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银行垄断"成为争议话题。有人认为,银行获得了过多的政府保护,由此获得了更多的政策红利。但是从历史上看,中国银行业的前身——票号,在长达一百多年的经营中,恰恰走了一条从自由进入到门槛设置、从自由生长到政府监管、从民间信用到庙堂力量的曲折道路。 相似文献
2.
个人信用征信业:美国模式的缺陷及相应政府监管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人信用征信制度对于银行体系的安全及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从美国消费信用信息报告业运营模式入手,指出了其存在的缺陷,即信用信息优势所形成的垄断,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政府监管的博弈对策,希望为构建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个人信用征信制度对于银行体系的安全及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从美国消费信用信息报告业运模式入手,指出了其存在的缺陷,即信用信息优势所形成的垄断,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政府监管的博弈对策, 希望为构建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和官员都在竭力推动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认为建立独立的存款保险制度可以实现国家信用在银行业的退出,并可以唤醒普通民众对银行经营的关心,以市场的压力迫使银行经营更为稳健。但中国银行业的格局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据整个市场的八成以上,每一家都有超过万亿的总资产,所以要充分认识存款保险制度作用的有限性,不能对其期望过高,也不要被夸大的制度作用所误导而失去对事物本质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混业经营和统一监管的出现似乎具有时间方面的巧合,那么,统一监管是否是各国政府为应对混业经营对金融监管的挑战所作出的回应呢?本文通过构造博弈模型,对统一监管与混业经营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从实证角度进行验证,最后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以总经理为代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公司聘请的注册会计师负责年度审计,两者之间存在着合谋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存在使得政府监管与合谋整体就有一个博弈的过程。通过建立政府监管博弈模型,提出建议,认为减少合谋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加强监管,不仅要对违规者进行处罚,还要加大对监管者监管失职的惩处力度,同时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7.
8.
在稳增长的背景下,民企的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继“新36条”后,国家各部委在2012上半年鱼贯推出了42项民间投资实施细则,以此为新起点,吸引民间投资已经成为必然选项.然而,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两大投资主体的发育程度的不同,二者所处的地位关系也随着不同.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监管与反监管的博弈思维就已经形成,这种博弈有理性化的,也有非理性化的,前者有利于商业银行不断适应监管当局的监管要求,以此促进提高综合竞争力;而后者则造成风险和金融秩序混乱。我国商业银行违规经营存款的非理性问题由来已久,尽管金 相似文献
10.
11.
12.
担保行业在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帮助银行分担风险等众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时大量担保公司的不规范或违规操作现象,加大了担保行业的经营风险。本文试图用一个简单的成本-收益博弈模型对评级机构为担保公司公正评级的监管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演化动态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再一次证明了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有限理性条件下,信用评级机构与监管主体行为博弈复制系统中存在五个均衡点,且在四种不同的情况下,演化趋向于不同的均衡点。分析结果证明,想要促进信用评级机构的公正行为,需要监管主体从四个方向入手:强化惩罚力度、充分发挥声誉约束、缩小非公正评级额外收益及提高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多数时期里,“新古典主义”的理念和政策对许多中国的经济学家和银行改革者的影响至为深远。这一理念和政策有一个重要的出发点,那就是“市场至上”;衡量银行改革取得进展的一大标志是由市场规则配置的金融资源份额是否有了增加。由于这一改革理念从一开始就将政府因素和市场因素置于“此消彼涨”的对立地位,因此,政府退出金融资源配置过程遂成为所谓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应有之义。乍一看,这种逻辑有其合理性,因为若拿国际上通行的银行经营绩效标准来衡量中国银行业,无论是相对指标(如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还是风险管理和信贷行为表现都不尽如人意,而中国的银行体系恰好受到政府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16.
自2007年开始,欧洲银行业在全球银行业的地位迅速下滑。为应对客观环境变化和自身危机的挑战,欧洲银行业启动了新一轮的经营发展转型;去杠杆化、去国际化和回归传统或核心业务。欧洲银行业经营转型的内因是危机前自我循环、过度扩张的发展模式不再具有可持续性;外因是宏观经济与金融监管环境发生了深刻转变,以及市场竞争格局的根本性转变。中国银行业应客观认识欧洲银行业回归本土的本质,抓住有利的市场环境,推进国际化进程;注重平衡扩张与收缩、专业化与综合化、杠杆化与去杠杆化的发展战略;适应客户需求与信息技术的变化,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进行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17.
国际化经营已是当前和今后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分析了随着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经营现状和如何加快改革步伐朝国际化方向发展这一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银行与传统票号组织制度的差异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婧 《金融管理与研究(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08,(7):57-60
新式银行是中国金融业现代化过程的产物,与传统金融机构票号最大的区别在于组织形式的不同。具体表现在资本组织形式、内部治理结构、外部组织模式三方面。先进的组织制度使银行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规模不断扩大,数量增加。而票号因制度守旧等原因被历史所淘汰,逐渐消失。两者组织制度方面的差异,对于现今银行体制的改革,尤其完善股份制资本组织形式,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及优化分支行模式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混业经营是未来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加入WTO后,以混业为背景的大型跨国金融集团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对我国以分业为主的金融业形成巨大冲击。近年来,我国银行的混业经营也得到了大力发展,本文将着重分析随着我国金融开放的进一步加快,国际、国内金融混业的经营现实与趋势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