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建立与发展证券市场,是深圳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1988年11月,在深圳市政府的领导下,由市人行、市投资管理公司等有关部门领导组成了深圳证券市场领导小组,并聘请香港新鸿基公司和有关专家组成了顾问小组和专家小组,有领导有计划地推动了深圳证券市场的发展。一、现状(一)发行市场已具有一定规模。迄今为止,深圳特区股票发行总额约达4—5亿元。其中公开发行的股票面值约2.7亿元。(二)证券转让日益活跃。1989年以来,股票交投量日益增加,日交易量从3万、5万、10万直升到百万元。(三)股份制企业队伍日益壮大。目前,深圳注册的股份制企业已有190余家,其中国营控股(股份占51%以上)占44家,  相似文献   

2.
<正> 一、香港回归——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契机 严格地说,中国证券市场目前尚处极度原始状态。这种原始性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1)市场规模弱小;(2)市场配置资源功能低效;(3)市场封闭式运作。若将中国证券市场视作一个经济系统,那么上述三种不利于系统良性发展的因素彼此相互作用,形成一种魔性怪圈。要打破系统的这种恶性循环,从中国国情出发,其突破口无疑在于改良市场封闭式运作这一状态,而且就建构中国新型证券市场来说,这样做让会成本最低、可行性最大、效果最佳。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格利和肖的观点,在一国经济发展进程中,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金融资产将比国民产出增长更快。即是说,在一个经济体中,金融资产比非金融资产更高比率扩增。金融资产有直接金融资产(证券形式资产)和间接金融资产(银行业资产)之分,当代世界各国积聚金融资产的方式有全球范围内增长直接金融资产趋势。事实上,以证券形式融资(直接金融)其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因此,欲保持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对国民储蓄尚难填补“投资扩张缺口”的中国经济来说,走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路径是顺应世界潮流的必然取向。  相似文献   

3.
4.
<正> 一、如何理解“深港证券市场衔接” 要理解这一概念,首先必须认识到深圳、香港证券市场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两个各具特色的证券市场,它们在经济背景、发展阶段、管理模式、运作机制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深港证券市场衔接”这个概念: 第一,深港证券市场衔接是两个独立证券市场之间的衔接。“九七”以后,深圳证券市场与香港证券市场仍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证券市场,不能把深港证券市场衔接理解为深港证券市场的合并或香港证券市场兼并深圳证券市场。  相似文献   

5.
何杰 《特区经济》1994,(5):43-44
<正>一、关于深圳“股市调节基金”的运用问题 (一)调节基金的由来。 从1991年6月起,深圳市在全国率先放开了股价的涨跌幅限制,这对于股市按市场规律运作无疑迈出了一大步。在放开股价的同时,深圳股市正处于一个漫长的熊市,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市政府采纳了有关部门“救市”的建议,用部分印花税收入并动员部分机构入市,终于使股市冬暖回春。 在放开股价后,股价波幅相对较大,迫切需要一些经济手段来调节市场,加上前次救市的成功,市政府于1992年2月11日发布了《深圳市证券市场调节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调节基金的性质是在股市剧烈波动时期,平抑股价,防止大起大落,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其来源为印花税收入和上市公司溢价发行收入的5%,井规定由市财政局、体改委、监察局三家派代表组成调节基金管理小组,负责监督基金的筹集和运用。 (二)现状。 调节基金建立不久,有关领导及学者提出了异议,并以韩国的例子来说明政府救市既违背证券投资风险自担原则,又不可能真正把市救起来。因此,只有部分企业缴了溢价收入,深圳股市调节基金也一直没有进入市场。据悉,市长办公会去年11月曾原则决定不筹集新的资金,原有基金中企业缴纳部分归还企业。 据有关方面透露,调节基金总共有1.2亿,其中印花税收入2000?  相似文献   

6.
<正>深圳证券市场经过几年的风风雨雨,已从一个地方市场发展成为全国性市场,是世界上成长最快的新兴市场之一.但如今,它已非昔日的“一枝独秀”,而是面临着多方的竞争压力,处于发展的决策路口上.笔者于今年6月份到东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区进行了综合调研,客观地了解到各地对深圳证券市场的看法,由此感触颇深.一、证券市场综述1、证券市场进入了一个较长的调整期.这次“熊市”之所以长达近一年半,一是由于证券市场发展本身要求进行新一轮的调整,过去几年的一、二级市场过度加热,整个市场高烧不下,调整不可避免.二是整个国民经济也正处于一个大调整时期,其负面影响波及到证券市场.紧缩的货币政策仍将是今  相似文献   

7.
何杰 《特区经济》1995,(4):29-30
<正>一、深圳证券市场未来发展的立足点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深圳证券市场自1990年12月1日开始集中交易的四年来,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规模上已发展成为立足华南、辐射全国、初步国际化的证券交易中心。证券业已成为深圳第三产业的龙头,在深圳唯有证券市场可当之无愧地称得上是全国性市场。 然而,从横向比较而言,深圳证券市场与国内其他市场特别是上海市场相比较,其发展势头明显减缓,与上海的差距在逐步拉大。在1993年以前,深圳可以毫不讳言地说是全国的股票交易中心,1991年深圳股票成交额5亿,上海17亿,1992年深圳为343亿,上海仅248亿;但1993年情况发生逆转,上海达2480亿,深圳为1280亿;1994年上海达5734亿,深圳为2400亿。在国债市场的发展方面,深圳的差距更大,1994年交易额不足上海的2%。 分析起来,导致深圳证券市场落后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光靠深圳本地的力量难以与上海抗衡,无论是在行政地位、人文背景、基础设施、产业结构,还是在中央的战略措施转移上,深圳都不是上海的对手。譬如说,由于深圳是  相似文献   

8.
认可 《特区经济》1995,(5):46-48
<正>深圳证券交易所经过四年多的运作,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但在高速成长的同时,我们感到,深交所及其市场的发展还很不成熟,缺乏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忙于应付各类问题,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与起步稍晚的沪市相比,已显露出不小的差距。这些差距表现在:市场规模小,市场形象欠佳,逐渐丧失特色;活力不强,成交量小,整体价位低。这种局面的形成有政策面的原因,亦有自身操作上的失误。 随着香港回归的临近,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备受关注。为改变目前的不利局面,增强与沪市抗衡的能力,减轻香港回归后来自联交所的并市压力,应处理好以下十大问题,以求得综合治理,使深圳证券市场协调快速发展。 一、处理好规范与规模的关系 深圳证券交易所在规范运作方面一直是引以自豪的,制订、颁发了一系列细则和办法,建立了上市推荐人制度、预备会员制度、上市初审、复议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所内办公会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邱大梁 《特区经济》1992,(10):32-33
<正> 一、转换机制,实现政府由行政管理向法制化管理转变1、通过立法明确证券市场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地位。由于国家权力机关至今还没有关于证券市场的立法,证券市场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没有切实的法律保障。因此,应通过立法赋予证券市场合法的地位,并保障其健康发展。2、由于立法权高于国家其他权力,证券立法可解决行政无权或无法解决的事情。如(1)有关证券市场管理和运行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一些基本的要求和条件都应由证券基本法加以规定,以使各地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行政制定规章规则时有章可循。(2)证券市场管理体制问题只有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制定证券管理基本法,通过基本法组建一个专门的政府证券管理机构,规定它的组成、机构设置、法律地位,赋予它确定的权  相似文献   

13.
《特区经济》1993,(4):13-19
“九七”将至,深港面临着如何进一步加强合作的问题,尤其是金融合作更对两地具特别意义。本期专稿刊发了《“九七”前后深港金融合作问题探讨》一文,这是全国金融重点课题。文章对深港金融合作的难点、具体内容和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正> 证券市场高效、安全地运作,依赖于一个完善的交易系统和一个健全的交收系统。交易交收系统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信心和市场的吸引力,影响到证券市场的地位和作用。深圳证券市场的交易及清算交收体系从最初分散的柜台交易交收发展到现在的由交易所、登记公司、证券商三位一体,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电脑化交易交收只用了几年的时间。隨着市场的扩大,尤其是异地证券商、上市公司、投资者的涌人和B股市场的国际化,现有交易交收体系的某些环节已不适应深圳股市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一、深圳证券市场的交易交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深圳证券市场的交易和交收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系统。交易  相似文献   

19.
20.
<正>1997年后香港经济的繁荣稳定及深圳的经济发展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认为,未来在深圳实行自由贸易区政策,以适应香港回归后的深港经济关系的变化,逐步形成一种新型的香港一深圳“两制一体”的自由贸易区模式,将对保持香港的稳定与繁荣,对深圳的经济发展及强化香港对大陆经济的辐射作用,进而加强台湾与大陆的经济联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实现深港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1997年香港主权回归中国后,深圳与香港之间的关系从国际关系转变为一国内区域之间的关系,两地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将会有更加明显的提高。在现实中,香港和深圳经济一体化不仅有利于深圳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实现香港的长期稳定发展,在深港经济一体化过程中,香港所得到的最重要的经济利益在于扩大了香港经济的生存空间。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过程中,亚洲太平洋地区作为世界三个主要发展的经济区之一,在90年代和下一世纪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地区,在亚太经济合作区的若干次级组合中,号称“中国三角”的大陆华南地区及港台地区持续的高速增长,将使之成为下一世纪亚太地区经济增长中心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