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捷蕴 《旅游学刊》2011,26(9):19-28
目前,很少有学者采用旅游者博客这一新兴的方式研究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文章选择中西方旅游者博客话语为切入点,从“文化繁荣”、“宜居和生态”、“现代化大都市”、“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5个维度探讨中西方游客对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异同,并讨论了两个不同旅游群体在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和消费水平方面的差异。最后,文章对如何提升来京中西方游客的体验评价提出了切实的建议。此研究意在强调旅游者博客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同时亦希望能够对话语分析的跨学科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博主名片】博主:敢于胡乱博龄:2年博客名:行走的厨房——云南饮食地理个人报告【博主推荐】云南最好吃的东西昆明人嘛,都比较喜欢干巴菌,炒着吃,我认为那是绝味,比法国那个松露要好。干巴菌主要出在滇中,也就是昆明附近,其他地方几乎没有。干巴菌是野生的,人工还没有办法培养,很难采,要当地老乡才有本事采到。这两年有点贵,多还是比较多。我一般进山吃,山里便宜,东西还好。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有层次和品味。近十年来,户外音乐节逐渐由小众音乐集会走进了大众视野,举办地围绕着音乐节开展了形式丰富的旅游活动,音乐文化与旅游的碰撞,催生了一种新兴的文旅体验形式,为旅游目的地带来了客源,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拓宽了人们的旅游观念。本文主要从文旅融合的视角下,分析户外音乐节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从而提出借助户外音乐节发展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户外旅游是21世纪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具有自由、开放、多样的特点,这也是人们精神追求的一种体现。本文主要对户外旅游的内涵、特征和发展进行简单阐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户外旅游的策略,希望能够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博主名片】博主:song博龄:1年博客名:人生如歌【博主推荐】我最喜欢巴基斯坦,就像我的blog里说的,那里就像是世外桃源,幸福的感觉就是满地桑椹啊。不过可能很多人都没法理解,我所知道的很多人都会先问我,你去过欧洲吗,你没去过呀,那太可惜了,欧洲很美,值得一去,但是对巴基斯坦没有什么太多的兴趣。其实我去过的每个地方我都想再回去,但  相似文献   

6.
张天问  吴明远 《旅游学刊》2014,29(10):51-60
追求幸福是个体生存的根本动机,当旅游日益成为人们享受幸福生活的重要表达时,旅游研究有理由探讨旅游与幸福感的关系。以扎根理论为研究工具,以旅游博客的博主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身心感受的变化。研究发现,旅游的根本动机是寻找和收获旅游幸福感。旅游者从居住地世俗生活状态进入旅游环境,通过休闲、娱乐、教育、逃避、美感和移情过程,达到消遣、逃逸、认知、审美和移情的目的;享受从生理感知、心理变化和灵性提升不同层级的生命状态,获得深刻的人生经历,再回到居住地惯常环境的历程,实现从世俗到"神圣"再归于平凡的生命状态转换。旅游前美好期待体验、旅游中福乐体验、旅游后温馨回忆体验,成为旅游幸福感的时间构成;享受闲适生活、获得旅游福乐体验、提升积极情绪、减弱不良情绪、感受人际美好,进而提升人生境界,是旅游幸福感的重要内容构成。因此,旅游服务实际上应起始于旅游行程前,绽放于旅游过程中,延伸至旅游活动后。旅游服务必须持高度的人文情怀,以发于心、形于外的贴心关照才能给予旅游者一段幸福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7.
文学旅游在浅阅读时代具有非凡意义.现代阅读方式变革打破了传统的文学审美模式和获取知识的路径,对我国文学的现代生存提出挑战.通过文学旅游获取知识,并接受审美教育已成为鲜活的时代话题,具有新的时代意义.该研究选择《水浒传》故事发祥地水泊梁山为案例,通过访谈和网络博客获取研究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构建文学旅游者的审美消费模型,再次收集网络博客数据对该研究的理论饱和度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文学作品作为“前结构”或“前理解”存在,是文学旅游者的—种期待视界,对文学作品的熟识程度决定了文学审美的深度.文学旅游者的审美消费体现为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和审美情感的有机融合,其中前者是后三者的起点,审美感知通过人物、往事、故事环境、小说情节等展开审美想象;审美感知借助景观、人物、环境达到审美理解;审美感知能够激发文学旅游者的审美情感,包含对作品、作者、人物、时事的评价以及自我励志.该研究理论上可以拓宽文学旅游的研究视角,实践上可以为文学资源的旅游开发和传统人文精神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俱乐部旅游:实施、意义与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娟 《旅游学刊》2004,19(1):37-41
本文根据实地调研,讨论国内新近出现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俱乐部旅游。文章首先分析这种旅游方式成功实施的三要素,即相关主体、旅游线路设计、物质准备及费用;其次,从旅游者、当地社区、旅游组织者以及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和遗产保护等角度,对俱乐部旅游进行收益分析,并同时与其他旅游方式进行效益比较;第三,通过讨论俱乐部旅游与“大众旅游”、“自助旅游”、“另类旅游”以及“活动旅游”等旅游概念的关系,对其进行学术定位;最后,从俱乐部旅游的易行性、潜在的参加者群体、与户外健身运动的关联性、以及中国户外运动资源等4个方面,指出俱乐部旅游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旅游2.0:构建新的旅游服务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凯 《旅游学刊》2006,21(9):36-40
本文通过对Web 2.0在国内外旅游类网站上的应用的调研和文献研究,来介绍Web 2.0如何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通过对目前Web 2.0中的技术如博客、播客、维基(Wiki)、RSS等在旅游网站中的应用来说明旅游类网站在Web 2.0中的可发展性.  相似文献   

10.
刘鲁  王臻真 《旅游学刊》2016,(11):138-141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旅游学刊》创刊30周年.2016《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于10月19日至23日在洛阳召开.本届年会主要聚焦“学术思想、知识创新与价值取向”主题,探讨未来5年中国旅游研究及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前沿理论与实践问题,梳理《旅游学刊》创刊30年来旅游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为旅游学术研究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旅游美学教育,能够使得学生们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自身的审美修养。旅游美学教育应该把审美教育作为教育重点,在旅游美学的教育细节当中,应该充分的结合东西方的美学理念,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来对于学生们进行美学教育。  相似文献   

12.
在古人心中,“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具有相同的意义,都是为了开阔眼界。在网络、通讯、影象、印刷发达的现代,要生动地了解别的地方的人文风情已经不是什么难事,旅游的意义就在于享受与体验。城际旅游的享受很容易达到,户外旅行则常常因为不能带太多装备不得不放弃某一部分的乐趣,有了折叠式产品,这种遗憾就可以弥补了。折叠式装备种类很多,小到牙刷、杯子,大到游船、帐篷,物品折叠不仅使我们的旅行延长,在同样的空间中,有了这些东西,旅游的享受也会更加全面。因为折叠式用品的参与,我们的旅游有了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3.
关子旅游真实牲问题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振之  胡海霞 《旅游学刊》2011,26(12):78-83
自真实性引入旅游研究以来,学者们从多学科及多种意识形态来解释真实性,衍生了大量的真实性概念,但这些概念大多不在同一个逻辑层面上来探讨问题,致使真实性问题扑朔迷离。文章通过事实的、认识的、信念的三个层面来考察“真实性”,从逻辑层面上理顺并构建了从客观性真实性、相对性真实性到绝对性真实性的“真实性”体系。事实上,只有在信仰的层面上,才会有绝对的真实性,对客观性真实性和相对性真实性的讨论,在本质上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旅游者通过体验,在旅游地完成了“诗意地栖居”,仅此而言.旅游对于人类生活,功莫大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旅游行业迎来非常大的发展机遇。户外研学旅游项目近些年在我国很多地区开始展开,这种新型的户外旅游模式是很多旅游企业的发展规划,本文主要在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对海南户外研学旅游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四姑娘山作为自然遗产旅游地之一,发展山地户外探险旅游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不断快速成长的市场优势,既能产生可观的综合效益,又有助于对传统观光型旅游的转型。本文主要采用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四姑娘山山地户外探险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提升景区山地户外探险旅游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推动四姑娘山山地户外探险旅游持续健康高效发展,使遗产旅游地生命力更旺,从而实现自然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双赢。  相似文献   

16.
李海  石勇 《旅游学刊》2022,37(1):10-13
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是以体育运动为目的,以现场观赛、参与体验及参观游览为主要形式,以满足健康娱乐、旅游休闲为目的,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其中,伴随着全球户外运动的快速发展,一种强调在天然环境下进行的户外体育旅游正风靡全球,近年来也在我国日渐兴起。户外体育旅游与户外运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是通过参加户外体育活动体验或观赏与体育活动有关吸引物的一种"旅游"活动,有别于户外运动主要着重于"运动"自身,即关注运动过程中身体状态的变化、户外装备、活动所需的技术、安全措施等,而户外体育旅游活动更多的是追求一种自身的价值感和体验感。  相似文献   

17.
旅游学科体系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1987)的“三个世界”的划分,外部世界为世界1,人类意识为世界2,客观知识世界为世界3,以这种理论来认识旅游,我们就会发现旅游也被划分为三个世界:旅游世界1,即旅游外部世界也就是旅游现象(或称作旅游活动、旅游实践),也就是人们作为旅游者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当然,其具体内容视人们对旅游的定义而定;旅游世界2,即旅游研究团体,也就是说人们主观上对旅游现象的认识,只不过旅游研究团体对其认识更深入、更有代表性而已;旅游研究团体是对旅游进行研究和构建旅游知识的主体。因此这个…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著名乡村旅游地成都农家乐“五朵金花”为案例,选择新浪旅游博客为数据源,结合内容分析与共现网络方法,研究了“五朵金花”的旅游地形象认知特征.结果表明:(1)内容分析与特征词共现网络方法的结合能较好地解析旅游者对“五朵金花”乡村旅游集群形象认知的精细结构.(2)“五朵金花”总体形象是以类型丰富的主题花卉为媒介,以休闲体验式自然田园风光和乡村农家意境为载体,集地方美食、传统风俗和文化艺术为一体的近郊游憩度假型旅游集群.(3)形象描述、吸引物名称标识和相关地名等词汇的出现频次及共现关系网络表明,5个独立吸引物的旅游形象呈现层次性和个性化特征;“荷塘月色”在“五朵金花”整体形象的构建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主导作用,“幸福梅林”“东篱菊园”“江家菜地”处于第二层面,“花乡农居”的认知度最低.(4)地名“成都”对“五朵金花”旅游集群品牌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具有重要影响,“三圣乡”则是凝练旅游形象的直接空间载体,5个独立吸引物名称标识的内涵和文化意义也是形象塑造和传播的基础推动力.旅游者自发上传的游记对旅游形象塑造和传播具有重要影响,采用不同类型特征词群开展旅游地形象的精细研究,为信息时代的旅游地理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对乡村旅游地管理、规划和推广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工作主要是通过思政课来开展,思政课也是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专业课则把教学重点放在传授知识、培养各种专业技能等方面,这就形成了“德”“能”分离的局面。但在新时期,思政课程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育观,融入高校课堂教学中,由此,思政教师的教学也获得了其他专业教师的支持。对此,旅游专业教师也要把旅游专业相关知识与思政知识融合在一起,挖掘“旅游学概论”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找准切入点,开展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20.
《旅游学刊》2007,22(1):96-96
2006年11月14日及其随后的几天,南方某大学投稿人薛某等,以“花生米”的化名和“未验证”的“搜狐网友”的名字,先后多次在搜狐博客留言,散布对本刊刊用稿《也论休闲与旅游》一文来源的怀疑(该文独立撰稿人为本刊编辑部成员)。在该文作者刘德谦几次耐心解释后,流言散布人仍然煞有介事地说《也论休闲与旅游》与她投寄《旅游学刊》的稿件“是这样地一致”,并进而怀疑到了“旅游研究领域,旅游学科发展”的整体。让未能够读到她的文章的人不知道产生了多少的怀疑与猜测,使本刊的声誉受到了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