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是我国海洋经济大省,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的客观要求。文章以产业经济学理论为基础,运用SWOT分析框架,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对广东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深入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坚持统筹海陆规划、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创新海洋管理体制机制、健全海洋污染防治体系和重点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广东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即便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但是立足于总体角度来看,仍停留于起步阶段,无法满足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求。同时,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换而言之强化金融服务海洋经济发展能力是提升我国海洋经济竞争水平的核心保障,有助于尽快实现海洋强国的建设目标。本文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分析其现存问题,进一步提出具体的金融政策,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举措。为促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构建包括内源动力机制、激发动力机制在内的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分析美国的市场化共同培育模式、日本的产业政策的积极干预模式、澳大利亚海洋产业集群综合管理模式、韩国的内外连通模式等国际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经验。从发挥政府的整体协调作用、动态灵活实施普惠性的产业集群政策、完善海洋产业集群发展环境建设、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环境等方面提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强  张云霞 《北方经济》2021,(10):54-57
培育和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促进辽宁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分析了辽宁省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制造业、海水综合利用业和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研究制定产业专项规划、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投融资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以来,江苏的海洋风电、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产业集聚态势初步形成,研发能力持续增强,但也存在着规划衔接不畅、竞争力较弱、产业链不完备等问题。今后,江苏应紧抓"建设海洋强国"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实施先发战略,强化规划引领,创新发展模式,加强政策支持,完善体制机制,加速推动江苏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6.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应对经济二次探底危险、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大战略举措。该文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和特征分析入手,在阐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原则、国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举措.以及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7.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入手,深入分析了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并进行了概括性的梳理,指出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特点及我国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厦门有限的地域空间必须发展集约化、专业化的海洋高新技术园区,以海洋高新技术园区为载体聚集人才、资金等各种生产要素,构建海洋生物技术、海洋高端制造以及海洋环保与新技术应用三大产业,拓展产业链,加快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以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高新技术促进区域产业集群聚集 世界科技日新月异,有力地推动了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发展海洋经济、振兴海洋产业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基础。日本以"海洋立国"为发展目标,具备比较系统、完善的海洋规划,海洋产业也具备了相当规模。《海洋基本法》及《海洋基本计划》是日本海洋战略的核心,综合海洋政策本部是日本承担海洋相关事务管理的主要政府职能部门。日本海洋产业体系中海洋水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等传统产业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而海洋资源开发关联产业、海洋信息开发关联产业、海洋生物资源关联产业以及海洋观光产业等成为未来日本海洋产业体系中的新兴产业。借鉴日本海洋产业的发展经验,可以促进我国海洋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尽快实现由海洋资源大国向海洋产业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经济》2011,(7):61-61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中国于2010年明确提出重点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提升。未来,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制度供给和市场培育的角度,选取十个技术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对2006-2011年不同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和技术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分别进行了计量分析,得出以下结果:海洋科研经费收入和科研人员比例对海洋资源开发业的影响相对较大,对与陆域经济紧密关联的船舶制造业影响相对较小;市场开放和外资引进对我国海水利用业和海洋油气业的发展发挥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各类海洋新兴产业与金融相关率的关联度都普遍不高;在市场培育方面,海洋电力业与需求收入弹性的关联度最高。文章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并据此推导出相应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2.
张钰 《宁波经济》2006,(6):48-49
海洋是大国称雄世界的必争之地,为了抢占先发优势,目前全球正在兴起新一轮的海洋开发热潮,沿海国家和地区纷纷调整海洋政策,制定海洋开发计划,竞相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重大发展战略。宁波是海洋大市,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建立海洋现代产业体系,是宁波抢占区域竞争主动权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举措。客观分析海洋产业发展自1990年代以来,宁波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目标,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出台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全市海洋经济的发展。2004年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出1238.1亿元,实现增加值321.1亿元,从业人员达34.5万人,海洋经济已成为推动宁波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海洋经济  相似文献   

13.
杨津 《港口经济》2011,(8):32-32
为进一步落实好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推动海洋经济增长,加快推动中国海洋事业自主创新,培育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开发海洋科技先进成果,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造福广大人民,做大做强我国海洋经济,7月20日,中国老教授协会海洋分会天津专家委员会在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召开会议,  相似文献   

14.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具有经济的未来支柱性、产业的辐射带动性、发展的可持续性等一系列重要特征,因而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持续增长有重要作用。随着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相似文献   

15.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已成为现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首先,从国内结构调整角度来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李保安 《港口经济》2014,(10):44-44
正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努力成为国内领先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是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要求。滨海新区海洋资源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近年来,新区区委、区政府积极探索,采取多项措施,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致力打造海洋经济强区,初步形成了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化工业等十大海洋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就目前发展规模和发展态势看,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方式依然比较粗放,资源  相似文献   

17.
《宁波经济》2011,(5):34-34
“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是浙江省海洋经济总体发展格局。“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内涵为:海洋新兴产业、海洋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现代海洋渔业四大部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获批,恰逢“十二五”开局。这对于浙江“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产生纲举目张的推动作用。在发挥海洋经济“引擎”作用的同时,避免产生新的失衡,也将考验各级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智慧。  相似文献   

18.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发,论述实现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和途径。再生资源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物质基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是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节能环保产业是我国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海君 《港口经济》2013,(1):61-61
经过多措并举的创新式发展,天津市初步建成了南港工业区、临港经济区、天津港主体港区、滨海旅游区、中心渔港五大海洋产业区,形成了合理的海洋经济布局,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效果显现。以五大海洋产业区为依托,天津市海洋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培育了海水利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海洋工程建筑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因此,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和规律,调整我国的产业政策,建立完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体系,加速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促进社会资源进入新兴产业领域,实现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是我国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