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深港产业合作的方向选择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深港产业合作,首先应立足于整个区域经济的未来发展和各自城市的定位,以实现深港经济一体化为目  相似文献   

2.
一、项目概况深港西部通道口岸工程是一项大型跨境基础设施工程,位于深圳市南山区东角头填海区,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深港两地政府联合建造,在我国首次采用深港查验单位联合办公的“一地两检”模式的大型跨境基建项目,建成后的西部通道口岸将是连接深港两地的又一重要的陆路交通口岸。本工程总用地面积约117.89公顷,其中港方管辖区占地约41.56公顷,按使用功能划分为旅检区和货检区,旅检区占地约9.26公顷,货检区占地约32.30公顷。港方管辖区为香港特区政府投资,委托深圳市深港西部通道工程建设办公室负责建造工作及建造管理工作,港方口岸设…  相似文献   

3.
<正> 一、深港科技发展现状比较深港科技合作建立在深港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以及两地科技发展现有基础上.为此,对于深港两地科技发展的现状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以20世纪90年代后期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香港遭受金融危机打击后提出发展创新科技为标志,深港高新技术产业合作逐渐成为深港经济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尽管对于香港是否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优势、深港两地科技产业能否产生明显的合作效果等问题,还存在各种不同认识,但我们认为,伴随深港经济合作不断推进而出现的两地科技产业合作,是以具有互补关系的深港科技资源为实现条件的。深港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具有客观的现实基础,正在逐渐成为推动两地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5.
"深港合作"、"深港一体化"、"深港同城化"的概念提出多年,但在实际经济工作中,深港经济合作尚处于浅层次,合作方式主要是围绕"物质资源配置"的"硬合作",尚不是主要立足于以合作开发优要素(主要指技术与知识等要素)为主体特征的合作。本文提出,深港经济合作应首先指向"优要素合作"。深港经济优要素合作是指,在深港之间尚未完全一体化的前提条件下,双方应优先整合流动性强、具有强大增值效应的知识、技术等优要素,在区内生成更多创新生产要素,推动创新优势的集成和区域经济结构转型。深港经济优要素合作的主体内容包括深港之间的制度寻优合作、智力寻优合作、产业寻优合作以及空间寻优合作。本文将重点阐述深港之间制度寻优合作与智力寻优合作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曲建 《特区经济》1997,(9):36-36
<正>一、深港合作的目标模式 深港合作的目标模式,从长远角度来看是建成以港深区域共同市场为核心内容的经济区,即以充分尊重港深两地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和实行“一国两制”为前提,深港间本着相互协商、互惠互利的原则,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内,逐步形成货物、资本要素的自由流通和人员的有限流动,实现深港经济的相互融合,推动深港经济持续繁荣与发展。 港深区域共同市场的具体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7.
建立深港基金的构想陈应春[摘要]建立深港基金既是深港金融合作的切入点,又是共创深港繁荣的生长点。本文通过阐述建立深港基金的意义,提出建立深港基金的初步构想。[关键词]深圳香港经济合作深港基金1.建立深港基金的意义1.1建立深港基金有利于推进深港经济合...  相似文献   

8.
<正>一、深港经济的互补性和合作的特点 香港回归祖国后,进一步开展和加强深港经济合作,是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客观需要,也是深圳实现第二次创业的必然选择,是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就深港经济合作前景而言,两者互有优势和差距,但更主要表现为合作和互补。经济合作继续是两地经济关系的主体,竞争是个别的、次要的。  相似文献   

9.
一、深港经济正在迅速和广泛地融合,深港经济逐渐一体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深港都市圈正在浮出水面在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里,香港和深圳都曾起到十分巨大的作用。现在人们又开始把眼光聚焦在这两个特区城市在经济领域各方面迅速和广泛的融合上来。到2001年底,港资企业占深圳外资企业总数的78.4%,港商投资占外  相似文献   

10.
韩彪 《特区经济》2000,(4):17-18
一、深港两地港口航运合作前景 1、深港航运合作将使深港两地“双赢”。从地理位置看,深港两地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经历了从起步到成长的发展过程。80年代初,香港招商局集团在蛇口开发建设港口,带动了蛇口工业区的发展,而且对整个深圳经济的发展起了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九七”香港回归的临近,深港衔接特别是经济衔接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本文拟通过深港产业结构实证比较,找出深港产业结构的特点、异同和差距,并提出深港产业结构合作的一些设想。 一 深港产业结构实证比较 以下从深港3次产业结构总体水平、3次产业结构效益及工业产业结构水平3个方面进行比较。 1,3次产业结构水平的总体比较 (1)产值结构(见表1) 表1显示,自60年代以来,香港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总的趋势是,第1产业部门日趋衰  相似文献   

12.
《中国招标》2010,(33):30-31
深圳市政府采购中心日前发布公告,《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综合规划》开始公开招标。 前海开发被视为深港合作的重要区域,去年底便已明确定位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据了解,综合规划的规划范围包括由双界河、宝安大道、月亮湾大道、妈湾大道及海堤岸线所围合的区域,用地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该区域是深化深港合作,高起点、高水平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合作区域,将发展为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先导区和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引领区。  相似文献   

13.
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深港经济合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坚 《特区经济》1997,(12):28-31
<正>在人类历史即将迈向21世纪的时刻,我们迎来了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国际盛事。如何充分利用人类即将走向21世纪和香港顺利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性机遇,将深港经济合作全面推向21世纪,实现两地携手并进、共同繁荣,是深港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所共同面临的迫切课题。 一、深港经济合作的定位 1、深港经济合作的时空定位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开始,香港就隶属于南海郡的番禺县。汉朝及三国东吴时期,香港属南海郡博罗县。东晋咸和元年,香港始属东官郡宝安县,郡治及县治均设子冈(今深圳南头)。明万历元年(1573)、从东莞县分置新安县,县治设于子冈(深圳南头),香港乃属新安。可见,深港两地自古以来就属一家,不分你  相似文献   

14.
<正> 保证“九七”之后香港的长期稳定与繁荣,实现深圳二次创业,搞好深港衔接,促进深港经济的全面合作,是深圳市面临的最为紧迫的任务。深港衔接的基本目标是,在10~20年内逐步成长为我国的联体运行的国际大都市区,带动我国华南地区持续地高速增长。基本内容是,经济运行方式、金融制度、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等。 一、关于深港经济运行方式的衔接 深港经济运行方式的衔接包含多方面的内容,需要认真而全面地加以研究和探索。香港实行的是“积极不干预”的市场经济,市场开放度高,市场机制较为完善,市场竞争极为激烈。而深圳在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方面在全国先行一步,经过15年的努力和大胆创新,初步建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但仍需向更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迈进。因此,要实现深港经济运行方式的衔接,关键是深圳要加快市场建设的步伐,积极向国际惯例靠拢。主要内容包括如下方面: 1、完善并健全深圳的市场体系建设,促进深港市场体系的衔接。香港具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其市场的作用覆盖经济活动中的各个领域。如生产资零、消费品、技术、劳务、金融、房地产、产权、信息、文化等市场已比较成熟和健全,且日益国际化。香港作为国际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已形成门类齐全的金融市场体系。与此相比,深圳在?  相似文献   

15.
李茂勇 《特区经济》1998,(10):41-41
<正> 形成于80年代初期的深港经济合作,是以香港产业转移方式,把港方的资本、市场和管理优势与深圳的地理位置、土地、劳动力等比较成本优势加上特殊政策结合而形成的区域经济合作。其特点一般表现为市场导向、港资主导的形式,合作层次处于民间和工商企业界的低级阶段。进入90年代以来,深港经济合作的基础出现较大变化,特区比较成本优势减弱,港资向珠三角地区转移,使得两地合作面临新的挑战。“九七”香港回归为推动深港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使得深港之间提升经济合作层次,扩宽合作领域的构想逐步成为现实。展望香港回归后深港经济合作的前景,笔者认为应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探索新的路向: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如何理解“深港证券市场衔接” 要理解这一概念,首先必须认识到深圳、香港证券市场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两个各具特色的证券市场,它们在经济背景、发展阶段、管理模式、运作机制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深港证券市场衔接”这个概念: 第一,深港证券市场衔接是两个独立证券市场之间的衔接。“九七”以后,深圳证券市场与香港证券市场仍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证券市场,不能把深港证券市场衔接理解为深港证券市场的合并或香港证券市场兼并深圳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17.
自2003年1月27日零时起,深圳皇岗口岸旅检实行24小时通关,至此,皇岗口岸成为全国唯一全天候通关的口岸,媒体和专家们称之为"深港合作的一个全新里程碑",它将从更深层次、更全方位、更大范围地推动深港间的经济合作和互惠互利,并使深港经济一体化的步履更加扎实、前景更加明朗.  相似文献   

18.
随着皇岗口岸24小时通关的实施,关于深港经济合作的话题又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香港经济陷入困境。香港要实现经济复苏需要提升深港经济合作;深圳经济的发展,香港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深圳要进一步发展,还需要加强与香港的合作。因此,两地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把深港经济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9.
前海深港律师法律服务业合作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及其补充协议框架内进行的,但是CEPA协议对香港法律服务业进入内地所规定的限制性条件过多,香港律所在内地设立分支机构以及与内地律所联营的门槛过高,因此前海深港地区律师服务行业的合作在实践中遇到了很多障碍。如何在前海现代服务区进一步降低深港律师服务行业的合作门槛,提高前海深港法律服务合作的成效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前海深港律师法律服务业的合作进行必要性分析,同时借鉴国内外法律服务合作的有益经验,建议前海地区相关部门应该制定更多政策放开前海法律服务市场,并在前海地区建立深港律师行业协会,加强深港两地法律服务行业的学习与交流,让更多的香港律师事务所有机会为前海现代服务区提供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20.
<正> “九五”期间,随着香港回归,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关系将进一步向更高层次和更广的范围推进。深圳作为内地连接香港的前沿和我国改革开放的示范区,在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搞好深港两地主要产业和重要基础设施的衔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扬长避短,加快深港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对加速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联系,促进深圳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以及保持香港回归后的繁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深港工业衔接方面,要突出抓好高新技术产业、能源工业和加工工业衔接。 一、深港高新技术产业的衔接 1、深港两地高新技术衔接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自80年代初,香港经济发展进入“后工业化阶段”,香港工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演进,香港作为世界和亚太地区的重要金融、贸易中心,设有跨国公司总部100多家,具有科技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