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芬  朱淑珍 《发展》2001,(2):36-37
在托马斯·彼特斯和罗伯特·沃特曼合著的《优秀公司》中,作者把勇猛投身于新技术开发的人们称为“斗士”。可是若不给这些斗士们以用武之地,企业是不会成功的。不畏失败、勇于创新的人才能被称为企业家。  我们需要这样桀骜不驯的经济斗士 !中国企业家:优势 ?劣势 ?  21世纪,成功的企业是什么样的 ?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它必将是领先的技术和高水平的管理兼而有之的企业。 21世纪,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赶超发达国家的世纪,是中国企业大显身手、走向世界的世纪。世界 500强,是多少中国企业梦寐以求的目标 !中国企业该怎么办 ?…  相似文献   

2.
新的世纪、新的形势,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正在形成中的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更需要一支与之相匹配的企业家队伍,需要一种与现代经济社会交融,体现创新理念和市场价值的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市场的创造者,是资源的发现者,是促进需求的革新者.他们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存亡.但是我们不能仅仅以企业的成功与否来衡量企业家,企业成功没有普遍适用的解决之道,况且失败了还可以再爬起来,再创业.我们更不能用外国企业家的标准来衡量,因为任何事物都不能脱离其客观存在的基础来认识,特别是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现代企业制度目前还处在建立的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以中国的实际为落脚点来认识中国的企业家.我认为当代中国的企业家首先要具备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3.
创新力—企业成功扩张的前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扩张是世界企业演化史中的一种基本现象,是企业发展量和质的统一。纵观世界企业扩张的历史,企业成功扩张的一个根本前提就是企业的创新力。企业成功扩张过程,就是企业在技术、产品、市场、管理及治理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力不断延伸不断强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大量的实践证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形成企业家制度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大批职业企业家。没有企业家制度和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是难以取得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现象最早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中后期,企业文化的概念引入中国以后,引起学术界、企业界的浓厚兴趣,并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和积极的实践,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与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的进展对比,我们这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故在讨论企业文化之时,首先意识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企业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今后的500强企业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企业家已经不能沉迷于过去或现有的成功,扬弃过去,超越自我,展望未来,建立新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因此,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其根本是文化的竞争.世界500强企业出类拔萃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背后,优秀而独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沃土.  相似文献   

7.
寻觅企业的长盛不衰之道,是每一位企业家的不懈追求。在这个问题上,企业家们各有各的秘诀和招数。广西秋潮集团董事长方秋潮认为,要经营好民营企业必须努力处理好以下15个问题: ——产权吃“独食”,企业做不大。企业如果长期处于家族管理状态,现代企业制度很难建立和完善,直接结果之一是优秀人才难进来,进来之后也难以发挥才干。同时,一代人成功之后,由于下代人一贯工作、生活于较优越条件下,创业精神、吃苦精神等等方面,可能一代不  相似文献   

8.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迎接新世纪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的大潮把企业推向市场经济的海洋,面向廿一世纪的竞争,既是企业经济实力的抗衡,又是企业职工素质和意志的较量,也是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的竞争,形势是严峻的。综观中外,凡是取得成功的企业,无不与重视企业文化有关,尤其是国外一些明星企业,把企业文化当成是企...  相似文献   

9.
那些成功企业家的经验是根据个别企业自身的条件和独特的情况而量身定制的,并不具备普遍性和直接移植性。在中国特定的市场环境里面获得成功的本土企业的经验,比提炼国外客户需求产生的管理经验,更适合中国企业。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理论研究者和企业经营者都非常重视。纵观那些成功或失败的企业,失败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成功的企业有个共同的原因,就是高素质的企业家及其  相似文献   

11.
刘辉 《改革与开放》2001,(10):26-26
<正> 20世纪90年代,以色列中小企业发展很快,现在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数的98%,大多数是高新技术企业。职员人数占全国劳动力的50%-60%。小企业每年新增20%,倒闭8%,净增约为12%,增长率为世界第二。新企业创建后的5年至少可雇佣20人。以色列激励企业发展的能力为世界第二,创建小企业已蔚然成风。现在成年人口的5.4%在创建小企业。妇女企业家人数很多,与男企业家人数比已达64∶100。以色列在鼓励企业家的教育上所做的努力是世界第一。研究以色列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际新创企业竞争优势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批判性地吸收了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澄清了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误区,理清了相关研究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指出企业家精神、企业资源和国际化网络是国际新创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国际新创企业竞争优势的“优势环”模型,认为企业家精神、企业资源和国际化网络的良性互动能确保国际新创企业建立并保持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四届年会于2月5日至7日在黑龙江亚布力举办。今年的论坛主题为“中国企业成长新动力”。主要议题为:首场论坛:崛起的中国企业;区域发展论坛:东北振兴之路;产业发展论坛:水泥和鼠标的对话;管理发展论坛:做大还是做强——2004年管理变革的挑战;国际发展论坛: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中国企业;房地产论坛:城市成长和裂变;年度点评论坛:中国企业家年度点评等。 中国企业家论坛从2001年开始已经举办了三届,前三届论坛主题分别为“新千年、新经济”(2001年)、“CEO与中国企业发展”(2002年)、“变革时代的领导力”(2003年)。 现将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四届年会首场论坛的4位发言人的演讲整理刊登。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应该由企业家来经营。让企业家经营管理企业是国有企业实现跨世纪发展的重要战略步骤。现在中国有没有企业家?事实上企业家是客观存在的,有企业就应该有企业家。问题在于成功的企业家太少,成功的大企业家更少。还在于缺乏培育生长企业家的环境和条件。其原因有认识上的问题,有体制上的问题,也有个人素质问题。企业家是企业的当家人,是专业技术的行家,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专家,是企业的中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决策者。企业搞的好坏,企业家是关键因素。因此,把国有企业交给企业家经营管理,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苏小和 《新财经》2011,(5):18-18
经过三十多年,我们忽然看到,企业家开始思索了。 尤其是那些通过竞争发展起来的企业家,他们在这个不安的年份里,注意到中国经济在取得一定成功的同时、逐渐出现了一些不信任、反市场的倾向。全球关于商业文明的讨论源远流长,从亚当·斯密、奥地利学派、芝加哥学派到弗里德曼,企业家们前所未有地认识到自由市场竞争的价值。与此同时,有人也在另外一个向度上,认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得益于国家能力的提高与促进。这种承认和反承认的关系一直影响着本土企业、影响企业家对企业行为的思索。  相似文献   

16.
4月21日,是全国企业家活动日。知道这个节日的普通人可能不多,但对于中国的企业家来说,这个日子具有特殊意义。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为冲破旧的管理体制束缚,争取企业经营自主权,联合向福建省委、省政府发出了要求“松绑”放权的呼吁,人民日报刊登了他们的呼吁书,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从而拉开了企业改革的序幕。10年之后,1994年3月24日,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福州市举办了首届全国“企业家活动日”,以纪念那份“松绑”放权呼吁书发表十周年。从1995年起,全国“企业家活动日”定在每年4月21日。企业家活动日纪念的那个日子,可以视作中国的公有制企业管理者们企业家意识觉醒的日子,也可以说是中国的企业家阶层开始萌芽的日子。从那份呼吁书发表到现在,19年了。19岁的中国企业家,长成了什么样子?一周前,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公布了一份《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现状与环境评价》调查报告,报告内容立足于对3571名企业经营者的问卷调查资料。由企业家笔谈企业家的成长情况,堪称企业家为自己画像。披阅这份数万字的调查报告,我发现令人感兴趣的几点,这几点,是观察当今中国企业家阶层的有益参照。  相似文献   

17.
一个企业的诞生、成长、发展,除了必要的社会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规划等因素外,企业家精神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在中国,中国企业家与西方企业家在企业运作方面存在很大不同。中国企业家,对企业、集体乃至国家承担很大责任。西方企业家、职业经理人更多是靠完善的流程、制度来治理一个企业,更注重中间过程,在责任承担上也没有中国企业家重。本文将探讨下中国企业与企业家精神的休戚关系,以及分析在经济转型的今天,中国企业更需要哪些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18.
朱国凡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民营企业家作为一个最具成长性的群体的代表。他们敏锐地看到社会转型期人们惯性思维之外的真空,并透过这真空看到蕴藏的无边财富。他们完成了由商人到企业家的成功蜕变,这种蜕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营企业发展的轨迹,就是成功中国民营企业走过的必由之路——创意、扩张、变革、品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王巍 《新财经》2003,(11):93-94
2003年9月24日,《新财经》杂志在上海成功主办了“2003中国企业融资与并购重组实务高层论坛”。通过此次论坛,中国并购行业的资深专家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们共同分享了他们在中国实施并购战略方面和实践操作方面的成功经验。 有效融资可以很好地解决企业发展资金问题,成功并购业已成为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的发展与市场程度的深化,中国企业必须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面对市场竞争.直面发展困境。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并购重组等手段有效整合资产.配置资源;如何通过并购重组活动建立更为广泛的战略合作关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是摆在中国企业家们面前的重大发展策略问题。本期,《新财经》特将此次论坛上与会专家的一些精彩演讲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李东生成功的秘密在哪里?张瑞敏成功的秘密在哪里?中国企业成功的秘密又在哪里呢?听说日本企业看了《首席执行官》之看.纷纷学习海尔,这是为什么呢?企业与企业家的成功,说到底是文化的胜利?本民族文化的胜利.我们不妨称之为根文化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