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隋唐时期是袍服演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袍服开始在社会各阶层中流行开来,由于民族融合,袍服开始出现多种款式,并且大量吸收少数民族的服饰元素。文章通过对经史文献、壁画、博物馆馆藏绘画等实物进行研究,以袍服形制、色彩、装饰、材料为基础进行分析总结,全面系统研究隋唐时期民族融合对袍服演变的影响,同时较为详细地探究了圆领缺骻袍。文章认为隋唐时期连体通裁的圆领袍服开始在中原地区流行开来,出现窄袖、宽袖、广袖,交领、圆领、翻领,袍长过膝、袍长坠地等多种形制并行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秦代袍服多承袭战国,汉代初期袍服多承袭秦代,虽一脉相承,但也逐渐发生着演变。文章通过对经史文献、考古报告、出土绘画、博物馆馆藏等实物进行研究,以袍服形制和功能、色彩装饰和材料为基础进行分析总结,对秦汉时期袍服的演变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文章认为秦汉时期袍服有曲裾和直裾等形制,不同的形制影响到其功能的转变。此外,文章根据经史古籍中袍的名称和使用材料有关记载,结合当时纺织手工业的社会背景,分析出秦汉时期以材料命名的袍服主要有锦袍、布袍、绨袍、绵袍、缊袍等,从而还原袍服在秦汉时期的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3.
宋元时期袍服多承袭前代,但也逐渐发生着演变,尤其宋代袍服在审美上的变化和元代圆领袍服的再次流行,都深受当时社会因素的影响。通过对经史文献、考古报告、传世绘画、博物馆馆藏等实物进行分析总结,对宋元时期袍服的演变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认为:宋代袍服种类繁多,交领重新开始流行,合领第一次成为社会主流;元代袍服圆领再次在社会上流行,不同的社会背景深刻地影响着服饰的演变。此外,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分析出宋元时期大量袍服的命名原因和分类依据,从而还原袍服在宋元时期的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4.
自先秦到民国,袍服从内衣演变成常服、礼服;从单一形制演变为多元形制;袍服因功能的演变和民族的交融而演变发展.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私人藏书,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形成,与纸的发明与普及、文化多元、爱藏书的社会风尚等有关。魏晋南北朝私人藏书的繁荣,推动了这一时期文学的兴盛。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五言诗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不仅有许多各具风格的诗人,而且从内容、形式到格律等都大有进步。论文选择了这个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诗人,包括魏曹植,晋傅玄、陆机,梁吴均等。通过分析比较他们对《陌上桑》这个共同的故事题材的不同处理方法以及体现出来的不同诗歌风格,展现从乐府诗到文人诗以及文人五言诗在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唐律疏议>的先进性及其对周边国家和后世的影响为世人所公认.通观唐律的精神原则制度皆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相仿佛,若无该时期对秦汉时期的法制进行整合,唐朝要在短时期内创制出影响后世千载的法典实难想象.魏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对唐律的法律精神及具体制度的形成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社会发展中,文化始终是社会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一个民族的兴亡、发展,都无法脱离文化传承的关系。纵观中国历史,每个朝代在文化的发展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特点,文化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各种力量的推动,家族文化就是一股重要的推动力。魏晋南北朝时期,琅邪王氏家族的文化发展就对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萧统主编的《文选》共选录谢灵运、颜延年等十一位诗人的二十三首游览诗。这些诗的主题纷繁复杂,成因多样。文章通过对这些游览诗内容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保己修身、志向怀抱、歌功颂德和孤寂哀伤四大类主题,并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深入探讨了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从互文性视角出发,对魏晋南北朝至唐代《燕歌行》系列作品的主题由"闺怨"向"征战"的演变过程进行梳理和论证,重点探讨《燕歌行》主题演变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以及文本意义的增值问题,有助于发掘诗歌文本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大量鬼怪神仙的故事反映了远古鬼神崇拜的心理。原始思维中的情感对志怪小说及作者的审美情感有着双重的渗透作用,具体表现在志怪小说作家的创作激情与原始宗教、巫术情感十分相似;同时,它还表现在原始宗教、巫术等思维左右着志怪小说中的审美情感。这两种渗透使得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具有了某种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夏悦 《企业家天地》2011,(4):195-196
湘绣的历史从长沙楚墓发掘的绣品实物开始,至今已有2000多年,不同时期的制作风格和审美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早期刺绣是为了美化生活附着于服饰等日用品上,同时又为宗教信仰服务。宗教信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各种图腾就是刺绣图案的主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刺绣除了实用价值外,逐渐注重纯艺术性的观赏价值。今日的湘绣仍以服饰等日用品为主的实用美术和陈列为主的纯艺术构成二大审美价值并存。  相似文献   

13.
从家训和遗令这个角度对魏晋南北朝的士风进行剖析和分解。魏晋六朝士人在遗令和敕子书中大都以求全、求名、求和的生存原则告诫后人,这里面有深刻的时代原因,更多的则是体现士人与政权的对立,以及对家族利益的关注。另一方面,士人对薄葬的身体力行,让人们感概魏晋南北朝士人的潇洒风姿。然而在这种洒脱的风姿背后,又隐晦的揭示了士人在薄葬这一行为下深深的自卑感。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典传统诗歌讲究声律之美,注重音韵和谐之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永明体"诗歌出现,使得中国古典诗歌在完善艺术形式美和艺术技巧美的过程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后来隋唐五代和两宋,尤其是"盛唐之音"之韵律"诗乐"的全面成熟及繁荣兴盛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也为近体诗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文章旨在论述其形成的原因、特征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魏晋南北朝是古代汉语辞章学的奠基时期:在体式、风格方面,已开始区分文与笔;出现了中国古代辞章学第一篇综合性的文论——魏·曹丕《典论·论文》;以荀粲为代表的言不尽意说、以王弼为代表的得意忘言说、以欧阳建为代表的言尽意说的言意论以及许多名家各具代表性的辞章理论,如晋·陆机《文赋》、葛洪《抱朴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萧统编辑的《文选》等都对后世辞章理论与实践作出重要的贡献,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是第一部最全面、最系统、体大思精的中国古代辞章学专著,堪称中国古代辞章学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16.
《汉书·艺文志》中与地理有关的书目主要涉及兵书地形、五行形法,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隋书·经籍志》中的地理书逐渐演变独立,划分为史部中的地理类。伴随着地理学科的独立和发展,地理书的数量激增,其原因与演变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各朝代有着不同的主导因素:魏晋时期,"求异志怪"的地理观与宗教特色的生活方式引发了对地理的重新认识与思考;南北朝时期,"求真竞美"的创作观念促进了地理书的撰写;隋朝时期,"上计"资料搜集制度帮助了地理书的创作与编纂。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理论批评史的一个璀璨时期,钟嵘的《诗品》则是这一时期的一颗闪亮的明珠,《诗品》以"吟咏情性"的诗歌本质论为基点,以"悲怨之情"为一个品评的标准,推崇"自然之情"的审美风尚,追求"兴味无穷"的审美境界,对后世的诗歌品评鉴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洛阳伽蓝记>的是杨之的呕心之作,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动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书中自序提及的追述洛阳寺庙兴废之外,还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两个时代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即史学的繁荣和地记的兴盛.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的监察制度既遵循着自身发展的内在理路,又深受国家政治的影响,与当时政治社会沿革密不可分。曹魏时期行政中枢机构的变化,使中央御史台从秦汉少府系统中脱离出来,走上了独立演化的道路。两晋皇权与门阀士族的相互斗争与妥协,则使监察制度成为二者博弈的重要政治通道。南朝寒门势力的兴起,监察制度转而成为皇权政治的有力工具,既对门阀士族形成重要约束,又推动皇权政治走向制度化与规范化。与此相对,北朝统治者不断受到汉族政治文化影响,监察制度则由胡汉杂糅向汉化制度演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次在学术上系统地阐述和探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屠城现象,试图从屠城这一残酷的战争乱象来窥探这一时期的乱世景象。透过屠城的窗户,我们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观察肆虐几百年的"玄"风,来感受持续几百年的政治乱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