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于加入WTO的台湾,面临着降低关税的迫切要求。而降低关税,外国产品对本地产业冲击势必加大,采用反倾销的立法手段来保护本国产业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旨在研析台湾反倾销法的立法和实施,以便为大陆反倾销法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关税的减让和非关税壁垒措施在贸易保护中的限制使用,反倾销以其合法性和隐蔽性成为多数国家贸易保护的重要工具。为此,世界各国相继建立并逐步完善本国的反倾销立法,以维护公平贸易和抵制不公平竞争。对此,中国也应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在WTO《反倾销协议》的框架下,借鉴先进的反倾销立法经验完善现行反倾销法,以尽快改变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3.
美国反倾销法十分注重对政府作为义务的规定。本文通过对美国反倾销法中政府作为义务的规定所呈现出来的特征分析,对我国反倾销立法对政府作为义务规定以及反倾销实践中如何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Spencer-Jones ( 1 992 )的模型 ,在理论上推导在开放条件下纵向关联的汽车市场 ,整车关税的变化对国内汽车产量的影响 :在国内厂商规模小的情况下 ,整车关税的提高 (降低 )会提高 (降低 )国内厂商的产量 ,这个结论在实证分析中得到了证实。本文指出在高关税情况下的产量膨胀并不可取 ,降低关税并配合适当措施 ,这对国内汽车产业具有正面意义 ,这一结论对类似的产品市场的贸易与保护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美国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也是对我国提起反倾销申诉比较多的国家.众所周知,反倾销措施的采取主要有三个必要条件:价格、造成的损害及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对中国和美国在这些方面的立法差异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分析中国反倾销法的不足之处,从而为完善我国的反倾销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韩贸易合作的产业内贸易效应:1992—200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中韩两国贸易合作与双边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关系.通过对1992-2007年两国平均关税与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协整和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平均关税每降低0.01将导致产业内贸易指数上升0.27.由此得出,在中韩两国贸易合作进程中,随着关税壁垒的不断降低,双边产业内贸易将得到更快的增长,两国贸易合作的调整成本呈长期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付强  付荣 《当代经济管理》2006,28(6):115-118
实质性阻碍损害标准是指倾销进口产品严重地阻碍了进口国一个相同产品新产业的建立。作为反倾销法中损害认定三种损害类型中的一种,国际反倾销协议和各国反倾销法包括发达国家如加拿大的反倾销法对其规定得都较为概括模糊,因此有必要对加拿大国际贸易法庭对有关实质性阻碍的案例解释进行分析,以明确该损害标准的适用规则。从实质性阻碍客体之认定和实质性阻碍因素之认定两个方面对实质性阻碍案例解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倾销是一种不公平的贸易做法。鉴于我国反倾销之现状,目前应加强研究世贸规则与他国反倾销法,在比较中寻找差距。对于适合我国实际的一些制度、规定应大运用,以逐步完善我国的反倾销立法。  相似文献   

9.
欧盟反规避措施及我国应对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欧盟国家纷纷将反规避措施纳入其反倾销立法中,对来自其他国家的生产、投资以及贸易活动采取反规避措施。为了维护反倾销法的尊严和避免反规避行为对我国产生的不利影响,研究反规避及其方法、借鉴欧盟反规避措施立法经验。弥补我国立法的不足无疑是入世后中国面临的又一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游说在各国政治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游说公关已经成为一种合法职业。本文主要探究的是金融立法中的游说制度,从美国金融立法中的游说制度入手,通过反倾销法和信息自由法两个典型案例探究其促进议会立法以及阻止议会立法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接着对我国国内法律中游说制度规定现状作了简单介绍,最后结合西方国家金融立法中游说制度的特点和具体实施过程,总结出我国对待游说制度的科学态度和合理做法。  相似文献   

11.
关税纳税义务因何产生,归属于何种主体,是关税法的基本问题.关税课税客体,在税法理论上有“应税行为”和“经济财产”类型之分,“应税行为”模式下根据不同行为类型又分为“进出口”和“报关”模式,“经济财产”模式下又区分为“所有权”和“占有(权)”模式.不同的课税客体类型,可依据一定的归属原则,归属于不同的主体,从而确定不同的关税纳税义务人.各国关税法或海关法对关税纳税义务人的不同规定,正是不同的关税课税客体及归属理论和立法思想的产物.我国关税法律实践中关于关税纳税义务归属问题的争议,根源在于“关税纳税义务的产生”这一问题上的认识模糊,应恪守税收法定主义,回归到《海关法》的立法本意中来.对海关法中相关规定的理解,应结合其历史渊源、立法目的及规范文义进行综合考察,借用概念的税法解释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限度,以维护法律的安定性和法律秩序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各国都以立法形式对反倾销这一世贸组织的热点问题加以规范的今天,我国的立法却显得不那么完善,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反倾销法律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参照《反倾销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各国反倾销诉讼实务,根据我国反倾销实践,针对我国反倾销立法的不足,力图找出一条建立和完善我国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反倾销法的价值取向应体现对公平竞争的追求和自由贸易秩序的维护。但长期以来,反倾销法的实际功效与价值取向一直相背离。反倾销法价值取向的回归应以公平竞争和自由贸易为尺度。促进反倾销法价值取向的完善对控制反倾销措施滥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反倾销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倾销是一种不公平的贸易做法。鉴于我国反倾销之现状,目前应加强研究世贸规则与他国反倾销法,在比较中寻找差距。对于适合我国实际的一些制度、规定应大运用,以逐步完善我国的反倾销立法。  相似文献   

15.
碳关税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欧美国家提出碳关税迫使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自愿进行碳减排,从而碳关税对外贸出口的影响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从碳关税提出的背景出发,总结和归纳了我国外贸出口、外贸顺差、高碳产业和发达国家的进口对我国碳排放量的影响,分析了碳关税对我国企业成本、外贸出口、高碳产业和外贸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我国曾多次降低关税。仅1994年,我国就主动削减进口关税20%,涉及3000多个税目。今年4月,我国再次大幅度降低关税,平均税率总水平由此前的35.9%降至23%。今后2—3年内,我国还将继续降低关税税率总水平,调整关税结构,分步骤将我国关税降低到一般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关税降低到底对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迫切要求放开农产品关税限制,贸易限制对农产品出口量与价格产生显著影响,从而导致农产品出口国相关主体福利的变动。本文运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在对大米供给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及出口需求弹性估计的基础上,基于国际粮食价格剧烈波动的现实,分析大米出口关税变动对不同主体福利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关税水平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体社会福利水平的改善,但其福利效应在生产者、消费者、政府等不同主体之间的分配是非均衡的,关税水平的降低促进了消费者福利和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以及贸易条件的改善,但同时也导致了生产者的巨大损失和汇率的损失。因此,政府根据最佳关税水平,对不同主体的福利变动进行调节与补贴,从而实现福利均衡,促进大米产业的稳定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美国反倾销法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含义界定的标准以及生产要素价值方法、市场取向产业测试、数量限制协议、一国一税、单独税率测试等具体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传统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对国内产业的保护作用逐渐被削弱,反倾销是WTO允许的保护国内产业健康发展,维护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的反倾销体系已初步确立,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企业反倾销意识薄弱,政府立法和执行力不足以及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等问题,有待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三方的共同合作,建立"三位一体"的对外反倾销体系。  相似文献   

20.
关税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1978~2009年数据为基础构建VAR模型,运用协整检验分析方法和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对中国关税的产业结构调整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关税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关税政策短期内对第一产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第二产业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第三产业有不确定且微弱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