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江苏南通市为例,惠农政策改变了农地流转的制度环境、要素的相对价格以及农民对于风险的预期,农民将惠农政策的外部利润内部化,农产品价格飙升改变了其相对价格。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惠农政策使得农地这一重要资源配置效率逐渐降低,说明惠农政策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2.
农地流转取决于有效的农地需求和农地供给,我国农地流转态势既存在有效供给不足,同时还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关键是赋予农民土地用益物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农地制度改革,既要注重研究农地所有制又要充分关注农地产权,按照效率原则对农地产权进行合理界定,通过完善农地产权交易市场、打破地区壁垒等途径,促进农地资产合理流动,实现农地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3.
张术环 《商业研究》2006,(5):188-190
当前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存在很多问题:不少地方土地流转处于自发、分散和无序状态,缺乏有效的引导和规范;有些地方违背农民意愿,依靠行政手段强制推进土地流转,损害了农民承包经营权和农民利益;地方对土地流转的复杂性认识不足,随意性很强,等等。这些问题的成因在于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市场化没有形成;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封闭性没有解决;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不稳定性无以化解;土地流转的市场中介组织匮乏,流转机制不完善。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坚持家庭承包经营、明确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内容、坚持原则、因地制宜、“农地农用”、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等来解决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杜威漩 《商业研究》2011,(11):196-202
农地流转是指在不改变农地所有权属性及农业用途的前提下,在农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续期内,农地承包经营权以有偿的方式,依法、自愿地从一方农户转让给另一方农户的行为。本文分析了农地流转机制及制约农地流转的不同制度安排,提出实现农地顺畅流转就要构建包括农地产权制度、户籍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业投入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农地交易市场制度在内的制度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5.
农地流转制度改革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因征地引起的纠纷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各地纷纷探索农地流转制度改革,并且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广东南海、浙江嘉兴和安徽芜湖为代表性的三种模式。这些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深入剖析模式的利弊,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相关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农地制度变革为视角,阐述了当前农地产权流转过程中存在的制度失衡现象,揭示了多重委托代理关系的异化是造成这种失衡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基于农地产权流转正常运行的制度性安排,即构建以产权市场化为核心的规范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7.
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制度是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的创新,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制度具有法律依据和实践基础,有利于实现土地的良性增值,有效保障承包方的利益和防止土地的抛荒现象。在构建这一制度时,应对受托人的资格、信托登记、受托人和承包方的权利义务等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有效流转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也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以及加快城市化步伐的重要条件。但是由于农地所有权主体事实上的缺位 ,农地的流转缺乏规范等原因 ,农地使用权的流转难以展开。本文探讨以业主所有制为基础建立双重产权制度 ,培育农村土地产权市场并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农地流转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雅辉 《北方经贸》2007,(11):130-131
文章从我国的农地流转的现状谈起,总结了我国当前的土地流转的研究成果及农地流转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继而描述了日本农地流转制度的改革历程并归纳出其流转过程中呈现的特点。作者认为我国政府应该从立法、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提供财政支持;建立农业合作组织以起到其中介作用;提高农民素质以提高农民参与市场活动的主体能力等三个方面借鉴学习日本的经验,以便我国农地流转发展态势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0.
我们已经逐步意识到农地顺利流转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制度创新.然而,农地流转制度改革本质上是对原有农地利益分配格局的重新调整,关系到各个主体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机制复杂,是一项高难度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1.
在农地流转过程中,愈是具有从事非农要素禀赋的农户,转出农地的可能性愈大,转出的面积愈大。农地交易费用虽然对农户农地转出的可能性和流转面积有负向影响,但是它并没有构成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最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制度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吴建  曹家和 《商业研究》2003,(21):162-164
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土地制度的安排设计,对解决我国短缺经济,解决我国农民温饱问题功不可没。但是在我国经济由短缺走向相对过剩,农民由追求温饱转向发财致富时,已经完成设计的预期目的,这种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农村发展的障碍。为此,对现行农村土地制度障碍的表现进行分析,指出其制度缺陷,并提出了制度变迁的思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宁 《商业研究》2004,9(23):17-18
意识形态不仅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主题 ,而且也是制度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意识形态具有政治合法性、团结统一性、价值导向性三个功能 ,并在经济发展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正确看待意识形态问题 ,对于已经进入WTO、更加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中的中国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的制度经济学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于企业文化 ,国内外众多学者说法不一 ,不同的学者对企业文化有着多种不同的描述性定义。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型经济资源有降低内部管理和交易费用的重要作用。企业应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不断扩张的产物,城中村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深圳城中村违法建筑现象进行研究发现,城中村违法建筑的形成与城中村的土地供求、土地权属、地价等因素息息相关.其中,土地供求关系是人地关系最直接、最基本的表现形式,而土地价值则是土地供求实现的基础.为更好地推动深圳城中村改造理论与实践研究,应针对城中村制定完善的土地、规划、建设等管理制度,充分运用法律、市场、社会、文化等各种手段,综合管理城中村;应针对历史遗留土地和房屋产权问题,彻底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制定相关处理政策和程序,及早理顺历史遗留的土地和房屋产权不清问题;应针对城中村土地管理问题,加大政府监督管理力度,健全完善城中村土地和房屋产权流转制度,加强对城中村村民的法制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应健全城中村管理机构,派驻专业队伍到社区基层进行一线监督和管理;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使用机制,严把土地供应关,加快出台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鼓励和扶持村集体经济以各种方式进行城中村改造,消除城中村存余的空地、危房等城中村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夏玉华 《财贸研究》2006,17(4):22-29
环境、制度变迁主体和“路径依赖”是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环境产生了稳定和改革调整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的矛盾需求,政府作为农地制度变迁的主要推动者在维持还是废除现有的农地征用制度上处境尴尬,家庭承包责任制在取得初期的辉煌后,虽然在现阶段遇到了一些问题,但其自身在不断地朝着改善绩效的方向调整,所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决定了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的变迁方向。农地私有化和国有化都是不符合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内在逻辑的改革主张,现阶段中国农地制度的改革方向只能是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当前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首要任务是要进行农地外部制度的重构,其次要在保持现有农地制度基本构架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农地内部制度的局部调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关联方交易内部转移定价目的在于人为地抬高或降低交易价格 ,调节各关联企业的成本和利润 ,达到减轻税负 ,使各关联企业共同获取最大利润的目的。过于偏离市场价格的关联方交易转移定价 ,势必对市场各参与主体的利益产生影响 ,给国家税收造成损失 ,必须加强对关联交易转移定价信息披露的监管 ,防止产生利用关联交易转移定价来转入或转出利润及操纵利润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制度创新是外在性变化促成了潜在利润的形成,外部性、规模经济、风险和交易费用引起收入的潜在增加不能内在化时就会引发新制度的创新。这里以制度经济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我国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市场环境与交易成本,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制度变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芹 《北方经贸》2009,(11):10-12
运用1993年-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影响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因素如:城乡二元结构、人力资本状况、农业发展状况等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就新疆作为少数民族居住区特有的人力资源状况做了有关分析。其结论是:提高人口素质;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发展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