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锋  辛欣  李锦学 《中国市场》2010,(13):69-71
本文主要以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的关联为研究对象,通过新兴的"脱钩"理论研究方法分析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脱钩可行性,界定了中国能源消费脱钩定义、分类、评价模式及评价指标,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两个方面研究了中国能源消费实现脱钩的基本途径,为构建实现中国能源消费脱钩管理模式、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经济增长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推导论证出区域物流发展、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三者关系的理论模型,并采用中国1999—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得出结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正面影响,区域物流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阶段性及明显的地区差异;中国能源消费与人均GDP及上期能源消费同方向变动,本期能源消费对上期能源消费的弹性大于对人均GDP的弹性;中国能源消费强度与物流业发展水平呈相反方向变动,区域物流的发展可以降低生产和流通成本,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从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费强度,以保障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针对于本次联合国环境大会的主题"可持续发展目标和2015年后发展议程,包括可持续消费和生产"里的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而言,"可持续"与"消费和生产"有时候会有冲突。比如,GDP增长就需要多消费和多生产,多生产就需要多能源,能源消耗多污染物排放就多,这就使得"消费和生产"与"可持续"产生了矛盾。国际上有很多现成的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从原则上可以沿用,但是直接照搬沿用并不适合中国,这就要求中国应该与国际上先进的国家合作,通过借鉴先进国家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之上升级优化出一套属于中国自己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CPI作为2007年中国热点问题之一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文章通过引入CPI,利用经济计量模型检验了中国1978-2007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结论是:能源消费与GDP和CPI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GDP对能源消费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而CPI与能源消费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因此能源消费增长速度的降低并不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通过研究认为,中国可以进一步采取节能措施以降低能源强度,而不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带来能源消费的迅猛增长,而伴随粗放式能源消费模式产生的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基于3E系统模型,通过对我国能源消费现状、能源消费存在的外部性问题及其解决路径的分析,谋求能源-经济-环境三个社会发展子系统之间的综合平衡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消费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能源消费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变化具有很大的相关性,第一产业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长期效应为负,说明第一产业的耗能较小;第二产业的变化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最大,是中国能源消费的主体;第三产业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以来,经过积极探索,中非之间建立起卓有成效的能源外交模式,双方大多遵循自上而下的合作路径,逐渐形成四种各具特色的能源外交合作方式。随着国际能源格局深刻变革,21世纪中非能源外交面临巨大挑战,国际能源消费中心和生产中心的转移已然对中非能源外交的战略、方式造成巨大挑战。中国应积极应对变革,探索适合中国的大国外交之路。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度考量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基于1978-2014年的统计数据,选取能代表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指标变量,利用协整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给予实证结果。分析表明,中国的能源消费会促进经济发展,但经济发展并一定会促进消费增长。并针对以上结论对中国的能源消费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G两步法对1978年~2010年间中国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和Granger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能源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两者间存在着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即能源费的增长可以直接导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黑龙江省1978-2011年能源消费及GDP的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分析能源消费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能源消费的增长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由此得出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模式为能源消费拉动型,而过度依赖能源消费的增长将成为黑龙江省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约束。因此,黑龙江省应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调整能源消费战略,以实现节能降耗和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1.
能源安全观几经变迁。受其影响,能源国际机制亦不断演进。中国所主张的新能源安全观适应全球化时代的能源格局,可以说是解决百忧纠结的新世纪能源安全问题的一剂良方,由于目前与之对应的全球性能源国际机制缺位,WTO逐渐受到关注,被认为能在能源安全保障中发挥新作用。能源贸易的特殊性、多边贸易体制设计理念等历史与现实原因,使现行WTO规则难以很好地调整WTO成员之间的能源贸易关系。当前,在WTO体制内开展能源贸易谈判的动力已日益增大,多哈回合比较深入地开展了能源服务贸易等谈判。这一进程不仅关乎国际能源秩序的构建,而且也对中国能源安全有重大影响。中国应把握这一机会,争取使之成为实现中国能源安全保障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家用汽车的普及和生产过程中能源需求的急剧增加,美国国内的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在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日趋严峻的双重压力下,美国政府近期大幅度调整了与能源生产和消费相关的一系列税收政策。本文介绍了近30年来美国的能源及相关税收政策,分析了各项能源税收政策对纳税人和一般消费者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能源税收政策改革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The past few years have witnessed an increased impetus toward renewable energy to replace fossil fuels that has been driven both by environmental and national security concerns. Recent political instability in North Africa and the Middle East has added to concerns about the security of petroleum supplies. Nevertheless,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ies are also exposed to supply chain risks for key inputs, especially rare earths, for which China is the dominant supplier. Rising price pressures in the rare earth market, due to increased demand, as well as China's tightening of export quotas, have magnified concerns about the availability of rare earths. This has led countries to develop strategies to find other sources, to substitute other materials, and to recycle. Over the longer term, the viability of the market for rare earths is dependent on the growth in demand for products requiring rare earth, the ability to find alternative supply sources to China, and possibly increased government support.  相似文献   

14.
东北亚地区各国的能源供应一直处于“各自为战”状态。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能源的生产、运输、供应与消费均被纳入国际化轨道,全球范围内争夺石油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中、日、韩三国同在东北亚地区,石油资源储量贫富不一,石油自身优势不尽相同。对区外石油的依赖,特别是对中东石油进口的依赖进一步增强,使中、日、韩三国均受到供应安全隐患的威胁,惟有加强合作,才能改善本地区的能源安全状况。中、日、韩三国能否找到能源合作的利益交汇点?阻力何在?本文将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对开展地区能源合作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粮食进口规模逐渐扩大,进口市场越来越集中,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通过分析发现,形成我国粮食进口现状的原因包括:我国粮食产需存在一定缺口,粮食生产人工成本及土地成本比重大,进口粮食价格低于本土粮食价格,《农业协定》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不平衡,我国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依据结论提出要增强粮食自给能力与防范风险能力,衔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WTO的作用,坚持粮食价格支持制度,从而更好地维护我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能源消耗总量不断攀升,其中城市能源消耗量占到绝大比重,故科学测算与认清城市能源效率状况,对于制定合理的能源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借助多渠道的统计数据和细致的数据预处理,文章在以永续盘存法估算城市资本存量的基础上,借鉴Zhou等(2012)基于Shephard能源距离函数的能源效率定义,将劳动和资本的无效率从生产函数中分离出来,采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测算我国2001-2013年24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开展四大地区、南方北方、不同规模等级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地级以上城市能源效率平均水平略高于0.6,能源效率排名前10位城市主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后10位城市则主要位于西部地区;四大地区、南方北方及不同规模等级城市的能源效率及变动趋势表现出明显差异,总体上都存在较大的节能潜力空间。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为解决我国居民消费率持续偏低问题,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如家电下乡、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文化宣传和引导等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消费政策,对内需不足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但尚未取得预期效果。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态势,长期坚持扩大内需政策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应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加大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力度;正确对待传统的消费文化观念,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扫除消费体制障碍,优化消费的制度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良好的消费硬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中国能源消费因果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志柏 《财贸研究》2008,19(3):15-21
基于协整、误差修正模型与方差分解,分析我国1953年以来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能源价格、产业结构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不是引起能源消费变化的原因,这可能是由于我国存在着严重的能源浪费造成的;而能源消费是引起经济增长的原因,这验证了我国过去50年高投资、高消耗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近几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变化再次反映了这一问题。能源消费与能源价格不存在任何方向的因果关系,方差分解结果再次肯定了能源价格的相对外生性,这预示着政府若要增强能源价格对于能源消费的影响作用,必须放开对能源价格的管制,让市场主导能源价格的形成。产业结构是引起能源消费变化的重要原因,因此从产业结构方面入手调控能源消费将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作为一个粮食主产区,伴随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减少以及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等一系列问题,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文章通过分析湖北省人口增长和粮食产量变化以及人均粮食拥有量,确定在保证粮食安全的情况下的粮食储备率和对粮食需求波动指数,由此保证湖北省粮食供应链中粮食物流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对粮价波动的影响比较大,加之粮食市场的开放度不断提高,粮食价格政策托市的现象日益突出,且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现象依然突出,国际粮食价格传导对国内粮价的影响越来越大。从粮食生产与需求、粮食国际贸易和库存情况看,中国当前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考虑到近年来全球粮食贸易呈现一系列新变化,中国保持粮食价格稳定难度正在提高,且种子安全、耕地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应积极应对美国粮食霸权,进一步完善国内粮食价格体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并不断优化粮食国际贸易,以确保中国粮食价格稳定,更好地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