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大力加强企业管理,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迈进的重要条件.搞活国有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在改革进程中,我们既要改革不适应企业发展的旧体制,同时又要改革旧的管理方法.向  相似文献   

2.
论国有企业的重新构造潘志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无疑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难的过程。其中一个难题,就是如何使国有企业摆脱计划经济的羁绊而走向市场的问题。这是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重要课...  相似文献   

3.
人才市场的发展与管理体制的转轨郝志从,张继英我国15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旧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规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这一目标的认识在改革开放初...  相似文献   

4.
下篇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一些设想 同整个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相适应,我国对传统的社会保障体制迄今也进行了初步的改革.这一改革在20世纪的80年代可以说是处在探索阶段,到了90年代则进入了实施阶段.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改革大目标的确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都大大地推动了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正>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贯彻执行国家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结合世界经济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和1997年香港回归的背景和机遇,各省市都在加强相互合作,以期通过区域分工协作带来的“社会生产力”来提高要素总产出水平.正在兴起的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与80年代中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展的类似合作不同,是在市场经济指向下以自愿结合、优势互补、互利互惠为原则的.为了使地区经济合作更有成效,需要正确处理合作中可能遇到的几个问题,特提出来供讨论.政府合作和企业合作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地区间的经济合作,基础在于企业之间的合作.但这并不是不需要地方政府的参与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80年代形成过的上海经济合作区等成效不理想,并不在于各地政府参与其事,而是受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局限.众所周知,企业独立自主经营,市场配置资源,虽然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效率,但也有“市场失灵”.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更有“市场不足”和“市场扭曲”现象.在区域经济合作中,所有这些方面都需要地方政府的合作去补充,以克服市场经济的弊端.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九五”期间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配套改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并延绩下来的企业办保障、办福利、办社会的体制所带来的问题和产生的矛盾已越来越突出和尖锐。因此,早在80年代初,全国各地在社会保险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企业职工养老、失业为主的社会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7.
“政企不分”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一大特征。十几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实际上也是逐步解决政企不分的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提出了要认真解决“政企不分”、以政代企的现象。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分析旧体制模式的主要弊端时指出: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辽宁经济的命脉。这些企业曾经创造了辽宁昔日的辉煌,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80年代以来,辽宁的国有企业却全面陷入了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增长动力不足、亏损面不断增大的困境,制约着辽宁经济的发展。从企业管理的微观角度看,突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束缚,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是国有企业走出低谷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一、国有企业改革中不可忽视的“内部人控制” “内部人控制”的含义是:由于企业外部人(股东、债权人、主管部门等)监控不力,导致企业内部人(厂长、经理和工人)在企业的公司化过程中掌握了过大的控制权。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青木昌彦认为,“内部人控制”是从计划经济制度的遗产中演化而来的。在70和80年代的中欧和东欧,当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经济停滞不前时,各国政府试图用向企业“放权”的办法来走出困境。在这一进程中,企业经理在自己企业内部建立了不可逆转的管  相似文献   

10.
暴利时代向微利时代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处于一个暴利时代。这一时代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首先,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从计划经济而来,计划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短缺。直到80年代后期,短缺一直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状态。在短缺条件下生产商品,自然能获得较高的利润。其次,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前半期,中国经济处于体制转轨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体制特征是双轨制。农产品双轨制、工业品双轨制、资金双轨制、外汇双轨制。双轨制留下了大量的体制空隙和政策空隙;利用这些空隙,能获得巨额利润。80年代,我国一大批企业正是因此而发迹的。其三,…  相似文献   

11.
经历过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市场经济改革过程的人,都不会忘记当时不断壮大的市场经济思想与改革开放的实践。回顾30年前的改革开放,当时我们有着强烈改变闭关锁国状况的冲动;20多年前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我们有的是强烈改变工农剪刀差的冲动;从90年代初开始的价格体制、投资体制改革,我们有的是打破计划经济下畸形配置生产要素的冲动;国企改革以及后来的国有银行改革,是为了使非市场的国有企业能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共十四大政治报告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是我国经济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必将进一步推动和深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依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和建立我国的东西部地区经济关系。我国原有的东西部地区经济关系,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形成的,其特  相似文献   

13.
“九五”改革的主要目标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九五”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本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基本标志可表述为:双重体制并存的过渡状况基本结束,国有企业、金融、社会保障和要素市场等领域的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旧体制长期运行  相似文献   

14.
<正>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明确指出: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使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这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一项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巩固与发展的一件大事。一、使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调节经济运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确立科学的企业产权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从旧体制的国有企业到现代的公司制企业,企业的产权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形成了不同的企业产权模式。用市场经济的标准探寻企业产权模式,使我国的国有企业成为完全独立的市场主体,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元元 《特区经济》1993,(3):23-23,32
<正>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其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要课题,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公有制实现形式问题。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主要部分的全民所有制是以国有国营的形式来实现的。整个国家是一个大工厂,整个社会的全部经济活动,都由国家来统一管理和经营。国家不但掌握着社会的行政管理权,而且掌握着全民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企业的经营权,三权合一,政企不分,国有企业自然没有活力可言,其弊端是众所周知的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作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和其他经济成分的企业一样具有完全独立的自主权,是能够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7.
物资企业走向市场的实践与思考黎裕权党的十四大总结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这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重大理论突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传统的物资企业在思想观念、经营阵地、购销渠道...  相似文献   

18.
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张西德根据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这表明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将被新的市场经济体制所代替,随之奔涌而来的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着社会的...  相似文献   

19.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既需要时间而又十分复杂繁重的任务。当前,推进这一历史转变的关键在于冲破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旧观念,肃清“左”的影响,解放思想,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念。因此,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统一认识,转变观念,就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一、坚持生产力标准,转变“社”“资”观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是要清除那种把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等同起来的错误观念。由于几十年计划经济的旧观念仍根深蒂固,人们思想深处的疙瘩还没真正解开,企业为  相似文献   

20.
1998-1999年,不少学者根据当时经济增长困难的情况,得出了两个重要判断(也是这一时期大家谈论最多的两个问题),一个是认为随着近20年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实质上从此开始告别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短缺经济”,而进入了一个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商品相对剩余的“过剩经济”,因此需求不足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性或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