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贝叶经     
《中国西部》2006,(12):119-119
贝叶文化是傣族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性提法。之所以称为“贝叶文化”,是因为它保存于用贝叶制作而成的贝叶经本里而得名。贝叶文化包括贝叶经、用棉纸书写的经书和存活于民间的傣族传统文化事项三个方面。贝叶经是用铁笔在贝多罗(梵文Pattra)树叶上所刻写的佛教经文。西双版纳发现的贝叶经,有巴利文本和傣文本。内容除小乘佛教经典外,还有许多传说、故事、诗歌和历史记载等。在东南亚各国,还有用缅甸文、泰文等拼写的巴利文贝叶经。贝多罗树,形状很像棕榈树,西双版纳傣语称其为“戈兰”。在傣族人民心目中,“戈兰叶”(即贝叶)是运载傣族历史…  相似文献   

2.
由橄榄坝农场控股的西双版纳傣族园自去年8月1日试营业以来,由于坚持创旅游精品工程,坚持营造傣族文化的环境和氛围,让游客参与等经营思想,到今年4月底,共接待游客超过32万人次,营业收入达317万元。橄榄坝农场本着旅游兴场的方针,于去年3月注入资金1000万元,取得了西双版纳傣族园的控投权。橄榄坝农场派出管理人员重建了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新班子组建以来,坚持树云南精品旅游景点的思想,坚持营造傣族文化的环境与氛围,坚持旅游景点工作就是为游客服务的思想,一是本着建设全国唯一的集傣族文化与热带风光于一…  相似文献   

3.
傣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居住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形成了一个祥和、安宁的傣族社会.这与傣族的政治伦理思想是密切联系的.傣族社会轻刑罚,注重个人内在的修养,在行为活动中主要靠自我和社会的舆论约束.存在了近八百年的封建领主制和农奴制--景龙金殿国三十八代统治的历史,也是得益于傣族的政治伦理思想.在今天这样一个德治和法制相结合的社会里,正确对待傣族古代法律法规和道德训条中的政治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我印象中,傣族妇女的服装是世界上最美丽清秀、最贴身简洁、最能体现女性美的服装。当我踏上西双版纳这块土地,满眼看到的便是上着圆领窄袖短衣,下着长筒裙的傣族妇女,她们个个显得亭亭玉立,楚楚动人,令我们这些上海人羡慕不已。特别是当她们成群结队,穿着鲜艳的筒裙穿行于村寨、集市、竹林、田园时,更向我们展示出一幅西双版纳特有的风情图画。傣族少女大多身材适中、脸庞为鸭蛋形,说话轻声细语,举止温柔大方。在迎接远方客人的时候,她们手举青枝,蘸着吉祥水轻轻的洒向客人们。我想,任何一个身材肥硕,举止粗俗的女人是不配穿傣族筒裙的。这筒裙是一种约束,大概傣族女孩自出生那日起,就被套上这纤细的筒裙,随着年龄渐长,形体也就顺着苗条的趋势发展,等长到十五、六岁时,傣族少女的美丽曲线  相似文献   

5.
傣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聚居在中国的西双版纳、德宏、景谷、孟连、临沧、元江、新平等地区。同时傣族又是一个跨境民族,缅甸、老挝、泰国都有居住,缅甸称为掸族、老挝称为老族、泰国称为泰族。大量的史料表明,古代的傣族是一个尚武的民族。也经历了原始信仰阶段,佛教在六—八世纪传入后,傣族人民的生活观念有了极大的改变,在民族体育活动中表现为无身体对抗,以娱乐为主。  相似文献   

6.
位于我国云南省南端的西双版纳,是傣族、布朗族、哈尼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澜沧江贯穿南北,出境后被称为湄公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后流入南海。西双版纳为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湿润多雨,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之说。  相似文献   

7.
位于我国云南省南端的西双版纳,是傣族、布朗族、哈尼族、基诺族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澜沧江贯穿南北,出境后被称为湄公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后流入南海。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傣族园以天天狂欢泼水节而扬名傣州,它位于景洪市橄榄坝。景区内有5个保存完好的傣族村寨,傣寨四周有成片的古铁刀木林地;椰树、槟榔树、芒果树、荔枝树、抽子树和三丫果树环抱着竹楼;菩提树、贝叶树、奇花异草簇拥着佛寺佛塔,佛树佛城历史悠久,最古老的已有1400多年。传统体育活动区、民俗活动区、斗鸡场、高升区、民情体验区、手工制作展示区、大型泼水场将向游客展现傣族历史、文化、艺术、宗教,以及傣家人的日常生活场景;傣族园勐巴拉纳西歌舞剧场的大型文艺演出将让您了解傣族各支系的歌舞、戏剧、音乐、服饰等。…  相似文献   

9.
素有"动物王国"、"人类物种基因库"之称的旅游胜地——西双版纳,以她神秘的人文景观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摩肩接踵的中外游客。近年来,在北回归线上这块惟一的绿海中,出走多年的亚洲野象又远涉千山万水回到它们的家园——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世代居住于此的傣族人民欢呼雀跃,以古老的民族习俗恭迎他们的"吉祥物"的到来。  相似文献   

10.
杨妮 《魅力中国》2014,(8):98-98
傣族民间舞蹈彰显了傣族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与傣族人民的民族性格、生产方式、审美心理、文化信仰以及居住的自然条件是分不开的。在众民族中,傣族舞蹈随着新时代步伐下的传承和发展在民间艺术中也出现了突破,本文从傣族舞蹈历时性的发展出发,以《绍多丽》这一经典作品为例浅谈民间舞现今的舞台化转变。  相似文献   

11.
云南边寨行     
陈慧伶 《开放导报》2008,(6):140-143
阳春三月,正值云南边陲思茅地区的澜沧县、西盟县、西双版纳分别举行拉祜族的“葫芦节”、佤族的“木鼓节”和傣族的“泼水节”。我有幸参与深圳福田区摄影家协会组织的“云南边寨行”采风活动。  相似文献   

12.
傣族在历史上就与水有密切关系,佛教对傣族的祭水仪式也有重大影响,所以泼水节是我国傣族群众在自身文化信仰基础上对外来文化的加工和再创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民族传统节日。  相似文献   

13.
作为傣族佛教文化的一种象征 ,佛塔和奘寺在傣族村寨十分普遍。这些塔寺与傣族村落和亚热带自然景色构成了一幅幅和谐而美丽的画卷 ,显得神奇而迷离。云南省的德宏和西双版纳两州就是傣族人民聚居的地方。在这里 ,具有佛教特征的建筑随处可见 ,即使在偏僻的小村寨 ,也不乏佛塔和奘寺。其中名气较大的有芒市的风平大佛塔、瑞丽的喊沙奘房等 ,而潞西的广母姐列“树包塔”更是中外游人必看的著名古迹之一。该塔建在潞西市小学内 ,塔高十余米 ,造型古朴 ,刻工粗犷 ,因青树从塔内长出 ,新长出的树根又把裂开的塔身从外包裹起来 ,最后形成树包塔的…  相似文献   

14.
易安 《中国西部》2006,(12):114-118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成长。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碧波荡漾……”在美妙的歌声里,翻开中国的地图,在祖国版图的西南角,北回归线的下方,有一个植被茂密,四季如春的地方,这就是神奇美丽的西双版纳。  相似文献   

15.
“帕西傣”傣语意思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傣族”,在古代傣语中还有经纪人或经商人之意。他们是内地回族,因经商和杜文秀起义失败而流落在西双版纳的密林中的。从西双版纳州州府景洪市出发,沿着昆洛公路向西行,在离勐海县城约8公里的地方,有两个特殊的寨子,寨中人身穿与当地傣族一样的服饰,住竹楼或平房,说着当地语言又不同于当地语言,婚丧嫁娶生老病死节日仪式统统按自己的规矩办事。当地人把他们称为“帕西傣”。  相似文献   

16.
泼水节已成为傣族文化的一张响亮名片。本文评述了前人对傣族泼水节起源的种种说法后,从该民族的历史记忆以及所处生态环境的特征出发,结合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探讨了泼水节的起源问题。这一节日是在当地特定的生态生计环境的作用下产生的,是傣族社会生活中一项重要的民俗文化现象,文化事项庞杂,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学、民俗学及民族心理价值。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西双版纳是北回归线上一块耀眼的绿宝石,那么琅勃拉邦则可看做是中南半岛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琅勃拉邦位于老挝北部,距我国西双版纳最南端的磨憨仅300公里。琅勃拉邦也称景通,历史上是傣族人民喜聚居的五个中心区域即五景之一。五景除景洪、景通外,其余三景为景迈、景莱(即泰国的清迈、清莱)和景栋(缅甸的著名城市)。今天,如果你到西双版纳及东南亚诸国旅游,人们一定会告诉你许多有关五景的传说故事。相传,历史上五景都曾作为傣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有过各自的辉煌。尽管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今这五个城市依…  相似文献   

18.
笔者提出了建设湄公河文化博览园的设想,并进行了论证.分析了西双版纳丰富的资源和基础条件,生动地向外界展示了西双版纳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西双版纳旅游,促进西双版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9.
笔者提出了建设湄公河文化博览园的设想,并进行了论证。分析了西双版纳丰富的资源和基础条件,生动地向外界展示了西双版纳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西双版纳旅游,促进西双版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民俗是一个地方的民众所具有的传统习惯,精华与糟粕并存。本文以傣族的烟俗为例,分析了傣族的吸烟行为受到该民族传统烟俗文化的影响,因而提倡戒烟也需要考虑民俗文化因素,不能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