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外高桥保税区对浦东经济发展的推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浩 《特区经济》2011,(2):62-63
外高桥保税区是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保税区,与浦东新区"同龄"。本文通过多角度、多方位的分析,反映了外高桥保税区对浦东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力作用。论文首先以时间为轴,动态分析外高桥保税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增长;然后从综合经济指标和单位产出效益两方面对外高桥保税区与浦东新区的经济效益关系进行分析,继而比较保税区与其他开发区的经济效益,凸显保税区的优势;最后建立回归方程,分析保税区的贸易活动对浦东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功不可没保税区的建立,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深化改革开放的一个重大举措。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我国建设的第一个实施某些自由贸易区政策的保税区。它的建设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启动和基本建设阶段(1990~1993年)。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一条长达20多公里的主要交通干道杨高路,将外高桥港区、外高桥保税区、浦东新区和上海市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从而为保税区与浦东新区、上海市和长三角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形成规模阶段(1993~1998年)。这个时期,保税区及周边的市政配套水平不断提高,外资贸易公司大量进入,加…  相似文献   

3.
在香港回归前夕,从浦东新区传来消息,经国家海关总署验收,外高桥保税区第四次新建隔离设施获得通过,从而使保税区运作区域面积由5.5平方公里扩大到6、4平方公里。海关总署监管司司长孙亚一与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陈立品在验收备忘录上签字。海关总署署长钱冠林,上海市副市长、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赵启正出席签字仪式并讲话。这是有关浦东开发开放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江海外高桥保税区条例》实施后首次新增隔离设施区域,是加快保税区发展速度,扩大建设规模,适应功能开发需要的重大举措,标志着我国面积最大的保税区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上海保税区喜迎全面开发郑为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和浦东新区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三年来,外高桥保税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努力,一再自我加压,多次调整开发计划,使开发速度大大加快,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面达到或超过原定的计划,使外高桥保税区的开发与建设...  相似文献   

5.
推进港区合一尽快把外高桥保税区建成自由贸易区本刊记者外高桥保税区是我国目前开放度最大,面积最广的保税区。保税区开发以来,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目前封关运行面积已达5.5平方公里,保税仓储、出口加工及转口贸易功能进一步完善,保税生产资料交易市场1994年...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我国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率先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行政管理新体制,促进保税区 向国际自由贸易区转型发展,作为上海市政府确定的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四个试点小区之 一,外高桥保税区于200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此举将使该小区成为 全市第一个实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区域。改革后,区内原有的128项审批事项将砍掉59项 ,区内企业的设立由原有的30天缩减为3天,空运货物通关由原来的72小时缩短到10小时以 内。一、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外高桥保税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按照浦东开发率先建立社会主…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保税区,就是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保税区中最有特色、最接近国际市场、也最具条件发展国际贸易的,应数深圳福田保税区。 国际上的自由贸易区,一般都有加工出口、保税仓储、对外贸易三种功能。由于福田保税区可以通过特设的专用通道与香港连体,又有国际贸易蓬勃发展的深圳经济特区作后盾,加上国家给予保税区特殊政策,完全可以像国际上的自由贸易区那样,全面  相似文献   

8.
“向自由贸易区转型是我国保税区的发展方向,目前推出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改革试点时机已经成熟,应早日选取改革试点,争取在2006年年底之前完成试点任务。”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日前召开的“中国保税区管理与发展研讨会”上讲这番话的。他说,我国15个保税区经过多年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连接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促进国际贸易、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促进我国经济适应全球化潮流等方面都发挥了一定作用。谈到保税区发展面临的挑战时,成思危表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保税区的…  相似文献   

9.
龚正 《港口经济》2004,(2):10-13
一、保税区是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产物保税区既结合国际惯例又具有中国特色,对促进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这一点首先要予以肯定。1990年,借鉴国外自由贸易区的成功经验,国务院批准设立了我国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随后在沿海地区相继设立了  相似文献   

10.
外高桥保税区经过七年的开发,在已封关运作的6.4平方公里区域里,引进了3300个中外项目,占浦东新区引进项目的61%;1997年保税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占浦东新区8.4%,占全市1.5%;进出口总额占浦东新区28%,占全市4.7%,其中出口额占浦东新区13.5%,占全市2.2%;货物吞吐量约占全市3%;集装箱装卸量约占全市19.5%。由此可见,外高桥保税区从昔日的荒滩,现在已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一个具有更大开放度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如何使保税区获得可持续发展,这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要使保税区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使保税…  相似文献   

11.
宗海 《港口经济》2013,(3):43-44
2006年,外高桥保税区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以启动营运中心为抓手,正式启动了首批12家贸易类营运中心培育工作,在国内开创了培育跨国公司功能性总部的先河。外高桥保税区推出鼓励营运中心发展的政策得到了区内企业的积极响应,营运中心企业在保税区蓬勃发展。截至目前,保税区共培育了200家营运中心、31家地区总部、50家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这些企业以占保税区3%的企业数量,创造了保税区  相似文献   

12.
田夫 《特区经济》1994,(4):44-46
<正>一、中国保税区发展现状 自1990年5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以来,国务院又先后批准了12个保税区。在我国现有的保税区中,最大的是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最小的是深圳沙头角保税区,规划面积0·2平方公里。13个保税区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沿海港口型保税区,也就是在港内划出一个隔离区,以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为目标,发展保税仓储、出口加工、包装、转运业务,并带动信息业、金融业、航运业的发展,上海、天津、广州、海口、大连、宁波、福州、厦门保税区属于这种类型。第二类属边境口岸型保税区,通过优越的投资环境与优惠的经营条件,集中地吸引外资,建立高科技产品研究、开发与加工展销基地,发展金融、信息、房地产、零售等第三产业,福田、沙头角等保税区属这种类型。第三类是内河港区型保税区,张家港是唯一这种类型的保税区。全国13个保税区,目前除沙头角、上海、天津和福州4个保税区已经开始投入正式营运外,其余9个保税区都还处于筹建阶段.另外,青岛、珠海等一些沿海城市也在积极筹备设立保税区。长江流域一带亦有建立保税区的设想,据有关专家预测,今明两年全国将出现一个“保税区热”。  相似文献   

13.
《上海国资》2012,(9):59
上海外高桥(集团)有限公司于1999年12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国有独资,注册资本为13.01亿元。主要负责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及周边相关土地等国有资产的投资、经营和管理.以10平方公里的外高桥保税区规划用地和周边相关地块的房地产开发和经营为主业.同时承担着保税区及周边区域开发建设、功能推进的主要任务及有关配套服务。作为中国第一个保税区综合开发商,外高桥集团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和税收优惠的政策优势为起步点,推动外高桥保税区逐步发展成为集出口加工、国际贸易、转口贸易、保税仓储和商品展示等功能于一身的经济开放型区域。  相似文献   

14.
物流能力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物流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 现。随着物流业内涵的不断丰富,现代物流业正日渐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在我国即将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启动的新形势下,外高桥保税区未来的发展,新的战略依托就是浦东的新一轮开发和上海的“三港”建设;新的动力就是不断创新、逐步实行向自由贸易区的转型;新的功能开发支点就是全力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建设一流的国际物流(中心)基地。外高桥保税区定位新的功能开发重点,要服从于上海(包括浦东)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城市的发展大目标,成为其总体框架下的国际物流核心基地。要将外高桥保税区作为上海和浦东新区发展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基地,就需要从上海全市发展的角度对其进行定位和设计。为此,要制定高起点发展规划、加快区域周边主干道路的建设、扩大服务业的开放试验、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创建外高桥国际物流品牌、完善国际物流快速通道、推动数字化高地的形成并开展国际物流人才培训。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外高桥保税区发展现状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外高桥保税区转型的目标模式,即用10年左右的时间逐步把外高桥保税区建设成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按国际惯例运作,依托海港、航空港和信息港建设,国际贸易功能和物流功能强大,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对腹地经济具有强的带动辐射作用的综合型自由贸易区。然后指出了外高桥保税区在实现向综合型自由贸易区转型的过程中,应摒弃政策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功能创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并就外高桥保税区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创新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 一、我国保税区的分布格局与自由贸易区经国务院批准,1990年6月在上海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而后,国家又先后批准设立了天津港保税区、青岛保税区、海口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厦门象屿保税区、沙头角保税区、汕头保税区、福田保税区、宁波保税区、福州保税区、大连保税区等13个保税区。1996年以后,国务院又批准了深圳盐田和珠海保税区,使全国保税区总数达到15家。2000年,深圳福田保  相似文献   

17.
我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若干问题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莉  陈宁 《港口经济》2005,(4):36-38
保税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的特殊经济发展区域.自199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以来,迄今已经设立了15个保税区.历经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保税区已经成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仓储物流与出口加工的排头兵.虽然我国保税区在功能上远远超出了保税仓库、保税工厂的范围,具有了某些自由贸易区的特点,但在实际运行中又与国外的自由贸易区相差甚远.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以及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作为改革最前沿的保税区,如何成为开放型经济的新增长点和国际运行规则的最佳对接点,确系我们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一、外高桥保税区发展回顾 外高桥保税区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作为中国第一家保税区已渐成规模,在某些方面基本达到了国家设立保税区的初衷。 1.经济快速发展 经过九年的开发建设,外高桥保税区已成为上海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保税区在全国尤其是带动沿海和沿江的地区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99年外高桥保税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7.99亿元;完成销售(经营)收入589.33亿元;完成进出口额达47.38亿美元,其中出口额完成17.63亿美元:实现工业产值129.82亿元;完成的各种税收收入达67.07亿…  相似文献   

19.
申榕 《浦东开发》2001,(8):19-21
为了适应我国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率先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行政管理新体制,促进保税区向国际自由贸易区转型发展,作为上海市政府确定的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四个试点小区之一,外高桥保税区于200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案,此举将使该小区成为全市第一个实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区域。改革后,区内原有的128项审批事项将砍掉59项,区内企业的设立由原有的30天缩减为3天,空运货物通关由原来的72小时缩短到10小时以内。  相似文献   

20.
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第96次常务会议批准浦东新区成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这意味着经过10多年的开发开放,今天的上海浦东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日前,记者慕名走访了浦东外高桥保税区。从踏进保税区采访的那一刻起,我就被一股热浪所包围,所震撼!这是一片充满活力的热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