语言特色,并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言交流方式。现以此为研究切入点,探讨张谷若先生的《苔丝》译作,发掘出翻译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原文语言特色。这是需要深入透彻领悟原文精髓,在反复揣摩的前提下,找寻最佳的汉语表达方式,完美的诠释出原文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澳大利亚文学是世界文学中的一枝独秀,澳大利亚文学翻译越来受到国内读者和学者的关注,文学的翻译不同于其他文本的翻译,不仅要求译文的忠实和通顺,还要求译文的语言优美且富有感染力.本文以澳大利亚诗人格兰·菲利普斯短篇小说《寻找果拉普铃铛花之旅》译文为例,从"信、达、雅"三个角度对文学翻译活动进行阐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时代,广告无处不在,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广告翻译已成为不同语言翻译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互文性理论原被用于文学领域,但在当今它也同样适用于实用文本,例如广告文本及其翻译的研究;它为广告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新的策略和视角。  相似文献   

14.
陈凡  何大顺 《魅力中国》2010,(26):249-249,252
在“五四”运动以前,中国翻译史上出现了三次翻译高潮。每次翻译高潮的兴起必然会与一定的时代社会背景紧密相连,这也就决定了翻译一定带有非文本目的。本文就试以这三次翻译高潮为线索来分析翻译的非文本目的。  相似文献   

15.
陈莉 《重庆与世界》2012,(10):89-91
从目的论角度探讨了舞台演出戏剧《我们的小镇》的翻译。舞台演出剧本的翻译区别于纯文本的翻译,需要译者运用不同翻译策略和技巧对原文进行处理。从演员、目的语受众和译者三个方面对《我们的小镇》中译本进行分析,意在总结其不足,借鉴其成功之处来指导戏剧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6.
陈霞 《改革与开放》2011,(20):193+181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行为活动.在旅游资料的翻译实践中,译者其实是在从事一种再创作.要实现旅游资料翻译的目的,译者可以运用功能派翻译理论做指导,从文本特点、读者接受、文化背景三个方面考虑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把原文的意图及内容准确得体的再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西方女性主义翻译者主动积极采取各种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干预原文的一些表现。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女性译者与男性译者的同一文本的翻译来说明:中国女性译者虽然没有积极主动地宣称女性主义翻译思想,但仍在她们的译作中折射出了女性主义思想及女性意识的光辉。  相似文献   

18.
岳启业 《理论观察》2012,(5):125-126
互文性理论改变了人们对文本、写作及阅读的看法。翻译因而成为一个以原文为基础、以其它文本(广义的文本)为参照、通过互文改写进行构建译文语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通过关联与指涉完成视界融合,最终建构一个引导译文读者阅读阐释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陌生化"是文学艺术的一种表现手法,最先由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它是伴随着"文学性"而提出的。"陌生化"不仅是文学评论的重要术语,还给文学翻译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注入了新鲜血液。文学翻译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翻译,它是在有限的空间里的一种艺术再创造,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原文的"陌生化",不仅可以满足读者的审美期待,还可以更好地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姜慧慧 《魅力中国》2013,(29):270-270
高质量的旅游资料译本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会涉及到对原文文化因素的处理问题。通过对扬州旅游文本翻译资料的研究,译者一方面要保留异域特色,强调翻译对译入语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对有待处理的文化因素时所采取的舍弃文化而追求功能对等的交际翻译作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