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滕阳云 《商》2015,(2):175
公平是法律基本价值之一,也是人类孜孜不倦追求的状态;公平内涵对不同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基于此公平有形式与实质之分。税法不仅仅具有调控功能,作为纳税人之法还应当有保障人权的功能。量能课税原则要求所有的纳税人依据其负担能力缴纳税款,体现了实质公平,虽然当前还有学者对其作为原则持保留态度,但笔者认为这一原则应当与税收法定原则作为构建公平税收原则的两个方面共同作为税法的基本原则。本文从税法的本质及改革方向等方面出发分析将量能课税作为税法基本原则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高春雷 《商》2014,(32):212-212
按照目的不一,税法可以归为财政税法、经济税法以及社会税法三种类别。在学界对税收调控法有错误认识,认为税收调控法是税法的整体。但从税法基本原则入手分析,税收调控法受到税收法定主义原则的约束。此外,根据税收调控法的特殊性,税收公平和量能课税原则在此并不适用,但其审查原则却比比例原则更为严格。最后,根据税收效率原则,税收行政效率原则并不符合税收调控法的要求,但是其内在规律却同税收经济效率原则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如何在保证政府获得一定税收收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优化税制,以降低课税对经济和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这是历年来政府和经济学家们所关注的重点。最优税收理论是从效率和公平这两项基本税收原则着手,它要研究的就是如何构建好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之间的关系,其实质上是税收原则的延续和深化,对很多方面都有切实的现实意义。最优税收理论可以从最优商品课税、最优所得课税等方面研究。以下从最优所得税课税浅谈最优税收理论。  相似文献   

4.
税收公平原则,通常指纳税人的地位必须平等,税收负担在纳税人之间进行公平分配.它是各个时期众多国家所确认的税收和税法基本原则.由于在不同社会形态或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间对于"公平"的理解和实现的标准有所不同,税收公平原则由最早的亚当·斯密的绝对公平原则演变为受益说、负担能力说,并与福利观念相结合.最终,负担能力说被吸收入税法,并发展成为体现税收公平原则的量能课税原则.本文对从量能课税原则的内涵、法源、地位和一般适用等方面进行阐释,从而展示出该原则对于解决税法理论和实践中的相关问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目前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课税现状 ,再结合我国税制的现状来分析我国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跨国所得课税存在的问题 ,如在常设机构的认定 ,跨国所得税种 ,国际税收利益协调等方面都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对规范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跨国所得课税要采取相关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张晓婷 《财贸研究》2010,21(5):138-144
实质课税原则主张根据纳税人的某一行为的经济实质而不是外观形式,决定是否及怎样课征企业所得税,是企业所得税法解释和适用的基本原理。实质课税原则秉承实质理性,不受制于行为的经济外观和法律形式,体现税负公平与实质正义,与税收法定主义内在契合。实质课税原则是企业所得税法发展的一条重要脉络,从仅有隐约体现实质课税理念的单一条款,发展到全面贯彻实质课税原则的法条群,充分展示企业所得税法的精进路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前的税法,并没有对第三方支付的课税问题作明确的规定。但是,在第三方支付产业日益壮大的今天,其作为市场活动的一种,和其他的交易活动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应该本着税收的公平原则对其征税。该文从地方三支付的特征出发,着重从其本身的纳税义务和代扣代缴两方面分析了第三方支付的课税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悄然而至,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已然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各种经营模式油然而生,如企业对企业的B2B、企业对消费者的B2C。"营改增"是我国税务体制的一大改革,在减轻企业税负压力的同时,也给国税局课税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加强"营改增"大背景下B2C模式的课税研究,不仅有助于规范电子商务的税收管理,而且有利于提高国税局课税的效率效果。本文以"营改增"为研究背景,从B2C模式的特性出发,探讨我国电子商务B2C模式的课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电子商务B2C模式的课税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税务会计界定 日本著名税务会计专家武田昌辅认为:“税务会计是为计算法人税法中课税所得而设立的会计,它不是制度会计,是以企业会计为依据,按税法的要求对既定的盈利进行加工、修正的会计。”  相似文献   

10.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已确定个人所得税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改革目标,但是二十多年来,课税模式改革的具体实践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关于个人所得税课税模式改革的质疑越来越多。通过对课税模式的利弊分析并结合我国现实国情,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现行分类所得课税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已不符合现实需要,而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实施条件还不具备,分类综合所得课税模式是我国课税模式改革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从税收公平原则角度对个人所得税改革进行分析,阐述了什么是税收公平原则,总结出以下几点:普遍课税、横向平衡、纵向平衡。结合这些内容,分析了我国个人税制改革的必要性,认为传统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诸多问题,结合这些内容,总结了税收公平原则角度谈个人所得税制完善,内容有:实施分类和综合相结合制度,最终转变为综合征收制,对费用扣除标准进行合理确定,征税率的合理调整等。希望本次研究能够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邓廷梅 《商场现代化》2006,(32):208-209
财产课税制度是一国税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税制改革曾对我国财产课税制度作了一定程度上的完善,但相对于所得税制、商品税制来说,财产课税制度改革的步伐要小得多。目前我国财产课税制度税制设计、税种设置、组织收入等方面有其明显的不足,因此,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的财产课税制度,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公平、有效并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财产课税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实质课税原则的作用在于遏制纳税人的避税行为,保障国家的税收利益,然而现在亦有纳税人或法院主动援引来保障纳税人利益的情形。中国相关法律法规均为反避税条款,不免在实际使用实质课税原则时倾向于国家税收利益。从税收债务、公平正义价值理念和征纳关系的和谐性角度出发,实质课税作为一种法律原则不应当有明显的偏好倾向。需要秉持谦抑态度,坚持法律实质优先,正确使用实质课税原则,兼顾国家和个人利益。  相似文献   

14.
王淑玲 《商业会计》2008,(10):52-53
一、电子商务下税收征管的变化(一)课税对象性质较模糊。占电子商务绝大多数份额的网上信息和数据销售业务,如书籍、报纸、音像制品、电脑软件和无形资产等由于具有易被复制和下载的特点而模糊了有形商品和无形资产以及特许权之间的概念,使得税务机关难以通过现行税制确认一项所得究竟是销售货  相似文献   

15.
实践中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有限责任逃避税收的行为日渐增多,实质课税原则在滥用公司人格和有限责任逃避税收的情形时表现出来的无能为力,以及《企业所得税法》中反避税条款所具有的特定性和专一性,旨在对某一具体逃避税收行为的打击,而一般性反避税条款作为一项兜底性条款,具有适用范围广的特点,虽与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所规制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交叉和重叠,但对特定类型的滥用公司人格和有限责任逃避税收的行为则无所适从,这为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在税法领域中的适用提供了可能性。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可作为反避税之公司法模式,应成为反避税之税法模式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姜洋  赵静 《中国市场》2005,(12):51-51
最优税制理论的概述 课税对经济和社会产生影响,因此客观上要求有某些税收原则来指导税制改革,使得课税效应能够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从而西方提出了最优商品税、最优所得税及最优税制结构的选择.综合地将公平与效率纳入了税制改革当中.  相似文献   

17.
对非法所得要不要进行征税,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税法方面争论不息的话题。根据我国税收法定主义的原则,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都由法律明文规定,在我国现阶段,非法所得收入不是我国税法上的征税对象。但在现实生活中,对非法所得不进行征税,又显失公平。从税法理论和实际操作方面,及在前人基础上,浅显地分析对非法所得课税的可行性及其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财务会计和税收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的。财务会计核算必须遵循一般会计原则,其目的是为了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全貌,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以及其他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而税法是以课税为目的,根据经济合理、公平税负、促进竞争的原则,依据有关的税收法规,确定一定时期内纳税人应交纳的税额。从所得税角度考虑,主要确定企业的应税所得,以对企业的经营所得以及其他所得进行征税。而基于此,两者在所得税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上的区别则表现为在确认收益实现和费用扣减的时间,以及收入的可确认性及费用的可扣减性上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9.
企业年金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涉税环节包括员工缴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和企业年金给付等三个环节。从公平与效率的视角探讨企业年金的课税问题,分析不同课税模式下企业年金的经济收益,为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年金课税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是税收的两个最基本原则,贯穿于各国税法之中,体现在具体税种上,表现为税率、档次设计以及计税范围和依据的确定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