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中国农户科技水平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是农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农户作为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其科技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发展。本文运用行为科学理论对中国农户科技水平的影响因素作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努力提高农户的财务管理水平○王峻森目前制约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农业科技只有通过“人化”,“物化”的作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实现这个转化,要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关键在于农民、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决定着农...  相似文献   

3.
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是创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为此,我们对唐山市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优势和不足,提出创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邓晓海 《农村经济》2005,(10):85-87
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我国目前还是主要以推广的途径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农业现实的生产力,这种政府“一厢情愿”的自觉行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已渐渐陷入被动局面,继而出现了不少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农业科技成果新的应用途径——科技扩散。在分析科技扩散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实现“科技扩散”在农业中的应用模式以及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从而使科技在农业的增产,农民的增收、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研活动的真实记录,浓缩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和知识宝库.振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最终取决于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应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使之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实现这一终极目标的途径是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的利用率.在当代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中,农业科技档案的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连续不断的向广大农民、农业科技工作者传递农业信息,直接为农村和广大农民生产经营者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科技研究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实践证明,它是农业高新技术、科研成果、知识经验等农业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换的简洁途径,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阻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民 《农业经济》1998,(7):22-22,28
阻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因素分析刘玉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活力之源。农业要向高产、优质、高效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加速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从而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由潜在的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改革开放,特别...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加速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本文以海南省独具特色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业科技110的发展建设为依托,结合海南省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相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夏武见 《山西农经》2023,(18):75-77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不断优化和提升,将其应用到农业领域中,能够解放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业产量和质量。针对目前我国在农业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短缺问题,需要结合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科技为支撑,整合、统筹分配以及合理创新各项资源,以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河南省汝州市焦村镇农业发展现状,研究了科技支撑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阐述了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意义,分析了科技支撑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村财务会计》2003,(4):10-17
(续上期)第七章农业科技与农业教育第四十八条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农业科技、农业教育发展规划,发展农业科技、教育事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逐步增加农业科技经费和农业教育经费。国家鼓励、吸引企业等社会力量增加农业科技投入,鼓励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等依法举办农业科技、教育事业。第四十九条国家保护植物新品种、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鼓励和引导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传播和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促进农业科学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0.
虚拟现实技术助推农业技术教育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转化靠推广。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开展的农业技术教育培训与现实需求以及时代发展要求脱节的现象日趋严重。因此,运用最新的信息技术革新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方式与手段、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质量和效果、丰富技能培训内容的实践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虚拟现实思想的最初提出来源于人类用来开发模拟现实物理世界某种事物或现象的电子设备  相似文献   

11.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商品化步伐的加快,情报信息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作用和威力也越来越直接、明显。为促进农业科技信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情报信息部门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当前农村市场的需求,积极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12.
农业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后发阶段和关键环节,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中国现实国情为依托,以国家发展规划为导向,对农业产业转型绘制的新蓝图。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对维护我国长治久安、伲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农业转型具有突出意义。当前,因科技创新及应用问题所导致的矛盾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日益凸显,如农业生产科技化水平和规模化发展的地区差异明显,农业科技普及率、应用率不高,区位优势不易发挥、特色产业难以发展等。以科技支撑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应当大力推动农业生产实现科技化、规模化,增强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以地区农业生产实际为导向,提供符合发展实际的农技服务;以科技创新赋能特色产业,挖掘地区农业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初中国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战略中国农业科学院黄佩民,安成福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振兴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最终要靠科学技术。我国在农业科学技术方面,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科研、推广机构和队伍已初具规模;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逐步完善;农业科技基...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科学技术成果只有经过推广、应用,并入生产过程,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实现其社会经济价值。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只有30%左右得到了推广和应用,转化成了现实的生产力,而其余70%左右的农业科技成果却仍以样品、礼品、展品及专利和论文等形式被束之高阁,游离于现实的农业生产之外,它们只是“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农地规模化经营效果差强人意,小散化经营、零碎化经营仍然十分突出。研究表明,我国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应用程度低是农地规模化经营的主要障碍。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农业现代化的经验表明,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是促进农地规模化经营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背景下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发展的措施应该是:国家要尽快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政府要对农业科技应用进行补贴和奖励;社会要形成农业科技应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经济》1997,(8):64-68
农技推广:成本、效益与农民决策《农技推广:成本、效益与农民决策》课题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但科学技术本身只是潜在的生产力,只有把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农技推广就是将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加...  相似文献   

17.
<正>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火车头,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加速器。对这样的认定,似乎不会有人否定。但是,在原始的石斧、石刀已被电力、水利和内燃机动力取代,野生采种已被科学制种取代,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已被机械化、社会化大生产所取代的现实条件下,农业科技的发现、发明和创造的价值尺度是不可忽略的,将农业科技的应用变更为选用是理所当然的。科学有真伪。何为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  相似文献   

18.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但任何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都必须通过人这个载体,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科学技术就不能很好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民致富奔小康就失去了智力支持,成为了一句空话。近几年来,红河州农广校(绿证办)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相似文献   

19.
农业部长杜青林在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宣布,中国将在未来15年力争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到2020年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3%,农业科技整体实力率先进入世界前列。目前中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虽然已经达到48%左右,但相对于美国高达81%的农业科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在我国农业和经济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可 ,但在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具体落实 ,或者说是推动科技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广泛应用的现实步骤方面 ,一些学术界和实践部门包括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却又忽视了农民这一终极主体。笔者之所以称农民为终极主体 ,是因为他们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最终使用者和终端消费者的角色 ,是农业科技企业科技产品的直接货币支付者 ,几乎可以说 ,农业科技企业的生存发展的“衣食父母”就是农民。因此 ,全然忽略农民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中地位与作用是不应该的 ,在理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