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提出贺州市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方面的对策:更新发展观念,夯实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思想基础;实施发展规划,找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切入点;加快园区建设,打造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创新招商方式,形成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产业集群;创优发展环境,营造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良好氛围;加强组织领导,提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2.
美国对外投资特点与扩大浙江对美招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高度重视当前美国大公司看好亚太地区和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加快制造业、服务业对外投资重心转移和信息产业外包转移的趋势。积极做好转移承接工作。从加快推进全省产业升级的战略高度。明确进一步扩大对美招商是浙江今后扩大开放的重点工作之一。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争取对美招商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产业转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趋势。文章以南宁高新区为例,分析了南宁高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从产业转移原则,产业布局,产业扶持政策,产业链构建,人才体系、服务体系、项目库建设,招商引资理念和招商方式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南宁高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日,多年在地方从事经济工作的展宝卫同志撰写了《产业转移承接力建设概论》一书。该书以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为背景,针对目前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内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其动因,以如何培育和提升产业转移承接力,吸引利用外部资源,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增强区域国际竞争力为目的,重点从基本内涵、形成机理、评价体系、基本内容、途径策略等方面,深入系统地研究了产业转移承接力建设问题。具体讲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背景下,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有着诸多优势,本文立足空间经济均衡分析,研究了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规模因素、主导因素和空间因素对产业承接的支撑程度。研究表明:一是经济发展规模、区位优势、路径效应和基础设施条件对吸引产业转移承接规模起到重要的作用;二是西部地区在区位比较优势的条件下,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不同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现实基础和相对优势,通过依托城市化快速推进的集群化转移、围绕产品生产不同环节进行扎堆的园区集聚式转移、以外来植入和本地嫁接为主的产业链式转移等多种承接产业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6.
孟俊辉 《魅力中国》2013,(13):13-14
本文以河南承接产业转移为研究对象,从河南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及承接国产业转移情况等方面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同时本文剖析了河南承接移的优、劣势及对河南经济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指出应当谨慎合理选择转移产业,主动吸引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通对河南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比较优势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为承接全球新一轮的产业和资本转移,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港口优势和良好的环境优势,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坚持专业化招商模式,突出产业专项招商、国别定向招商和环境招商三个重点,提高了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经  相似文献   

8.
正成功签约招商项目8个,协议投资5.45亿元!这是在7月19日的垫江县承接主城产业转移推介会上,垫江工业园区管委会与8家企业达成的"良缘"。与此同时,市经信委、市知识产权局和多家行业协会也与其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承接主城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  相似文献   

9.
罗政 《广西经济》2007,(11):34-35
2003年以来,贺州市按照“五业并举、工业优先、夯实基础、做大总量”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坚持内抓优化环境和优质服务两大基础,外促承接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合作两大重点,以高等级服务平台、低门槛招商政策,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全面推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统计,2003~2006年全市共引进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项目1079个,占全市引进项目的44.7%;投资总额243.48亿元,占全市总额的56.5%;到位资金70.13亿元,占全市引进项目到位资金的37.1%。  相似文献   

10.
《浙江工商》2008,(9):48
为推进南宁市与宁波市的区域合作,实现两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的目标,南宁市经贸代表团于8月30日在宁波开元大酒店举行了‘2008投资环境说明会暨产业承接转移推介会。  相似文献   

11.
王婷 《改革与战略》2008,24(11):208-211
日本和韩国近年来对我国的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其产业转移的趋势已经影响到我国的产业结构。文章根据日本和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变化,从产业转移的动机、产业转移的行业分布、产业转移的主体构成以及产业转移的区位分布等四个方面,对日本韩国产业转移的特点进行分析与比较,从而为我国合理利用外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绍华 《改革与战略》2008,24(10):158-159
文章论述了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对加快南宁产业发展的作用,着重对如何加大产业培育力度,聚集产业群落,形成产业链条,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促进南宁地方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国际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杨 《特区经济》2008,(6):92-93
随着产业国际转移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和产业结构调整迈入了新的阶段。本文借鉴第一次和第二次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转移国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的情况,运用对外直接投资下的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变化互动模型来研究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说明中国大规模海外投资必然是随着其工业的不断发展成熟,不断地升级换代而壮大起来,同时通过海外转移产业来促进国内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4.
论“首位城市”建设——兼论强化南宁市功能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方方 《改革与战略》2009,25(1):122-127
文章通过对广西以及南宁市发展状况的分析,指出,把南宁市建设成为综合实力雄厚的广西“首位城市”,以此带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乃至全广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于缩短与先进省市的差距,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文章提出,要把南宁建设成广西首位城市,应做大做强南宁市的产业和企业,不断增强产业的聚集力;强化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产业的聚集力;夯实教育基础,大规模培育和输送人才、智力;着力于创业创新,建设好科技企业的孵化基地;本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极大地增强城市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5.
苏华  苏宁宁 《特区经济》2010,(8):223-224
产业承接环境是投资环境的一种具体形式,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可以分为基础承接环境、行业承接环境、企业承接环境三个组成部分。基础承接环境作为宏观层面的承接环境,从属于投资环境,但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与之有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指标选取依据和目的不同。本文以产业转移的发生机制和产业承接地的环境为依据,对西北地区基础承接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做探索性研究,旨在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宏观决策及西北地区改善承接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后金融危机时代南宁高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伟 《改革与战略》2011,27(3):41-44
产业转移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新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肩负着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任。文章认为,南宁高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应科学规划,发挥优势,增强承接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坚持产业集群发展与优化环境并重,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强化区域合作互动,创新承接产业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是实施"双转移"(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政策,建立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先行地区,对我国其他地区的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的现状,挖掘其管理上存在的规划、招商融资、人才等诸多问题,从政策扶持和创新两层面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以提高广东省工业园区的管理绩效。  相似文献   

18.
一个地区的资源禀赋影响该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对中国中部地区的湖南、湖北、江西、山西、安徽、河南(这六个省简称为“中部六省”)的资源禀赋进行分析,测算作为产业接收地的中部六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要测算的能力包括在投资环境、自然资源、交通便捷、技术创新、劳动力成本等五个要素上表现出的单项能力及其综合能力。从产业集聚指数视角,分析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这五个省市简称为“沪苏浙闽粤五省市)当前产业发展格局,得出这五个省市那些具有产业转移趋势的产业分布范围。通过建构产业吸引力指数,分别计算中部六省和沪苏浙闽粤五省市之间的产业吸引力。从工业细分行业方面,横向对比分析中部六省在对沪苏浙闽粤五省市产业转移的承接当中,确定产业接收范围,以及接收的产业将如何分布。着重以湖南省为典型案例,分析该省在承接产业转移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测算该省在承接来自于沪苏浙闽粤五省市的产业转移当中,能够承接的产业领域和产业分布范围,并从招商环境、产业集群、企业自主创新、产业承接政策等方面,对该省承接产业转移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哈萨克斯坦直接利用外资的环境、特点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萨克斯坦利用外资增长很快,但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市场较为集中。为此,哈萨克斯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改善本国利用外资现状。本文对哈萨克斯坦利手外资的环境和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哈萨克斯坦利用外资的特点也为中国产业转移及资源进口带来了机遇。  相似文献   

20.
中日两国间贸易与投资的新动向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几十年发展,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关系已密不可分。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和东日本大地震后2,011年中日贸易及两国之间的投资出现一些新动向。在欧美经济萧条、日本灾后重建将持续五到十年、中国经济虽有放缓迹象但仍将保持相对较快增长的情况下,预计中日两国间的贸易与投资总体将会进一步发展,中国仍将是日本一个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地,中日之间相互投资的严重失衡状态会继续改善,中国面临日本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