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试论旅游地品牌定位与定位强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傅云新 《商业时代》2005,(27):88-89
对旅游地品牌的准确定位有利于凸现竞争优势。本文以佛山为例,从旅游地旅游发展的条件以及旅游品牌建设的现状分析入手,提出旅游地品牌定位及其强化策略。实施旅游品牌LOGO设计、规划有效的市场沟通、围绕品牌进行旅游资源整合和产品设计、开展旅游行业品牌建设,是强化旅游地品牌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何丽芳 《商业研究》2006,(11):181-184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山水自然景观旅游地竞争力的关键也在于其山水文化的内涵。所以分析山水文化旅游审美的景观、文化、生态等特征及山水旅游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山水自然景观旅游地文化的形成方式,通过深化、注入、嫁接文化主题,来实现构建山水自然景观旅游地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将"旅游地"定位为行政区,以区域为案例研究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在综述国内外研究基础上,用对比方法分析都江堰市的区域整体旅游市场、遗产旅游市场和非遗产旅游市场各自的生命周期演化和特征.结果表明,前人有关研究的结论仅展示区域旅游生命周期演化的某一方面,以区域整体为对象则能从全局角度更好的分析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高玉新 《消费导刊》2013,(9):224-225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旅游业发展的总趋势是旅游地之间的文化竞争。越来越多的旅游城市都加深了对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的思索,并且在开发中加大了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探索的投入,以提高当地旅游业的文化竞争力。从发掘东阿县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入手,以“养生文化、曹植文化、吉祥文化、梵呗文化”为主题,整合东阿县的文化旅游资源并使其形成脉络,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建设“文化旅游强县”做出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5.
王桂霞 《商业时代》2008,(9):108-109
旅游者对旅游地的感知已经成为评价旅游地形象的重要依据,而旅游地形象也已经客观地成为影响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独特的角度对旅游地形象进行了分类,分别给予确切的定义,并厘清了各个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且以江苏周庄为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周庄古镇的建筑文化、民俗风情、生态环境、游客流量等8个方面的属性能够较为全面的概括周庄的旅游感知形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旅游尤其是滨海类旅游资源日益火爆,与此同时,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也引发学者更多的关注。不同于旅游对目的地的经济影响产生的即时性,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难以用精准数据衡量,具有滞后性、隐秘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无法制定出衡量影响大小的准确尺度(1)。本文以三亚社区居民的调查问卷为一手数据来源,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来洞悉旅游行为之于目的地文化的深刻作用,辩证对待旅游地居民、旅游活动开展和文化变迁三者之间的关系,对日后城市旅游政策和旅游办法的制定和执行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对探索旅游地的文化机理和旅游发展策略的实施也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旅游地综合评价可以为旅游地的治理、管理和政策制提供了依据,本文基于国内外旅游地综合评价的文献,从理论和方法的角度,分别就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恢复力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比较;通过对比这两种理论和方法的特点,认为恢复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模型进行补充和完善;据此初步建立基于恢复力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模型。  相似文献   

8.
《北方经贸》2021,(1):146-148
为了提升中俄跨境廊道旅游地的吸引力,现从巴特勒旅游地理论生命周期角度探讨,从旅游基本设施建设与竞争性游乐项目建设阶段两方面出发,通过对旅游资源条件、廊道生态条件等四个方面、八大要素、32个指标考量了中俄跨境廊道旅游地投入状况,并对提升中俄跨境旅游廊道旅游地投入提出了增强旅游地吸引力以实现旅游叠加价值;采取旅游区域廊道竞合模式加大旅游地投入;构建廊道城镇网络格局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地域文化与品牌形象设计的关系出发,并结合对我国部分景区旅游品牌形象设计的开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力图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切入,重新认识、整合资源、升华利用当地文化元素,探讨以多角度文化特征为核心的旅游地品牌形象设计的路径与方法。并结合设计美学法则来素来塑造一个优秀旅游地区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0.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日益显著。加快旅游业的改革与转型发展,是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周庄、锦溪、千灯三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三镇旅游商品的类型、生产、销售、管理及空间分布等方面的历史变迁及其特征。进而深入探讨影响古镇型旅游地旅游商品开发的因素和驱动机制,并构建旅游商品发展的四维模型。最后,从旅游商品的文化再现、社会参与、生产组织、环境改善、科技支撑等方面提出古镇型旅游地旅游商品的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1.
无锡市惠山古镇历史文化街区是具有江南鲜明旅游及休闲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在古镇的发展及运营过程中,无锡市民及国内外游客的到访对其有不同的认识。文章采取现场调查法,对惠山古镇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分析,并提出建设性的市场营销策略,强调树立鲜明的古镇形象和祠堂文化的主题理念,注重体验互动性休闲旅游产品的塑造,是当前古镇建设及营销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节事旅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事旅游是以举办地综合实力为基础,在政府积极配合、媒体高度关注、公众主动参与的前提下,围绕特定主题开展的大型活动。具有地域性、参与性、周期性和时间性、综合性、文化性的特点,发展节事旅游有利于塑造区域旅游形象,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具有多种牵动效用。但与此同时我国节事旅游发展还存在以政府主办为主,缺乏市场化运作;活动项目设置雷同,缺少精品节事产品;缺乏市场调研,营销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模式并用,突出特色打造节事旅游精品,加大市场调研力度,注重开发节事旅游活动纪念品,加强对节事旅游的理论研究等措施来保证节事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娜  徐童  葛学峰 《对外经贸》2019,(10):66-68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传统单一的旅游形式已不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逐渐成为时代新趋势。而IP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开发核心之一,拥有着优质的核心内容和庞大的粉丝用户群体,利用文化旅游IP的粉丝经济效应可以成为旅游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目前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特点,梳理了在文旅产业融合背景下文化旅游IP融合的各种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农业旅游的发展代表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态势,但在其繁荣发展之后,凸显了规模小、质量差、千篇一律、档次低等问题。开发农业旅游,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加强乡村旅游产品的体验设计,重视对农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开发,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增加活动项目,彻底改善乡村卫生条件,给游客一个舒适安全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城市对旅游业的承载力问题开始凸显。以义乌市为例,有59%的市民认为旅游业带来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便利市民生活、开阔眼界等方面价值比其经济价值更显重要;有23.8%的居民认为义乌流动人口过多给城市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并给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多数居民认为,义乌市在旅游方面社会容量潜力较大,整体旅游环境保护尚可,但存在强度不均情况,休闲旅游和文化旅游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16.
旅游市场已经完成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旅游目的地要想做大做强旅游业,必须在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基础上对旅游市场进行细致分析,弄清不同细分市场旅游者的需求特征,从而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本文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对县级城市旅游市场进行了细分研究,在整合目的地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营销方案,对促进江阴市乃至国内其他同类型的县级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Cultural tourism has traditionally been approached in terms of its appeal to visitors wishing to find out about or get involved in places or to extend their education or to enjoy historical buildings and heritage managed for tourism. This is tourism that has most encouraged activities to preserve the environment and historical/artistic heritage, getting away from mass tourist models, destination impact and seasonality.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a model to identify the elements that help modify the cultural tourist's motivations: the structure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enterprise infrastructure factors, city infrastructure factors, tourist mobility and tourist resources) and value for money. The use of partial least square method allows us to confirm the proposed correlations and to validate a model.  相似文献   

18.
贾鸿雁 《商业研究》2013,(1):195-199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10余年间,澳大利亚的文化旅游稳步发展,文化旅游目的地形象逐渐得到认可。从供给角度看,澳大利亚的文化旅游包括博物馆、美术馆、演出、节庆以及历史遗迹、遗产和土著遗迹,为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当地政府主导了一系列的研究项目和资助项目。澳大利亚的经验启示我们应进行务实的文化旅游研究,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政府应扶持与指导文化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连市旅游业空间布局优化及其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特的城市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让大连旅游业迅速崛起,产业地位和发展阶段也因此发生了显著变化。"十一五"时期将成为大连旅游提升产业素质、调整产业结构的历史转折期。在对大连旅游发展环境与旅游资源分析的基础上,对"十一五"期间大连旅游业的空间布局调整和优化、旅游总体发展战略体系构建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免费开放背景下南京中山陵景区旅游业转型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而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产业中重要的一环,其转型升级也势在必行。南京市中山陵景区在免费开放背景下,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应从加快旅游资源整合,突出餐饮的文化特色,打造特色旅游纪念品,策划举办节庆活动,保护好景区环境和文物,创造发展条件,尽快实现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新跨越,从而促进中山陵景区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